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8/04 10:41:31瀏覽172|回應0|推薦0 | |
迷之地藏菩薩絹畫,兩個佛像重疊若隱若現文藏藝術
地藏菩薩信仰是可以與觀音菩薩信仰並列的佛教信仰,所以關於其圖像的研究也得到了歷代學者的重視。但是,由於年代的久遠和歷史上佛教信仰傳播中遇到的問題,地藏菩薩圖像也遇到了損壞、誤讀等方面的問題。依靠現代科技手段來發現誤讀的地方,由此而提出新觀點。紫禁城雜誌《疑點與釋讀——關於敦煌絹畫MG.17658地藏菩薩立像》一文中,提出了如下觀點。
對現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的敦煌絹畫(編號MG.17658)地藏菩薩立像中兩個重疊人像的分離,可以發現隱藏在畫面中的白色球體、線條等重要圖像.。其中一幅畫像被認為是沙門形地藏與六道輪迴的圖像,繪製年代應早於題榜上的729年。這幅畫像補充了在敦煌地區,初唐與中唐之間的地藏圖像、六道輪迴圖像發展的圖像例證。
編號為MG.17658的敦煌絹畫是日本大谷探險隊於1908年在敦煌莫高窟第7窟,即藏經洞掠得,現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該畫絹本著色,縱63.6釐米,橫28.6釐米。畫中形象為比丘立像,左手胸前持念珠,念珠放光,右手持錫杖。上方一禪定佛,前後各一榜題,後一榜題存“菩薩”兩個字,下左側榜題“妻張一心供養。開元十七年(729年)”。這是敦煌年代較早的紙絹畫。比丘如老僧,而非“面如滿月”,念珠放光與地藏寶珠放光類似。(圖1)此畫最早引起了日本學者松本榮一的注意,他專門對此絹畫做了細緻的分析。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確定畫中人物是唐代初期的地藏形象。 1. 畫面內容。畫面僧侶一手持錫杖,一手持念珠,念珠右側有六條白線,六條白線代表六道輪迴,是六道輪迴初期的表現形式。 2. 榜題。畫面左上方題有“菩薩”二字,畫面左下方題有“妻張一心供養。開元十七年(729年)”字樣,以下缺損。以題款筆跡對比敦煌莫高窟第130窟發現的題款開元十三年的絹質幡的筆跡,松本榮一認為此絹畫為公元729年所繪。 3. 僧侶形象。由於畫面是兩個僧侶的形象的重疊,所以畫面色彩凌亂,筆者經過仔細觀察,認為此圖是老僧侶與年輕僧侶兩個形象的先後重疊,老僧侶是用黑線打底稿,並初步著色,在此基礎上重新描繪了年輕的僧侶形象。 張總在他的專著《地藏信仰研究》中提到了這幅絹畫,他認為畫面中兩個僧侶形象重疊並非偶然,而是有意為之。但是可以確切認為此圖是早期的地藏形象。殷光明在他的專著《敦煌壁畫藝術與疑偽經》中也提到此畫,他認為菩薩具僧人形象的,只有地藏菩薩。手上方殘存的幾道線條與龍門石窟中刻五道的地藏一樣是表示五道眾生的。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