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帶有追憶精神的電影《西班牙公寓》 , 2002
2010/11/25 21:05:17瀏覽1339|回應0|推薦2
法國電影L'Auberge espagnole 《西班牙公寓》~青年普魯斯特 

導演Cedric Klapisch , 2002 


為什麼大言不慚地把《西班牙公寓》與普魯斯特扯上關係呢?因為導演處處都在影射這位法國的近代文學代表。 

恰恰是《追憶》書中最重要的轉折,最後一冊”Time Regained”後1/3處,敘述者Marcel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像一個之前一直在地面費力滑行的飛行員突然「起飛」,慢慢地上升到回憶的寧靜高空……」。

 而這正是電影《西班牙公寓》最終主角Xavier (Romain Duris,2005金馬國際影展來臺頒獎貴賓)最後的結論~ 他的人生從起飛後,才真正開始,鏡頭的最後,Xavier 張開手臂在機場跑道上快樂地前奔。 

書中敘述者Marcel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終於決定自己要當一個作家,決定自己世界的面貌。 Xavier也一樣,他對前途憂慮,申請Erasmus Student Network (ESN)到巴塞隆納當交換學生,想讀一年經濟學碩士班好擺脫老媽,順便藉以申請工作,最後決定放棄無味的新工作,從事自小嚮往的行業~作家。 



電影中還有許多與青年普魯斯特相似的地方,算是次要純有趣觀點的證據罷!

 (1)在巴黎有個關係密切卻緊張的母親。 

(2)接觸巴塞隆納的各階層生活--法籍醫師夫婦(無趣沙文的老公,和普魯斯特老爸一樣專攻神經學)、房東、當地學生、酒館文化。 

(3)課堂上教授堅持使用巴塞隆納說的西班牙語Catalunya(與其他大多數西班牙語區使用的Castellano不同),點出許多國家都存在的文化差異問題,也是《追憶》書中喜歡討論到的「外省」、「巴黎」語言與習慣的差異。 

(4)初見便讓Xavier嚮往並希望被接受的各國交換學生同擠一間公寓的小群體--彷彿正是《追憶》中青年普魯斯特希望被認可的上流沙龍社會。 

(5)正面地輕描淡寫地提到一些同性戀議題與情欲探討。 

(6)對許多角色的犯錯,採取熱鏡頭、冷處理,並沒有太多批判。 

然而,導演並未讓這些影射變成模仿版,以一個現代社會的法國學生觀點,重新出發檢討所謂的國家、文化認同問題,對自我的期盼,提出無國界、無種族文化別、無性別、甚至無同異性戀別的世界觀。乍看似乎將德、義、英、美等國學生都僵硬制式地描繪成典型的國情代表(嚴謹有序、鬆散花心、紀律與得失心、輕鬆隨便),卻藉由後來出現的討人嫌的、觀念最愚昧、喜歡開種族頑笑的英國學生弟弟,反而襯出國情差異之「未必存在」,以及國情差異的「有何不可」! 

走在遍佈觀光客的巴黎,Xavier只覺自己是「過客中的過客」,他是外人的櫥窗,卻看不到自己。然而到了另一個具有建築文化之美的國度,法西幾哩之遙,Xavier卻在參與這些過的過程,由他們的錯誤與怪癖,也由他們的親疏與收放,看到自己的人生,更清楚地說,是自己想要的人生。Xavier更進一步確認,自己是法國人,也是德、義、英、美等國人。 

本片除凱撒獎提名五項(僅得最佳新進演員--英國女學生),亦獲歐洲影展與Karlovy Vary 國際影展提名,後者得到觀眾票選最佳影片。雖然不是完美的電影,確值得一看、一書。充滿屬於年輕的理想,難以實現,卻該被祝福。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bertineproust3&aid=4635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