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07 21:38:51瀏覽418|回應0|推薦3 | |
以前有段時間喜歡觀賞大陸古裝戲劇,除排場浩大外,大陸古裝戲劇展出不少大陸社會對於政治的期待與焦慮。
以雍正王朝為例,雍正王朝圍繞的主題都在『討債』,討太子的債、官員的債從頭到尾都在談如何把國家的錢要回來,其實相當程度的暗喻改革開放後中共官員私自侵吞國家資產與預算,要如何把這些屬於全民的錢討回的焦慮明顯的表現在其中。 近幾年,與我年齡相近的世代逐漸的步入社會,也出現些年輕有為的著作者。而在他們的著作中,我也逐漸找到年輕世代的焦慮所在。大體上來說,當代年輕人最大的焦慮所在就是『迷惘』,不同於我所處的童年。台灣的年輕人普遍上找不到自己的希望所在,雖然部分樂觀主義者認為那是台灣人挑東撿西所致,但普遍上我並沒有辦法在當代年輕人身上看到希望。 現代的台灣社會,普面瀰漫的金錢價值,似乎唯有在年輕時賺取大量的金錢才是唯一的成功。主要的期刊雜誌上,充滿著如何提高自己的身價、提升薪水、投資理財,似乎唯有財力的成功才是社會認同的成功所在。但年輕世代在實際投身就業市場後,面對的卻是一個萎縮中的就業市場,雖然樂觀主義者告訴我們台灣的年均收入在PPP高達2萬5千美金,但同時台灣的大學畢業生起薪已經從10年前的平均2萬8降到平均2萬2。最近幾年來,我遇到的高中、大學同學,除考上高普考的人外大多數都投入壽險業業務工作中。縱使有份正職的工作,許多人對於自己所在的工作,普遍存在不知為何工作的狀況,條件與機會正逐漸的從年輕人手中流失。 現代或許很多積極的公共參予者認為,台灣的青年普遍缺乏理想與遠見,但我所感受到的是青年並沒有機會獲得理想與遠見。整體社會的感覺,是種遠景缺乏的感覺。前幾天爆出的台灣國家主義學會,其實就是當前台灣社會缺乏遠景下的產物。我們空有許多大學,但卻沒有給那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足夠的機會,社會強調金錢價值但卻缺乏足以讓青年人賺到金錢的機會。近期我常閱讀的幾位著作者的文章,文章中不斷的強調金錢而且強烈的在著作中表現出金錢的缺乏,感覺上就是生活中完全的缺乏足夠的金錢,並展現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賺取足以養活自己的金錢並有餘力儲蓄,似乎已靜變成當代年輕人不太容易達成的目標,而在此背後的工作與表現機會的不足,讓台灣當代青年的集體焦慮反應在缺乏未來上。政治嘴砲或許爽快,但我認為不少人的政治嘴砲,只是反應當代青年人集體焦慮的抒發而已。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