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最近幾則與李家同教授有關的新聞。
2007/06/25 08:31:59瀏覽52|回應2|推薦0

李家同看教育、看窮人、再看自己 「把窮小孩都抓來念書補習!」

更新日期: 2007-05-28 記者:田習如

李 家同是外省優勢家庭栽培出來的學術精英,李永豐是台灣鄉下一路打混到台北的劇團怪卡,用所有的刻板印象來看,他們兩人是天差地遠的兩條平行線。不過他們卻 在同一個點上交會,並且分別用自己的方式,在許多人沒注意到的偏遠角落發光發熱,為台灣的弱勢兒童帶來希望與歡笑。李家同成立博幼基金會,在南投埔里、信義鄉等地幫貧窮的學童補習,已吸引聯電、鴻海等大企業響應;李永豐發起「兒童藝術工程」,發願要讓他的紙風車劇團走遍三一九個鄉鎮,演戲給弱勢孩童看,也已得到部分在地中小企業資助。
是什麼樣的閱歷、性情,讓這兩人一路陪伴台灣的弱勢孩子?他們又是用什麼樣的視角觀看自己和社會?

如 果只讀李家同的文章,你會以為學生口中的「李伯伯」是個溫和親切、循循善誘、對社會憂心忡忡的老好人;如果只和他交談,拿一些普羅大眾憂心的「笨問題」問 他,你會以為這人怎麼如此狂妄、沒耐性,但他嘴裡罵人的同時卻又笑嘻嘻穿起外套、整裝讓記者拍照,簡直是個「怪老子」,一點都不像外界賦予的形象。

做公益績效明確吸引大企業

若 再看李家同長期以來投入的弱勢學童課後輔導工作,也看到他對學生英文能力的重視及親力親為(他會自製英文錄音讓學生學發音,並曾出版兩本英文教學書),則 會讓人明白這位出版了十餘本散文集的理工科教授、學術界大老,對我們這個社會愛之深、責之切,或許有點傲慢(一個多小時的訪談中他常常掛在口裡的是「這我 早就說過」、「我都知道」、「我厲害呀」、「你們懂不懂啊」……),但並非那種光說不練、只會批評的名氣學者。
李家同選定了一個最沒有人關照、卻 也最能從基本改善台灣社經不公平結構的領域著手——把貧窮的小孩從教育中拉上來,讓他們的成績變好、順利升學,不要輸在起跑點上。他把自己長期幫助弱勢小 學生補習的經驗,在二○○二年發展成一個公益取向的「business model」,以一千萬元基金成立博幼基金會,免費幫貧窮、學業不好的小孩補習。李家同認為與其透過加分等優惠方式鼓勵弱勢者升學,不如從基本救起,讓弱 勢學生成績變好、真正具備競爭力。
這個模式厲害的地方,一是利用在地大學的學生,成為補習師資的充沛來源;二是把教學績效量化,學生、老師、捐款 人都能清楚看到學童的進步。博幼基金會執行長周淑禛指出,李家同特別強調「品質管控」,認為社會工作不要一直講愛心,而是要有效果,因此目前學童課輔的科 目主要是較容易測出學習績效的數學和英文,國文則尚在發展一套可以客觀評量的指標;此外,來補習的學生均按能力分班,李家同認為這樣才能讓不同程度學生明 顯感受自己的進步。
博幼是透過學校提供成績較差的弱勢學生名單,經過家庭訪問等程序後,讓學童以小班制上補習課。周淑禛說,博幼第一年收的一班國 一生,丁等程度的占了高達近六成,三年後丁等比例降為四分之一,已經達到像一般學校裡的比例了。此外,來教書的大學生可得的酬勞約分為六成底薪、四成按授 課成效給獎金,也是績效控管。
正是因為這種明確的績效,吸引了許多做公益也要講求效益的企業人乖乖掏錢出來贊助。像聯電管理主管到訪博幼,第一句 話就問學童上課率多少,一聽到高達九成三就立刻說「那我們可以坐下來談了」。聯電基金會已從博幼「技術移轉」,在竹科、南科兩個據點都與在地大學合作,為 當地弱勢學童課輔。郭台銘的永齡基金會,也在主事的女兒郭曉玲親自走訪信義鄉了解課輔實況後,宣布與博幼及全台七所大學合作,預計捐助七億元。





李家同:登記分發勿輕廢

更新日期: 2007/06/23 07:10 記者: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學者李家同、建中校長吳武雄都認為,不應輕易廢高中職登記分發,才能讓沒多元才藝的弱勢學生仍能靠考試翻身;採計在校成績也要三思,除非社會相信其公平性,否則會造成更大爭議。

暨 南大學教授李家同認為,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專為培養學術菁英的高中,也需要能培養藝術、體育菁英的學校,所以像建中這類的明星高中有存在必要,制度也應 保留用登記分發方式,招收學科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即使建中都用申請入學招生,相信建中也不敢招收學科太差、只會彈鋼琴的學生。

李家同說,多數國中生,其實沒什麼特別才藝,上高中職看的還是基測成績,所以要求登記分發廢掉,萬萬不可;採計在校成績,也大有問題,偏遠學校因競爭小,學生分數可能打得較高,若這些學生因在校成績高進了明星高中,很可能讀不下去,反而害了學生、徒增挫折感。

建中校長吳武雄也認為,廢登記分發是個大學問,要小心處理,申請、甄選入學有其功能、目標,對特定學生較有利,經濟、文化弱勢的學生,還是要保留分發名額,讓他們完全憑實力考進來。

採計在校成績引發的負面效應,吳武雄更擔心。他說,民國七十九年北市實施自學方案,採計在校成績,引發各界質疑,不同學校的在校成績無法比較,且可能造成學生太大壓力,每一次平時考、段考,都像基測一樣重要,因為將來都要採計,學生情何以堪。

建中畢業、剛甄選上台大醫學系的李宣澤也說,偏遠地區的學生,沒錢、沒地方學才藝,只能靠認真讀書取勝,升學制度一定要像大考一樣,保留類似聯考的登記分發,讓他們只要認真讀書也能出頭天。





廢登記分發? 李家同:不如恢復聯考

更新日期: 2007/06/24 06:50 記者:記者楊惠琪/台北報導

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昨天痛批教育部政策朝令夕改,廢除國中基測登記分發是迎合優勢家庭,拉大城鄉差距,還不如恢復聯考。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昨天舉行畢業典禮,李家同應邀致詞,對當前的教育政策有感而發指出,教育部因為學者的一篇研究報告,視為很嚴重的事情,不但政策禁不起挑戰,甚至有官員表示將廢止登記分發的機制。

他痛批教育部的決定倉促,重大政策沒有三思而後行,未考量諸多的後遺症,如果教育部一意孤行,將激化社會的不滿情緒,絕對會出大問題。

他說,現在的主流價值,只關心那位學生在基測考了最高分,那些明星學校要多少分才能考進去,卻忽略偏遠地區孩童可能連分數的計算都不會。

他認為,教育政策應以縮短城鄉差距為前提,提升程度落後的學生,而不是硬把鄉下小孩送進建中,就算教改成功。

針對教育部對高中職入學要採計在校成績,李家同說,不但對學校行政人員帶來極大困擾,還要思考都市和偏遠地區學校那個第一名的程度比較好?同樣是全校第一名,但鄉下學校第一名程度可能只有都市學校的十五名。

李家同說,與其廢除登記分發,倒不如恢復聯招制度,既然以前的聯招弊病現在也都有,走回頭路至少公平性不會受質疑。

李家同也痛批現行教育政策,都是由優勢學生家長所操控,他有感而發勉勵即將為人師的北市教大畢業生「以天下弱勢的小孩為教之是一樂也」,也提醒中央,弱勢孩子也是中華民國的公民,他們的好壞,也攸關國家的競爭力。




以上的這三則新聞是我在奇摩的新聞裏搜尋得來的。我主要想呼應的是李家同教授對教育部想廢國中基測登記分發制度的看法。

以下是我的看法。

在我第一次從電視新聞上得知教育部有意將國中基測的登記分發制度廢除時…,我覺得非常的憤怒。因為從我所受到過的教育…,學過的教育理論來說。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要改善整個社會大眾的生活。不管是從物質面的養活自己…,或是精神層面的充實自己、讓自己快樂來說,教育都是一個很好學習到這些知識甚或是智慧的管道。

我們以前的教育最受人所稱讚的就是考試製度的公平性,為了維持公平性…,犧牲掉的是學生某部份的快樂童年,讓我們的學生都承受到了極大的壓力。這一切…,在國中基本學力測驗開始之後…,本被寄望會因而有所改善的,但這幾年在一綱多本之下…,好像改善的也不太多。學生的壓力依舊、家長、學校仍是同樣的升學導向的思維。考試從以前的聯考一試定終生…,好像是改善成為了兩試…,我不覺得會定終生啦…,不過至少是接下來的三年。

目前國中基測分發分成兩大部份…,一個是推薦甄試跟申請入學、另一個是登記分發。這是兩種不同思維下的產物…,前者是希望給一些有特殊專長或表現的學生有別個升學的管道。後者是希望還能某種程度下的保持原來聯考製度的依分數決定分發學校的管道。但在這幾年的觀察中…,我們只看到學生能有其他特殊才藝的大體上都是家長花了很多金錢跟心力苦心裁培而來的。這些家長的社經地位普遍是中上階層的家長。而那些中低社經地位的家長往往因為生活難…,常常是連在家陪小孩的機會都不太多,更何況是讓自己的小孩子去學才藝呢?

我以為教育的目的不在於複製整個社會階層,讓社經地位高的人去接受比較好的教育,享用比較好的教育資源。相反的,應該是打破社經背景的藩籬,給學生們同等的發展機會、以及取得資源的機會。

目前光是看國中及大學的申請、推甄就可以看得出來,家庭社經地位較好的學生往往都在推薦甄選時佔盡優勢,光是看大學推甄時…,大家花大錢去推甄就可以知道錢真的可以買機會,對沒錢的學生…,可能連報名都是困難。如果升學的管道只採取單一的申請跟推甄的話…,這真的會是中華民國在台灣千古來的最大劫難了。因為教育至此淪為階級重製的工具…,拉大貧富差距,讓有錢人從此獨佔各種資源,而窮人永遠只有在社會的下層繼續為生存而奮鬥,永無翻身之日。努力的人…,不見得能得到報償…,而那些有錢的人可以有最多的機會。能不能出頭的依據不再是看人的能力與努力,那些含著金湯匙出身的人可以站在別人的肩頭上繼續往上爬,而下層的普羅大眾,只能在生存的泥沼中…,試著爬出來。經濟、文化的弱勢不止沒有讓他們得到政府的幫助…,相反的,我們的政府目前正想要落井下石,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讓人覺得憤怒的呢?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Adolph@guest
Re: 最近幾則與李家同教授有關的新聞。
2008/05/23 10:40
別這樣子說,大家都是從事教育工作的一份子,不分大小的,如果沒有大家共同的努力,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可以脫節的,沒有你們跟小學老師把小朋友帶上來,我們怎麼有辦法把小孩教好呢?
至於教改,千頭萬緒,很難理得清,只有在多年以後才看得出來會有什麼影響?教改走到這一步來,也只好繼續努力了。期待新的政府有新的作為。或許會有不同吧?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

死魂@guest
Re: 最近幾則與李家同教授有關的新聞。
2008/05/23 02:47
非常贊同你的說法~在教育界呆了多年的我(雖然我只是ㄍ小小ㄉ幼教師)~發現台灣的孩子真的越來越不快樂了~也發現台灣的父母負擔越來越重了~當初在師院所學的理論在現實生活中根本早已變質了~多年的教改~我只能說句~改得毫無意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