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乃濟陀音
2024/06/19 18:38:02瀏覽12|回應0|推薦0

他是蒙古人,在西藏學法,後來到了盛京(今瀋陽市),經皇太極允准,前往東部蒙古地區傳弘黃教。

乃濟陀音,他是在滿族.蒙古族弘揚黃教的密教上師。

紀錄者大叔頻道介紹的,我第一次聽到他的大名,紀錄。

這算是解決我心中的問題

為何清朝皇帝信黃教?

蒙古一開始信花教,怎麼突然變黃教?這個轉變我真的不懂。

黃教是怎麼聯繫蒙古和滿清的?

原來關鍵點,就是【乃濟陀音】。他當初帶著一批弟子,就到蒙古和東北,宣揚黃教。

等清朝建立,難怪蒙古和滿清都信奉這個。

黃教的勢力在清朝的確起來了。

懂了~

乃濟陀音到東北的弘法,也不順,也有遇到問題:

1.科爾沁部薩滿教最高首領霍布克台巴禿兒與妻子——女巫圖阿拜,竭盡全力反對乃濟陀音在科爾沁部的傳教活動,並提出“斬下僧人頭,祭壇作犧牲”的鬥爭口號,最終失敗。

2.庫倫伯吉·滿珠師禮寺的活佛、薩迦法王(西藏佛教薩迦派首領),對於乃濟陀音的傳教活動,即嫉妒又敵視,便上奏清世祖順治皇帝,中傷乃濟陀音喇嘛。

又是一位披荊斬棘的祖師~太強了~

雖然網路能找到的資料就這樣,但是隻字片語都能感受到乃濟陀音弘法的不容易。

這才是大師啊,到處弘法~絕非小鎮作題家每天寫小作文。

師尊也是大江南北的闖蕩

--------------------------------------------------------

乃濟陀音,又譯作內濟託音、內齊託音,乳名阿必達。蒙古族。衞拉特蒙古土爾扈特部著名首領阿玉奇汗叔父墨爾根·特博納之子。1557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在漠南蒙古地區傳教50餘年,是一位頗具聲望的喇嘛。於1653年(清世祖順治十年十月十五日)圓寂,終年96歲(對此年齡之説學術界有分歧,尚未定論)。

生平

乃濟陀音自幼聰明,富有同情心,父為其取名乃濟(意為:慈祥的人)。青年時開始學佛,一心出家為僧。不顧父母勸阻,隻身前往西藏扎什倫布寺,師事於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贊,在班禪御前受具足戒,賜名淨戒。在經、咒二學院師事賢者,還多次聆聽班禪授與的灌頂和教訓。學修10餘年後,便有名望。啓奏班禪,欲赴他地傳法,班禪降旨:“與你從前許願有關的地方在東方(即指東部蒙古)”。

乃濟陀音奉班禪之諭,離扎什倫布寺,前往蒙古喇嘛教中心歸化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附近的阿巴嘎·哈喇山。後到大黃帽洞,將其作為苦行成就的道場,禪定達35年之久。一次,正在誦經説法,為修道備用的酸奶桶突然向東傾斜,奶汁灑向東方。乃濟陀音認定向東部蒙古傳教的時刻已到。於是,在1627年(後金天聰元年),率弟子30名,向東出發,到盛京(今瀋陽市)經皇太極允准,前往東部蒙古地區傳弘黃教。皇太極詔諭,乃濟陀音領弟子們前往蒙古科爾沁部土謝圖汗駐地(今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境)傳教説法。乃濟陀音敦促科爾沁部的人,禁止殺生,廢除翁袞(翁袞,蒙古語“靈”之意。蒙古語的“翁袞”或“温禺鞮”一詞在薩滿教觀念裏是非常寬泛的概念。如翁袞樹、翁袞壩、翁袞山、翁袞馬等,一切崇拜的對象都可能冠之以“翁袞”。“翁袞”或“温禺鞮”這一概念包含現在所説的偶像、天地、鬼神、自然、先祖、圖騰等一切崇拜的對象),恭敬三寶,然而他最注重的是執持集密與可畏金剛的現觀。極力宣傳《陀羅尼經》(即驅邪扶正的咒語),使蒙古人相信此經文能夠抵禦魔鬼和災難,確保來世幸福。還宣揚輪迴轉世、“眾生皆可成佛”之説,讓人們相信,受苦受難是因為前世的罪孽造成的,只要按照“十善誦”的軌範修行,才能改變厄運,來世成佛,云云。由於他的勸戒,眾多科爾沁王公、貝勒、貝子、福晉們均已皈依黃教,成為虔誠黃教的信徒,並將乃濟陀音尊奉為科爾沁部10旗博克達葛根。10旗王公們商議,共同集資為博克達喇嘛營建一座寺廟。並依乃濟陀音之旨,選定白音胡碩(今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巴彥呼舒鎮),興建了著名的“遐福寺”,以供駐錫。所有的“翁袞像”被付之一炬。

科爾沁部薩滿教最高首領霍布克台巴禿兒與妻子——女巫圖阿拜,竭盡全力反對乃濟陀音在科爾沁部的傳教活動,並提出“斬下僧人頭,祭壇作犧牲”的鬥爭口號,最終失敗。

庫倫伯吉·滿珠師禮寺的活佛、薩迦法王(西藏佛教薩迦派首領),對於乃濟陀音的傳教活動,即嫉妒又敵視,便上奏清世祖順治皇帝,中傷乃濟陀音喇嘛。此時,正遇第五世達賴喇嘛晉京之際,順治帝將薩迦法王的控告書交給達賴喇嘛處理。按照敕命,接待達賴喇嘛的事務由噶巴喇公負責。因此,薩迦法王的控告書亦由此人受權處理。噶巴喇公與薩迦法王一向十分親密,並且曾收受薩迦法王的大量賄賂,加之達賴喇嘛的通事(翻譯)格凌噶布楚疏於蒙古語,將話傳錯,致使達賴喇嘛責難乃濟陀音,並令其與跟隨他來的30名大弟子及30名小比丘迴歸化城居住,其餘60名僧侶入居伯吉·曼珠師利寺。

1653年(清世祖順治十年三月),乃濟陀音離開白音胡碩“遐福寺”回到歸化城小召(小召為歸化城八大寺廟之一,是由乃濟陀音呼圖克圖創建,康熙皇帝賜名“崇福寺”)誦經作法。不久,接到科爾沁左翼中旗王后賓圖哈敦病重的消息,應順治帝敕命和弟子們的懇求,前去為其主持祈禱。當他走到翁牛特部境內的錫爾噶河北岸時,得悉賓圖哈敦的訃報,遂返回。

同年,乃濟陀音在返回歸化城途中圓寂,終年96歲(對此年齡之説學術界有分歧,暫不定論)。弟子們將其舍利安放銀質覆缽式靈塔內,置於白音胡碩遐福寺主殿樓上,以備後世信徒供養。

https://baike.baidu.hk/item/%E4%B9%83%E6%BF%9F%E9%99%80%E9%9F%B3/4366136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kiko610&aid=18073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