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宗教的教義究竟如何?若究其奧義,各家理趣不同。
但淺言之,卻殊途同歸,即為善最樂。例如,儒家的「克己復禮」、
道教的「寧靜澹泊」、佛教的「五戒十善」、基督教的「十誡」,
凡此都是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有宗教信仰的人,
應該依其教義坐言起行。所謂︰「不為己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能有此情懷,方為一個真正教徒。因此,人以逆來,我以順受,聞毀而不怒;
人以順來,我以承受,聞譽而不喜,絕對不與人爭長論短。
《華嚴經》云︰「面上無瞋供養具,口內無瞋吐妙香,
心無瞋是珍寶,無垢無染是真常。」為甚麼要這樣去作?
因為人生事物虛妄不實。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
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今聚明散,滄海桑田,無常變化,剎那不停,
不住便是空。如人生後,由少至壯,由壯至老,由老至死;
宇宙萬有,從生至住,由壞至滅,無一不是從無生有,有還歸無,
未生之前是空,當滅之後也空,於其中間,何曾有物?
人生世間數十載,若與日月比壽,何異蜉蝣?宇宙之大,品類之盛,人與相比,
何其渺小!終日爭名於朝,爭利於市,是智者所不取的。
古德云︰「人間富貴花上露,世間功名水上漚。」
因此宗教徒沒有把榮辱得失放在眼,此非癡呆無知,乃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與「大辯若訥」而已。
佛教徒並不以位高財多而自命不凡,傲視一切。若遇所失,也不會憂鬱悲傷,
捶胸跺腳,自慚形穢。古人舉和尚為「上與帝王同坐,下與乞丐同行」。
這是說,雖上與帝王同坐不以為榮,雖下與乞丐同行不以為恥,
這是千真萬確的事。今我中國雖然不易多見,但在錫蘭泰國等佛教國家,依然可以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