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眼底。鏡【Gaze back】-1 (一個天主教徒看彩虹)
2016/12/11 14:08:22瀏覽1469|回應0|推薦24

P.S.

p.s.

許多恐懼來自誤解、更多恐懼來自渲染或盲目

我選擇不要做「聽話」的教徒,這些話來自操弄「聖經」重點(經過西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召開尼西亞大會,以及其後787年第二次大會後選擇的書其他被叫做偽經)、自由予以詮釋的「人」。 

我沒有聽見上帝這樣告訴我。至少這從來不是平日讀經的重點。 

在宗教的律法下,我們是自然人,我們犯的錯,都能告解悔過。這樣的寬以待己的形式,怎會變成嚴以待人,對於沒犯錯沒害到誰的無辜者,拆解其基本人權。 

我也感激我的教會們,讓兩個婚姻失敗的人,認真讀經好好思考六個月後,各自伸手擁抱我們,以及我們天主見證下的婚姻。表面上天主教是反對離婚的,然而,實際上他是溫暖的。我們繼續犯錯撲跌,教會也繼續扶持。所屬教會積極於付出,並不熱衷於大聲疾呼反對,也從沒在彌撒時強調這件事。 

「海岸山脈的瑞士人」作者范毅舜,接受許多東海岸瑞士神父的疼愛,成長過程卻不敢說出自己的同性戀傾向,然而神父不贊成之下,還是無條件接受他(應該還是會辯論),倒是他內心洶湧的掙扎苦痛,在那時的社會並不少見。 

價值觀是環境給予的、是教育產出的

開始是單親媽媽時,最是擔心孩子上學時。然而嘲弄無所不在,包括他的厚重遠視與弱視。而他,作為一個單親孩子,以寬大的心告訴我,同學只是鬧著玩沒有惡意。 

我更感恩的聽見,課本已經把家庭分類 (: 家庭的型態)。老師要大家舉手,他欣然接受自己的狀態屬於家庭之一種,並發現他並不是唯一的。事實上小一的張雪麗老師對他鼓勵有加,給他更多參賽機會,我一直感激。 

台灣好不容易在人群間淡化了藍綠的嗆鼻,也不再朋友間衝突支持或反對墮胎,卻因為更基本的價值觀開始撕裂。社群媒體裏佈滿憎恨與下流的指摘,

許多來自表面上充滿愛的中老年人、高級知識份子。 

深深同情那些早期被同性家庭帶大的孩子們

他的困擾恐怕大多來自社會對於同性家庭的恐懼,這是社會的問題、教育的問題、老師如何給予處理的問題。不能推說必是同性家庭的問題。這些孩子我看到2位見證者,包含朋友的反應如下:其中一位,不強調對生養的母親們的感激,卻對放棄養他的親生父母充滿渴望,肇因於當時社會,但現今社會呢?

一位,是在繼親家庭中失去生父親,我想,問題更在於對繼親與同性家庭的雙重適應太辛苦。

辛苦了這些鋪路的孩子。 

該是大人們謙虛接受社會已改變事實的時候

人權上家庭中女性曾是弱勢,現在依然常為弱勢,單親更是弱勢。深深了解那種無力感、無存在感。婚姻上異性家庭是既得利益者,既得利益者討厭多出來的麻煩,希望世界照舊法運轉。這是可理解的。

而那些聖哲或教義的創造者,同意我們這樣無限上綱嗎?

如果「信望愛」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讓這一代的孩子知道多元的必然存在,讓一個被同性家庭領養的孩子覺得自己並不孤單,甚至,讓你不知道是否會變成同性戀的孩子知道父母會擁抱孩子性傾向時……

作為父母或祖父母的我們,就不須把恐懼無限上綱 

生養孩子對所有家庭都是所費不眥

領養更是可能受到嚴苛考驗,一對女同志夫妻「生孩子」有多難?

同性家庭要有能力生養孩子者,往往也都是社會條件良好者。 

其實應該討論,而非彼此生恨。社會不該只有一種聲音,也不該一個聲音就說服人追隨。如果今後被unfriend,我欣然接受。 

不要倒退到柏拉圖之前的時代,不需說歐美先進國家如何如何,脫離了一黨專政的一言堂,我們可以有自己的看法與選擇。台灣應是寬容而文明的,不是嗎?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bertineproust&aid=8477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