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都叫鰹魚有什麼不一樣?
2024/12/25 10:25:07瀏覽74|回應0|推薦6


在菜市場魚攤上發現一尾煙仔虎,看魚眼發亮鮮度不錯,我已準備要買,先問一斤多少?
一斤一百,比很多養殖魚便宜,但煙仔虎是不在瀕危名單的野生海魚,而且冬季正肥美。
請頭家娘稱一下,剛好三斤三百。我跟她說,魚頭魚尾要煮湯,魚身輪切要油煎。
此時旁邊有一婦人問:這是什麼魚?頭家娘說叫煙仔虎,並說也有人叫Simi。嘿!我沒聽過,先記下存參。


回家後,先切薑片把魚頭魚尾煮湯,腰瘦好吃。吃時又想了一下,頭家娘說的Simi,會不會是煙仔虎的另一個俗名「疏齒」(se-khí)?也有人寫成「梳齒」、「西齒」。
煙仔虎是台語俗名,此魚學名Sarda orientalis,台灣中文名「東方齒鰆」,中國中文名「東方狐鰹」,日文稱之「齒鰹」(ハガツオ,hagatsuo),英文稱之Striped bonito,直譯是條紋鰹魚。
煙仔虎為鰆魚類,鯖、鰹、鰆、鮪同屬鯖科,所以基隆八斗子觀光漁港(碧砂漁港)稱煙仔虎為「小鮪魚」,可做生魚片。煙仔虎也可用來製造鮪魚罐頭,知名度愈來愈高。
煙仔虎之名來自「煙仔」,煙仔主要指正鰹,其命名由來我有專文論述,在此不談。
煙仔虎之名由來,一般說因追捕「煙仔」而得名,類似「飛烏虎」(鬼頭刀)追捕「飛烏」(飛魚)。但我想,煙仔虎體型最長約一百公分,與正鰹差不多。以此來看,煙仔虎只能追捕小煙仔。
因此我提出另一個看法:煙仔虎與煙仔的外表很像,兩者最大的不同是身上的條紋,煙仔虎的橫紋在背部,煙仔的橫紋在腹部。此外,煙仔虎的牙齒比煙仔尖利而粗疏,故又名「疏齒煙」,或許更能說明「虎」名由來。
如果看魚肉,煙仔是紅肉,煙仔虎則偏白肉。










差一個字可是不太一樣,煙仔魚和煙仔虎肥美的時候,處理成生魚片時是老饕吃一片要一片的好料,兩者在漁業上的出路用途也不太相同,煙仔魚體型小的,大多被用來當作延繩釣的魚餌,煙仔虎魚的體型較大肉厚,是大部分做成鮪魚罐頭的原料。
過了竹筴魚肥美的春天,農曆四月開始,就是外型圓滾結實,像顆小炸彈,又稱炸彈魚的「煙仔虎」肥潤鮮甜的季節,正得時的煙仔虎肉質豐碩肥美,討海人家因而給了牠「四月,免下油煎」的美名!

但大家是不是也和我一樣,猛一看「煙仔虎」的名字,腦中立馬浮現叼根菸的魚老大畫面呢?

沒錯,看到魚的名字裡有個「虎」字,就代表這魚種可是個狠腳色,個性剽悍,游泳敏捷,會像老虎般追趕海中的小魚,名符其實是個海中浪子!

不過也因牠個性爆衝,肉質得以豐厚緊實,饕客最喜歡將現釣起來的煙仔虎做成生魚片,沾上醬油享受那入口清爽不膩的油脂。

雖然無法立馬奔向漁港來盤四月限定的煙仔虎生魚片,大家還是可以依照小編推薦的做法, 享用正當時「煙仔虎」的豐碩肥潤喔!

這兩款魚的魚卵,光看外表,顏色模樣都很像,最大不同就是大小差別,體型小的煙仔魚的魚卵就小,但比較有彈性;體型大的煙仔虎的魚卵就大,水分含量比較高比較柔軟。

口感上差別不到很大,但兩個都因為鐵質含量豐富,吃起來血味會比較明顯,不過一樣,料理前抹上比較多的鹽巴,讓魚蛋自然排出多餘血水,煎得恰恰恰,就會非常好吃囉!



俗稱「煙仔」的魚,係指肉色粉紅的「正鰹」(又稱「倒滾」),「煙仔虎」則是指白肉的「東方齒鰆」。因為齒鰆喜歡追食「煙仔」,所以才被稱為「煙仔虎」。這兩種魚長得非常像,不過正鰹的花紋長在魚腹,東方齒鰆的花紋則分布在魚背上。另外,還有一種也長很像的巴鰹(又稱「花煙」或「三點仔」,天啊名稱怎麼這麼多!),背部花紋呈波浪狀、前腹部有三、四個黑點……啊啊啊要搞混了啦!只好畫圖示給讀者看一下。

這三種魚都是泳速迅捷的兇猛魚類,不過因為煙仔虎會吃煙仔和花煙,所以應該算是三種之中最兇猛的吧!在臺灣,煙仔虎上市時間大約是冬末到春初,北部從9月到隔年1月,都有機會在市場買到煙仔虎;而煙仔、花煙肥美的時間會再晚一些,大概要到農曆4月春天來臨,俗稱「四月煙」。現在是冬天,當然就是先吃肥嘟嘟的老大煙仔虎囉!

煙仔虎的肉質柔軟,用來做炙燒生魚片,甘甜中帶點酸,入口即化,是冬季極品。一般家庭煮夫煮婦如果不會處理生魚片,可以請魚販將魚肉輪切,一片一片用紅燒、味噌燒或乾煎的方式來料理,也極富滋味。不過個人建議煙仔虎要當餐吃完,隔餐再熱的話,鮮味盡失,肉質也變得乾澀、鬆散。

而且體型較小的煙仔虎,其實更適合現代小家庭料理。當天吃完、不留剩菜,不僅主婦輕鬆、冰箱沒壓力,家人也吃得健康。加上土魠、白腹仔的成長時間長,相對來說,食用體型較小、成長較快速的小型魚,對海洋也是較為友善的作法。

我買下一整尾煙仔虎,老闆一邊切魚,一邊特別教我魚骨、魚頭的煮湯妙方——先用瓦斯噴槍大火炙烤魚頭、魚骨的表面、魚皮,帶出焦香味,然後再全部丟下去和昆布一起熬高湯,熬出來的湯頭煮味噌真是濃、醇、香啊!推薦給大家試看看!








( 知識學習健康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2163101&aid=18155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