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孰輕孰重-沒有核能發電,我們還能有什麼?
2011/04/06 11:06:07瀏覽288|回應0|推薦0

    在沒有所謂環保意識之前,人類既與天爭、也與人鬥,既與環境搏鬥求生存、也與彼此競爭求發展。而在自然環境隨著科技進步徹底被人類征服之後,各企業與各國家間的競爭更加肆無忌憚,對環境爭先恐後的破壞、及對天然資源無所不用其極的開發榨取,說穿了,都是為了擴大經濟利益。因為經濟發展等同於企業與國家的生存命脈,所以美國不願意簽署京都議定書、中國有十三座核電廠在運轉,二十七座建造中、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印度每年超過有兩百六十萬人死於環境污染,是全球死於環境污染人口最多的國家,其中以水污染與空氣污染最為嚴重。沒有人天生就愛破壞環境、浪費資源或認為地球不重要,但經濟發展永遠是硬道理,在各項象徵著人民生活優劣的經濟指標下,即使是大地之母也只能掩面啜泣。

 

    核能發電與其他各種發電方式的比較在過去數十年間互有勝負,但在溫室效應議題發酵之後,採用油、氣、煤燃燒的火力發電方式不得不被打入冷宮,而風力、水力、潮汐、地熱、沼氣、生質能、太陽能等種種發電方式,既不穩定也不足夠更不便宜,於是核能發電似乎成為人類經濟發展的唯一出路,近年來更妝點了潔淨能源的冠冕而蔚為風潮,各個國家「你有了我也要有、你多蓋了我就要蓋更多」,深怕核電廠所代表的低價穩定能源成為競爭對手誘人的蜜糖,只好加碼再加碼,對潛在風險視而不見,如果不是日本的世紀震災撼動了民眾內心最深的恐懼,環保團體恐怕也難以再作翻案文章。

 

    當大家在激烈爭辯台灣要不要繼續興建核能電廠的時候,某個程度上其實是在討論台灣要不要放棄競爭力。如果電費貴三倍,不只是大家冷氣會不會少開或是願不願意隨手關燈的問題,而是產業會大量出走到電力成本低的國家,失業率會攀升,物價會隨電價高漲,所有經濟活動會全面性倒退;如果供電量只有現在的三分之一,不只是大家要不要提早下班或是民生物資會不會短缺的問題,而是會根本性的衝擊到國家安全與人民生活底限,就算是農林漁牧這類第一級產業都未必能夠生存。所以如果反核人士提不出相同效益的發電替代方案,那麼非核家園就應該是觀念、期許與態度,而永遠不會、也不該是所謂的政策或願景。

 

    沒有人應該相信核電廠發生事故的機率是百萬分之幾,從人類開始採用核能發電之後所發生的重大危安事件已經多到不可計數,無須再由統計數據去推估或理解。但要不要蓋核電廠,看的不是發生事故的機率或嚴重性,而是要評估我們對發電方式的整體期望值。如果核能發電風險極低,天然資源匱乏的台灣可能早就蓋到兩位數以上的核電場來降低產業成本、提升國家競爭力了,何必一到夏季就要以價制量、讓民眾只為了斤斤計較幾百元的電費而整晚汗流浹背睡不好?所以反核人士除了以大家都心知肚明的資料持續恐嚇、或是唱唱高調呼籲大家愛地球就要擁抱原始生活之外,如果沒有兼顧經濟發展的硬道理,終究只會淪為天真熱血的空談理念者罷了。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86360256&aid=5056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