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7/01 01:29:14瀏覽1106|回應4|推薦16 | |
2004.11.27 / 蘋果日報 / 汪治惠 十一月三日清晨總統大選開票揭曉,尋求連任的布希雖以決定性差距篤定勝出,但決定延後宣佈喜訊,給對手時間思考;稍後,民主黨凱瑞在確認選票不足,翻盤無望下承認敗選,致電祝賀並呼籲團結一致尋求共識避免國家分裂,開始療傷止痛。 六月初前總統雷根辭世,靈柩抵華府國喪,砲架載著靈柩緩行,一匹無人騎乘黑駿馬,象徵戰士殞落,馬鐙倒放雷根舊靴,猶如三軍老統帥回頭最後檢閱部隊。停靈國會山莊圓頂大廳、「林肯靈柩台」供奉遺體、老衛隊守靈、國家大教堂國葬儀式、戰機破空「追憶逝者」 (missing man) 陣式、夕陽西下熄燈號,一位偉大總統走入歷史。 這一連串狀似無關的畫面,其實傳遞著「美國夢」中,對「總統其位」與「總統其人」的要求與期望。美國經驗對「視大位如個人權力禁臠、人人爭進總統府」的台灣社會有重要啟示。 *尊榮大位歷史建制* 想入主West Wing,先要能選得上;若想晉升「偉大總統行列」,則要有超凡特質。政治人物有決心毅力,但不了解所處時代特性,仍無法成功。人民以價值觀和性格,做為選擇標準;候選人競選主題與形象,顯現視野及抱負。甘迺迪以「年輕活力」訴求,開啟艾森豪之後的新世代;尼克森以「秩序」,取代詹森年代的「混亂失序」;卡特又以「道德」訴求,取代了「醜聞穢行」的尼克森;雷根以「樂觀領導」 終結「無能懦弱」的卡特年代 ;柯林頓以「感同身受」取代「與民脫節」老布希;小布希以「正直性格」取代柯林頓的「私德不名」,再以「領導與力量」獲得肯定再任命。 *偉大總統意見領袖* 島上總統出了問題,因為政客將大位視為個人的,權力的,爭奪的,個人英雄主義的事。更可惜的是,許多評論也常採此觀點:某些個人維持或是取得領導權,國家社會就會如何如何。殊不知,就是因為「總統其位」的個人私有化,政治爭奪變成個人宿怨,檯面上的「總統其人」才會不擇手段「就是要贏」、專搞政治謀略。台灣總統不缺創意,卻欠缺以多數人民為出發點,與民生息的長遠政策考量。總統口碑易毀難建,失去正派道德形象,只剩「耍嘴皮治國」。要當稱職總統,還是設法站在人民角度多想想吧。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