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小警衛的日記 :書包越來越重 就像要去登山一樣
2013/10/25 01:29:12瀏覽292|回應0|推薦2

每天放學看到學生們背的書包都是鼓鼓的一大包,很多人的身體都有點駝背,書包的厚度比身體還厚!有次好奇找一位過來提提看,沉的不得了!

走進教室,好多學生的抽屜塞到爆!就像幾年沒人住的房子樓下的信箱塞滿傳單的那種畫面,桌旁椅子下還塞著測驗卷,慘不忍睹!

以前我們只要讀一個版本,書本的印刷也簡單。本來個人也以為當教課書印刷的精美些,圖片多些是好事。然而終究還是沒有想的深遠!結果現在就是學生的心理負擔重,身體負擔也重!

只是世界進步的腳步真的太快了!但又強調要保留自己的原貌。不早些學些新的以後也許真的趕不上,到時又要後悔了;不學習自己的文化又會失去自己的特色。至於如何分配時間,個人認為應該把寒暑假拿來學習一些無法在正常學期中學習的科目,這樣可以集中精神學,教學也會密集,自然容易吸收,然後在正式的學期期間複習。在課程設計上採分級方式,逐漸加深內容與難度。

這樣正常學期的時間就會比較充裕,寒暑假學生也不會放牛吃草缺乏管教。至於經費上當然就由教育部支付,組織一個鄉土語文教學大隊輪流到各校教學,不一定要編制在學校內。

個人的母語就是北京話,但是對學語文有點興趣。過去所謂鄉土語文被許多人批評不夠文雅,趁此之時剛好讓年輕的一代學文雅的用語。這樣我在放學時也許可以少聽到許多 kau be ,lin be, gi ba 這類的口頭禪吧! 還有應該開放給學生學習的選擇,也就是說想學客家話的應該有選擇的權利與自由,而不是只有閩南語。

至於原住民語就由原住民負責舉辦學習營,各地的學生依照自己的喜好參加,時間也是在寒暑假。活動結束後利用周休二日時間到某幾所指定的中心去複習。另一方面各校多少都會有原住民的學生,他們當然就是該族的族語小老師,就由學校輔導把這些學生組織起來,彼此認識利用時間在老師的監督下交談練習。

語言的教、學是要持續的,要融入日常生活與未來的職場能力。這樣在理想與現實兩方面才都能盡量兼顧,現在許多學生學最基本、最主要的英文與國語都跟不上,再加個鄉土語文只更會讓學生在壓力(學期中的學習所帶來的)與放鬆(寒暑假的自由)之間更加失衡。

 

 

時論 這不是填鴨 而是灌漿了

稍後再讀

中國時報 譚家化 20131024 04:09

 

今年暑假赴俄羅斯及波羅的海三小國旅遊時,在愛沙尼亞塔林的卡德里奧宮花園中,邂逅當地1對夫婦及可愛的三胞胎子女,年約3歲左右,女孩對我們說:「你好!」令我們所有團員十分驚呀,其母微笑著說:「我請了一個中國保姆,教他們學中文。」在聖彼德堡時,美麗大方的白俄導遊:「我在北大讀碩士,若我不會中文,就找不到工作。」莫斯科的導遊是博士,她說:「因為我學了中文,所以有這份差事。」現在全世界多國學生都在苦學中文,中文之「夯」,可見一斑。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2013年新加坡國慶,首次以華語演說(以往是英文及馬來語),簡潔淺明的詞語,恰當的成語,並適時穿插流行歌曲,侃侃而談,幽默風趣,贏得滿場彩,讓百姓對未來充滿希望,對中文也更加重視。

反觀我們卻反其道而行,語文時數國小由每周10節現刪為5節,高中每周6節刪到4節,作文篇數由每學期10篇減為34篇,古文大幅減少,學生程度低落,文言文看不懂,日前報載某綜藝節目製作火大發飆,因為周末某新聞錄歷史短劇,演員國學造詣太差,連「臣女雖被送來吳國數載」的「數載」都看不懂,還發問:「這什麼?」台詞背不起來,吳越兩國征戰歷史故事也不知,2小時單元錄了12小時。年輕一代的語文能力大幅的衰退,令人咋舌!

現在新頒布的12年國教課程總綱將在3年後完成,擬將鄉土語言課(如越語)納入總綱中,且由「選修」改為「必選」,比照小學生至少有1節鄉土語言課,勢必擠壓上國語文的時數,令人錯愕!美國外來人口多,未必為新移民開「鄉土語言課」,以往大陸國勢較弱時美國學子並未一窩蜂學中文,如今時移勢易,連偏鄉學子為了謀生,也拚命學中文。近年來,許多移民至美國的台灣人,紛紛將其子女送回台灣學中文,小孩都怨中文太難。友人之子是ABC,在美上班2個月後因不會中文讀寫而被開革,懂中文的反而較易找到工作,此乃時勢所趨,我們豈可減少國語文上課時數,開倒車。

教改10多年,貽害學子甚巨,小兒國中上數學課時同學吵鬧老師也不敢嚴管,他就帶小說給同學看,教室就安靜些。因為紀律崩壞,老師管學生花時間較多,致進度頗慢,許多同學就到校外補習。如今12年國教要讓不適合讀書的孩子再痛苦、吵鬧3年,而非導引他們讀技職,以謀一技之長,浪費孩子的青春及生命,錯誤的政策戕害下代,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噬臍莫及!

如今高中生所學科目龐雜,若再加上必選鄉土語言及4小時勞動教育,則教育已非昔日的「填鴨」,而是「灌漿」了。只要有人反應某科必學,教育部多從「善」如流,(會吵的孩有糖吃),增設某科,學生負擔愈來愈重,導致所學龐雜,樣樣不精通,成為五技而窮的梧鼠。(《荀子》〈勸學篇〉:「梧鼠五技而窮」,五技是指能飛而不能過屋,能攀緣不能窮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挖洞卻不能掩身,能走卻不能先人,雖能五技因不專精,故不免於窮困)。

「語言是人的優勢所在,口才的力量勝於一切格鬥」及「筆勝於劍」,此二語乃顛撲不破的真理,為了下一的競爭力,為了文化的傳承,為了不使後代成為文化心靈的失魂落魄者,教育部主事者當有定見及遠見,注重國語文教育,喚起中華魂,使學子成為堂堂正正,重禮節、守信用、懂恕道的泱泱大國民。

(作者為中山女高退休教師、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tinia&aid=917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