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烏托邦之友
2013/06/27 19:33:18瀏覽203|回應2|推薦1

  我在今早約了一位看似陌生卻又有一些熟悉的朋友出外打球,他是我夜校的同班同學,只是少許講過話,對他的一切竟是一無所知,因為他的斯文與內斂增添神秘性,使我這個好談話的個性也有些怯步,長期觀望又無話起口。

  今天總算是進了一大步,把他約出來了。

  我與他在早餐店長談,赫然發現他的人生觀與我有一些相似,挺隨和的。但我今日養成的隨和與豪放性格,竟是被往是許多創痛所醞釀粹煉而成,而他好像是與生俱來的靈魂內在,讓我既驚訝又羨慕。

  用完早餐後,跟著他到他家「做客」,其實只是因為籃球沒氣,借用他家中的打氣筒灌灌氣。我立即感受到他的親和力與真誠,能見到這般真誠性格的朋友實是難得。

  隨後我們在籃球場上一對一。在走進球場前,我還被遠處一陣呼喊聲嚇了一跳,街邊拾荒的老伯用沙啞的台語大喊「朋友!朋友!」手比畫著,我疑惑的看著,他連忙解釋道,原來這位老伯是聽障,長時間在此區撿垃圾為生,他的母親也偶爾會把家中拉圾給他來換錢,「這可能就是現實吧!可我還是有些不忍心」他接著說:「只要我們還有愛心,現實也能更貼近烏托邦一些。」

  「烏托邦?」我疑惑的問。

  「是的烏托邦」他眼中泛起一種身深邃,一種無奈於現實的凝望。 

  我已有些鼻酸,因為現實畢竟還是有殘酷的一面。

  我想起我小時候讀歷史時讀到烏托邦主義、費邊的社會主義、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共產主義,後者的馬克思影響了十九、二十世紀的共產革命思潮,卻在本世紀衰退,小時後的我對此十分不解,為何追求人人均等會是一種錯誤?還記得那時歷史老師說出了令我更為疑惑的解答「因為它根本的違背人性」當時的我還是無法理解老師字裡行間的意涵。

  我想,這是所有剛接觸馬克思理論的人都會有的疑問吧!

  一個看似美好的理論,總是在實踐上有所困難的,隨著我年齡增長,也慢慢體會到它之所以衰敗的原因。

  但是,它的蹤影還是隨處可見,人類總是渴望美好,因為那也是人性的其中一部分,可能是神性、可能是側隱之心。其實藝術家、創作者亦或是有藝術性格的人,多多少少是有烏托邦的心境,這在他們的作品與行為上也多少留露出其光芒。

  但是藝術家們多了些人性,不像革命家一般熱烈偏激,藝術家們選擇了折衷與緩和的文化薰陶,與人類文明相輔相成、共同營造,這可能也是讓我步上創作之道的原因之一吧!

  與這位朋友在打球中,發覺他十分的看得開,他玩過音樂,我也看出他的藝術特質,我們有共同的烏托邦,共同的理想,雖不是什麼建立新社會、新稚序那般偉大得只有革命家才想的出來的美麗口號,但是我們總是要從現實社會中找尋靈感,創作,來回饋這看似不完美卻也完美的無話可說的世間。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c840328&aid=7832672

 回應文章

冷靜的咖啡師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6/30 14:58

打球,

記得約我喔! ︿︿ 

尹口﹝君平﹞(abc840328) 於 2013-06-30 20:30 回覆:
好呀

曉蘋老師(一隻貓的輕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6/30 13:37

當人生歷程中

一切完美與不完美的元素

都化作藝術創作呈現的瞬間

我們便發現了生命的本質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