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載:《地球之賦:來自蓋婭的靈訊》之‘回歸天性,回歸家園’
2012/02/23 07:13:31瀏覽97|回應0|推薦3

《地球之賦:來自蓋婭的靈訊》之‘回歸天性,回歸家園’

 

親愛的朋友們,

 

我是地球。我是你們的母親,將你們無時無刻地輕攬在懷中——你的整整一生都如此。我珍愛你們,即使你並未意識到這一點,或許你很忙,沒有精力關注這些。我承載著你們所有人,邀請你們與我建立連接,因為我希望能夠喚醒你們的回憶,助你們憶起曾有的一種感受,它亙古、珍貴,卻彷彿已被這個現代社會所遺忘,我所指的是原始安全感——在地球上生活的原始安全感。

 

為了憶起這一原始的安全感,你可以看一看周圍的大自然,看看四季的輪迴交替,看看遵循生命韻律的動植物,聽一聽那潺潺流水與剪剪輕風,這樣你就能夠立刻憶起,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都是自然發生的,按照某些自然規律運行。‘自然’就在你的周圍,也在你之內。你是‘自然’的一部分,與此同時,你也擁有自己的‘自然系統’。

 

你們——尤其在西方世界——過著以大腦思維為主宰的生活,已經完全忘記自己是一個‘自然生物’——正如植物與動物一樣。看一看動物,看看它們如何自然而然地臣服於生命——它們幾乎不可能以其他方式生活。它們也會體驗到恐懼或抵觸等情緒,儘管如此,它們不會像人類那樣與生命之流抗爭。因著自身的思維能力,人類能夠在自己與其自然本性之間築起無數堤壩,最後卻作繭自縛。人類的心智本無法操縱與掌控生命,‘自然’的原動力遠勝於心智的力量,二者不可同日而語。或早或晚,你都不得不臣服於自然。

 

迫使你臣服於自然的原因常常是危機——你陷入人生困境且不得不放棄掌控的那一刻,因為你已經無法再控制局面,不得不放下。放下的過程會使你感到痛苦,帶給你內心的掙扎。儘管如此,放下就是歸家之道。你認為自己已經迷失,已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你正在趨近生命那亙古永恆的安全感。生命一直在呵護著你,愛著你。危機雖然看起來既嚴酷又悲傷慘重,而在本質層面上卻並非如此。每個危機都蘊含著‘自然’——如果你願意的話也可以稱其為上帝——伸向你的召喚之手,輕聲呼喚你:“回來吧,回家吧!”這只手向你召喚,為你指明方向。

 

你們所有人,聆聽或閱讀此訊息的所有人,都正走在通往完整、圓滿自我的內在之旅上,以實現、達成真正的你——那個最深本質層面上的你。你的目標正是讓自己的靈魂藉由血肉之軀完全地彰顯於地球這一物質實相。這一內在成長之旅由不同的階段組成,或者說,靈魂分段‘沉入’你的身體。

 

自腦至心

 

剛剛踏上內在成長之路的你,可能會以頭腦為起點。比如,你開始對某類書藉或他人講述的故事感興趣,這些訊息引你思考,你的某些觀念——關於‘該如何行事,該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對於好與壞、善與惡的評判’等的觀念——開始動搖,你開始從不同的視角看待人生。與他人交流,參加講座或工作坊、閱讀書籍雜誌等都能夠幫助、激勵你打破舊有思維的禁錮,許多人以這種方式開始其內在的探索之旅。因為興趣已被點燃,你孜孜不倦地閱讀各種資料。你內在深處的某一部分希望覺醒,渴望改變,因此你開始藉由頭腦來探索研究新觀念、新看法。這是內在之旅的第一階段。

 

漸漸地你開始渴望進一步的發展,心想:“這些都是書本上的知識,我如何才能將其付諸於實踐呢?如何才能將這些知識彰顯為活生生的現實?如何真正地將這些知識轉譯成生活中的感受與行動?”這些問題可能會使你感到困擾,甚至絕望。然而,你無法催迫生命之流,在適當的時刻自然會有某些事情發生,它帶給你突破性的進展:自頭腦至心靈,自理性至感性的突破。這常常會是某一人生危機,比如工作或(親密)關係上的突變,比如身染重疾或至愛之人的離世。無論是以何種形式,在某一時刻,你的內在感受被喚醒,這些感受是如此的強烈,你除了聆聽它們、體驗它們並開始轉變外,別無他選。那時,你的靈魂就開始移向心部。

 

最初,你的靈魂——你的內在火焰——於頭腦層面上被喚醒。藉由閱讀以及與他人的交流,你開始接觸新的觀念與想法,現在,你的靈魂開始在更深的層面上叩門:心的層面。你開始認知與體驗自身的情緒層面,而在此之前你根本不知道它們的存在。危機使曾經的情緒感受以及童年的回憶都湧上表面,甚至前世的記憶也悄然浮出。在覺察這些情緒層面的同時,你的心靈中心也緩緩開啟,你的靈魂進一步下沉,將其能量注入心輪。

 

至此,你就完成了一個劇烈深刻的轉變過程,你開始以不同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與他人的關係也開始轉變,你內心深處的‘合一意識’開始蘇醒,開始意識到我們大家——人類、動物、植物、礦物以及大自然——都被同一個神聖力量所承載,意識到我們彼此相連,是彼此的鏡子。這一覺知是如此地具有震撼性,對你們中的許多人而言,抵達心靈意識——自頭腦至心靈——這一突破性的進展,會使你變得更加敏感,並因此而動搖不定。既有界限開始變得模糊,內心情緒激烈,如驚濤拍岸,你甚至可能因此而變得過度敏感。

 

自心至腹

 

儘管自腦至心的突破性進展是如此的美麗且強而有力,但這並不是靈魂實體化的最後一步。靈魂希望更深入地輪迴,希望能夠沉入腹部。靈魂自腦至心的下沉過程已經使你部分地被喚醒,你覺察到自己內在深處的感受,敢於面對自己的情緒,願意走向內在進行自我療癒。與此同時,因著自己的過度敏感以及隨之而來的不穩定性,因著一顆‘過滿’的心——你從周遭世界納入大量(甚至過量)的訊息,你可能會迷失路途,因為你失去了與地球的連結。你們中的許多人都有此經歷,也可以說,當你突然大敞感受之門,就有可能出現‘不穩定’的情況。有可能你會覺得難以承受自己的敏感,可能會有遠離這個世界的傾向,不再肯彰顯自己,因為所有這一切對你來說都太過沉重,令人無法承受。你也可能會因此而陷入憂鬱與恐懼之中。

 

回到曾經的那個你,回到‘頭腦’的層面,這並非解決問題的答案。答案就在你的腹部!至此你們已經準備好進行‘自心靈至腹部’的轉化,靈魂想要更深地流入身體。在腹部的中間位置有一個中心——寂靜中心,你可以隨著我的講述,尋找這個中心——用意識去覺察它的存在。在這一中心不存在語言,不存在思維,也不存在任何概念。你可以聽一聽風動樹葉的撲簌聲,以及海面輕波蕩漾的聲音,這些聲音會助你感受這一內在中心的寂靜與安寧。

 

在這一層面上,你的靈性感受與覺知將變成一種本能,成為你的第二天性。你無需再刻意去思考,甚至無需再刻意地去感受。你內在深處的覺知會指導你的行為,生命之流也會自發地流經你。你的靈魂從此成為你的‘天性’——一種本能的知曉與智慧。這使你平衡,並使你安住於自己的寂靜中心,即使你身處於充滿動盪、艱辛與混亂的外在世界也如此。你的內在感受希望與你的腹部建立連接,從而使你能夠真正地根植於這一物質實相,並擁有安全感。

 

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訪這一居於腹部的寂靜中心。首先,要相信它確實存在。告訴你的靈魂,這一寂靜中心歡迎她。允許你的靈魂流經頭腦——激發你的思維,流經心靈——散發著溫暖與愛,並進一步流入腹部,為你帶來自信、自尊、內在力量和覺知:“我就是我,本然的我就很好,我完全可以在地球上做自己,並閃耀自身之光。”

 

請感受一下,感受你的腹部已對你敞開門扉,感受金色的靈魂之光流入你的海底輪,並透過它,與我——地球——建立連接。請進一步深入內在,安住於這一寂靜中心。在這一寂靜中心,你的過度敏感會漸漸變得平和,歸於寧靜。在這一寂靜中心,如何應對自己的情緒完全由你自己決定。在哪些方面運用情緒的力量,又在哪些方面為情緒設定界限;何時完全敞開自己,何時回歸自己;何時說Yes,何時說No;何時連接,何時放下;這一切都由你自己決定。關鍵就在你的腹部。

 

動物的幫助

 

為了能夠幫助你與這一寂靜中心建立連接,我建議你觀想某一動物,某一能夠象徵你之內在力量——居於你之腹部的內在力量——的動物。不要忘了,動物極具自發性,它們依靠本能而活,完全依照自然的反應行事。這一動物映射著你那本能性的內在覺知,它已在那裡,靜靜地等著你。你無需去創造它,唯一需要做的只是看到且認知它。邀請這一動物輕輕地走近你,靜靜地看著它,看著它的眼睛,問候它。

 

問問它是否有帶給你什麼訊息,能夠説明你更深地沉入腹部的訊息。靜靜地聆聽它,它體現了那本能性的智慧與覺知。你能夠接納這一智慧,因為你擁有頭腦與心靈。你能夠體察與表達這一智慧,這正是腦、心、腹共同合作的美麗體現。這三個中心彼此之間不分伯仲,沒有哪一個比其他兩個更優越,三者的合作——整體效果——才是最重要的。頭腦能夠賦予你許多樂趣,大腦思維有益且有趣,使你能夠與他人溝通——思維為你們提供了共同的語言;心為你提供體驗喜悅的機會,各種各樣的情緒與感受使人生變得豐富多彩,這是一份神奇的禮物;腹部為你提供根基,提供奠基石,使你敢於堅持自我,敢於設定界限,並能夠切實感受到自身的堅定與堅強。一旦你的靈魂能量流入腹部,你就為自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能夠以此為根基,與自己的感受與思維互動合作。

 

一旦這三個中心協調一致,你就會感到完整,感到地球上的生活完全值得你去度過與體驗。你的人生將變得充滿溫暖、激勵、愛與樂趣。你能夠去做任何使你心動、使你倍受鼓舞的事,而不會失去自身的堅定性或偏離中心;你能夠在完全做自己的同時也給予與接受。如此這般,你便已回歸天性,回歸家園。

我問候你們所有人,我的愛與溫暖一直陪伴著你們。我與你們共舞,我是這一神聖之舞的一部分。作為人類,你們是如此地美麗與豐盛。請信任你們所擁有工具的美麗與力量,我所說的工具是指:(大腦)思維、(內心)感受以及以腹部為根基的存在。

 

我愛你們。

 

© Pamela Kribbe

(譯者:光之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9e9a7b0100z2mj.html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dmeniq&aid=614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