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念
2024/03/24 21:38:30瀏覽40|回應0|推薦0

3.23才貼無念的 師尊開示圖,3.24看到同門分享一段粒粒珍珠的一段【無念】,我搜尋+貼文。

我查過沒貼過這一篇,呵~果然就來提醒貼這一篇~哈


節錄:

無念是大頑空?  

我的回答是:

無念即正念也,無念者是無邪念,非無正念,唯念菩提。這怎麼是大頑空呢!

----------------------------------------------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107冊---粒粒珍珠

《真佛經》云:

「無念為正覺佛寶。」

  

何以故?

傳心法要曰:

「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華果。即心便是靈智,亦云靈台。又曰,且如瞥一念起便是境。若無一念,便是境忘心自滅,無復可追尋。」

  

頓悟入道要門論上,曰:。

「問此頓悟門,以何為宗,以何為旨,以何為體,以何為用。答,無念為宗,妄心不起為旨,以清淨為體,以智為用。問,即言無言無念為宗,未審無念者無何念。答,無念者,無邪念,非無正念。云何為邪念,云何名正念。答,念有念無,即名邪念,不念有無,即名正念。念善念惡,名為邪念,不念善惡,名為正念。乃至苦樂生滅取捨怨親憎愛並名邪念,不念苦樂等,即名正念。問,云何正念。答,正念者,唯念菩提。問,菩提可得否。答,菩提不可得。問,即不可得,云何唯念菩提。答,只如菩提,假立名字,實不可得,亦無前後得者,為不可得故,即無有念,只個無念,是名真念。」

  

這兩段經文,言簡義深,但,無念為正覺佛寶,明矣!

  

真佛宗即無念宗。真佛宗即真念宗。

  

我強調:

無念為宗,妄心不起為旨,以清淨為體,以智慧為用。

  ●

  有人質問:

「無念不就等於石頭?」

「石頭是佛耶?」

「無念是大頑空?」

  

我的回答是:

人類是有靈性的。

石頭是沒有靈性的。

二者不可以混而談之。

人類的無念,不等於石頭的無念。

  

我再仔細的說明如下:

  

當一個修行者進入「無念」的狀況之下,宇宙的意識法流便灌頂全身,自身化為「真理」,化為「佛」,化為「大光」,化為「圓滿清淨」……。

  

這些都是「不可說」的超然境界。

  

試問:

「石頭能嗎?」

  

我又如此解釋:

石頭如果有靈性,如果石頭也進入無念,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這石頭是佛。

  

至於無念是大頑空?

  

我的回答是:

無念即正念也,無念者是無邪念,非無正念,唯念菩提。這怎麼是大頑空呢!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 

我(蓮生活佛盧勝彥)在進入「無念」的實際狀況時,全身「氣流」、「光流」、「明點流」全部匯歸「天心」。變成即身就是菩提華果,即心就是靈台。

  

在這個原則之下,「禪宗」與「密教」,原來在此會通。

  ●

  大家知道三法印之一的「無我印」。凡愚妄於色身假合上固執常一之我,作種種的妄業,佛為破其妄計,說「無我之理」,此是三法印之一的「無我印」,此印是不可違越的,是證明真理與外道的。

  

我認為:

「無我」是指身。

「無念」是指心。

有了「無念」,才有「無我」。

  ●

  再說「無住」,法無自性,無自性,故無所生,隨緣而起。

  

如來是「無去無來」。

無去無來是「無住」。

最是清淨,瀰佈大虛空。

  

我認為:

「無念」是心。

「無住」是體。

我所領悟的法,「無念」而已。

  ●

  佛法到極深之處,根本是無法可述說的,可以說是一本「無字天書」,要參透它,也是一箇「無」字了得。

成佛之道,唯一而無二無三。

  

《法華經》如是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禪宗曰:

  

「參學須透祖師關,妙悟要窮心路絕,祖關不透,心路不絕,盡是依學附木精靈,且道如何是祖師關,只這一個無字,乃宗門一關也,遂目之曰禪宗無門關。」

  

我告訴大家:

禪宗「無」字。

密教觀「空」。

到此相通。

  ●

  我(蓮生活佛盧勝彥)所得的覺悟,正是無上正等正覺,正是佛覺悟一切法的無上智。

是離偏邪的。

是證悟真理的。梵語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上正等正覺,是不可說,是不可思議的,如同圓覺經云的:「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

要遍諸十方,須最清淨。

要最清淨。

唯一「無念」。

  ●

  「無念」與「無心」通。

  

最先是繫心一處,成一心不亂,若久習成就,更無心想,入三昧定中。

  

又云:

「一念妄心僅動,即具世間諸苦,如人在荊棘林,不動則刺不傷,妄心不起,恒處寂滅之樂,一念妄心纏動,即被諸有刺傷,故經云,有心皆苦,無心即樂。」

  

我的「真佛密法」:

第一個祕訣:把雜念收歸為一。(一心)

第二個祕訣:把一念化為無念。(無心) 

第三個祕訣:把無念等如虛空。(空性)

  ●

  「無念」又與「無作無為」通。

這「無作無為」不是真正的「無作為」。

是:無因緣的作為也。是心無造作之念也。這個道理已進入非常湛深了。

  

中國的「無為思想」。

「無為而為」,正是無因緣之作為也。

  

我常常說:

我們努力去完成弘法的大業,但一切成果不計。

  

所以我說:

真佛宗如何如何,與我不相干。

我度眾生多寡,與我不相干。

我的將來如何,與我不相干。

我是「無為而為」,成果如何,不去計較

  ●

  《金剛經》云:「無所得。」 

你祇要到「無念」的境界,就可明白金剛經裡的「無所得」。

  

在「無念」裡──

「無住」。

「無我」。

「無心」。

「無作」。

「無為」。

  

這怎麼會「有所得」呢?所以一切是「無所得」,這「無所得」才是真得啊!

  

心中無所執著「得」與「不得」,「得」與「不得」無所分別。所以說:「有所得心者,取相之心也。無所得心者,無分別智也。」

  

我(蓮生活佛盧勝彥)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無念」自然「無相」,合了「諸法皆空」。「無念」則離一切相。

  ●

  四十二章經曰:

「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人。」

  

有人如此說:「蓮生活佛寫了百多本著作,原來祇教人『無念』二字,如果明白『無念』之理,實修『無念』,達於『無念』,這百多本著作等於垃圾,一把火給燒了。」

  

有弟子認為:

「豈有此理,大逆不道,聖尊的著作怎麼可以燒!」

  

我哈哈大笑:

「不但百多本著作可以燒成灰燼,甚至可以把灰燼倒入廁所坑中。若悟無念理,達於無念,蓮生活佛盧勝彥的塑相,亦可請下供桌,用大斧頭,把頭、手、腳全部支解,拋到垃圾場。」

  

這「無念」之人,是:

「無作性德之人。」

「離修證情念之無為真人。」

  

我再重覆一遍:

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人。

  ●

  「無念」者通「六無畏」

  

一、善無畏──三密合一之無畏。

二、身無畏──無身子之束縛無畏。

三、無我無畏──無我相的無畏。

四、法無畏──法的無性無相之無畏。

五、法無我無畏──自心明白的無畏。

六、平等無畏──諸法本不生,平等法界之無畏。

  ●

  這「無念」,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大到不可計量,因此是「無量」

  

密教的「四無量心」──

慈無量──給別人快樂。

悲無量──拔別人之苦。

喜無量──喜樂永遠的去作。

捨無量──怨親平等的施捨。

  

這「四無量心」原有「慈悲喜捨」的無量義。而「無念」者,有無量無數之義理,可以說就是「實相」。

  ●

  「無念」可以顯現:

無量覺──無上正等正覺的佛覺。

無量光──光明轉增無盡。

無量壽──時光無拘無束。

無量界──空間無拘無束。

無量慧──等於無量覺。

  

「無念就是無等等。」

  

什麼是無等等?《維摩經》曰:「佛道超絕,無與等者,唯佛佛自等,故言無等等。」

《法華》曰:「無等等者,九法界心不能等理,佛法界心能等此理,故無等而等也。」

又:「獨絕無倫,各無等等。」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無念就是無等等」,是不二門,是無為法身。

  ●

  「無念」超越「無想天」,超越「無煩天」,超越「非想非非想處天」,超越「無盡法界」。

  

我的「祕中祕」無秘密。

我的「奇中奇」無稀奇。

我的「法中法」無大法。

我的「王中王」無上王。

祇有二個字的口訣:「無念」。

  ●

  這「無念」絕不是「四空天」,「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所修的定也非「四空定」。

  

「無念」是我真佛宗的真宗。

  

「無念無住無修無證」是真宗也。

  

我賞實在在的告訴大家,千言萬語集為二個字,這兩個字就是「無念」──「無念是正覺佛寶。」

http://www.tblibrary.org/?act=article&id=4407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kiko610&aid=18042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