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2/21 12:35:26瀏覽444|回應0|推薦2 |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自心轉變境界,一個人即一個世界:聽傅冲老師開示及一點感想)這視頻,內容雖是彰顯女德的重要,但一體適用,男女皆歸本分,同除私欲,同臻大公無私,此即隨順天地自然,自然感召生命吉祥無憂,眾人皆樂。傅老師以自身慘痛經歷述說勸人(已經過其父母同意勸戒別人,這是在其他視頻中提到的),末學聽過幾次後,有了更深刻的體會,非常慚愧自己做不好。視頻給末學帶來很大收穫,尤其是「順」字的道理。太陽從東升起,向西落下,就是自然規律。心常平靜,自生智慧;但若用硬的方式想說服對方,常會對撞(從心對撞乃至更嚴重的身對抗,這是災難。人與人、人與動物、國與國,不順天理,必生災難;但自己把自己做好,自己也能避災生智慧)。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就是「順」,看情況隨順別人,漸漸別人態度自然改變;雖然不一定很快,但總之堅持下去,一定出現效果,因為這是順「真道(理)」而行。用硬講道理,常沒用,先順著對方,就像水一樣柔順,且水是低下的,是謙卑的,故能生萬物(在人,就是自然被眾人尊敬學習,且大積福報),漸漸,對方就改變,不再與你對立,甚至願意聽你的道理了(不管對方聽不聽,至少自己能退讓如水低下、柔順,漸漸就心歡喜,漸生智慧,自己先得利益了)。視頻中提到「作用力、反作用力」,即因果原理。常罵別人,則必被別人罵(不一定是罵某甲而某甲罵你,而是,可能你罵某甲,而在幾天後,莫名被陌生人罵,因果就是如此自然而然相應循環;名為「心、境一體,且境隨心轉」)。另「因果通(連綿)三世」:過去世(一世、二世、…無盡世);今世;未來世(一世、二世、…無盡世)。今生命運早就定好(前世所造業故),該何時有災難,生病或受傷或損財,早有定數。如前世殺業重,今生較多病、短命;前世少布施,今生財運差;前世常喜教人知識或念佛念經等,今生較聰明(修行人通常兼有財運,因為知道要布施助人),種種情況不一而足。但只要盡心向善斷惡(加上念佛更好,更能消災避劫難),必能轉命運,如只能活到三十歲,若能早早就修十善,簡言之如:愛惜蟲蟻(常愛惜動物蟲蟻,自然不被人傷、少病、長壽)、慎重口業、謙虛、不邪淫、養慈心不瞋恨、多為他人想,加上有空多念佛,則可增福延壽(有災時也會化險為夷;甚至沒感覺,因災難已無形中化解了)。視頻另提到某位女老師掌管公司,但一回家就盡人妻、人媳責任,真正落實,讓人汗顏。還提及現代夫妻離婚率過高造成社會問題。其實若能平日先慎言、修好十善,自然夫妻間衝突減少,因很多吵架原因,是自己先造了心中瞋恨、口中常隨意批評老闆及一切人等(還有常殺蟲蟻等;蟲蟻常是我們過去生的父母兄弟親友,惜之有福、增福,少病延壽),導致無形的過去冤親債主來纏,使夫妻間易生口舌之爭,這亦即「惡境隨惡心惡口生」也。若知此理,孩子也免受痛苦,社會也漸安定吉祥,且世間少災難(天地與人一體,人心不善常爭,則必引天災多發)。其實十善就是「順」的細分落實,再細分就是「弟子規」(做法著重在其隨順一切的精神,即「順、謙讓、助一切」,這是真理,不可改;形式可依現代生活改變)。「老子道德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意即:天地無所謂仁、不仁(二邊)的執著,萬物任其自然演變(「芻狗」喻不重要、不放心裏);聖人也是,心中只是純淨純善(無牽掛),自然有好磁場影響周遭,百姓如何不管,雖如此但已經對百姓有很好的念波影響,且會對百姓引發學習妙用,這即「身教」;因為人與環境(天地、宇宙)是一體的(一個人即一個世界),故當情況已經很糟(某些時眾人不聽勸)亦只能隨順眾人,多說無益,不如學聖人心中常清常淨不執著、減少物欲,真心本性智慧自然漸現前,且有正能量散發,對世間負能量消弭之而能減輕災難。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即心境一體、境隨心轉,故心中常清淨無欲,自然平安,且漸得歡喜、開本性智慧。念佛人則常以念佛來淨心開智慧(至心念佛即守中即純淨純善,無所謂善與不善、仁與不仁的執著),不僅佛光普照身心,對世間更有大利益,消減世間災難(越多人念佛越好)。(註:心清淨的明眼人,會看情況:眼前的人不想受教,就不多說;想聽,就毫不保留講;但也會視情形,譬如對方不能聽懂太深的理,就盡量淺顯講之;若對方能聽懂較深的理(這也表示對方其實心也蠻清淨),就盡量開示,讓他容易悟得深、悟得廣。這就是智慧的妙用,心越清淨,智慧透出越多,越能看情況度人)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幾句話是一貫的,故應該有其脈絡,有一個中心主題,即學聖學賢,就是學(尋找)人生天地之間的一個真理;找回真正的自我(佛性、自性、真心))大意是(僅供參考):我十五歲有心向聖學,到三十歲肯定了古聖的真理名言(初步、粗略肯定無惑),四十歲時對天地間道理已沒有疑惑(生活中的落實與古聖所言真是相應、真沒錯!);學到五十歲,已經知道天地運行法則與人生的密切對應關係(「順」及「謙卑」而已。心、境一體且境隨心轉);學到六十歲已是逆言順言不掛心,而能心如止水、觸境聞言皆通道理(皆有悟處;故別人說好話說壞話,都得利益、都幫助自己不斷開顯本性智慧)。到了七十歲,恆處快樂境界、智慧充滿,天人合一,不執著這個身了,萬物與我一體(但這「萬物與我是一體」的境界中還有高低程度之別,即累世的細微習氣到底是斷一些?斷很多?或是已經斷得乾乾淨淨?斷得接近乾淨是四十一位次法身大士(分證佛;越往上境界越高、神通德能越強,知宇宙事越細),斷到乾乾淨淨就是圓滿佛,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一切諸佛;一切智慧(其中含無盡神通)、福報皆圓滿)。孔子又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即學習聖人體會的真實道理,時時落實(練習)聖人所教的道理於生活中,如此,就越來越歡喜、本性智慧也漸漸透出(智慧中是帶著本性歡喜與德能神通的,對天地宇宙、人生事實,多能預知、明瞭(看心清淨到何程度,能力就多大))。心靈的富足比追逐物欲(物欲是無底洞,且最後通向地獄;因違背了本性(本清淨大慈)境界)好太多了,歡喜是金錢買不到的,在佛法稱「法喜充滿」(修習正法(宇宙真理)而得歡喜),譬如念佛(出聲、默念均可,喝水、走路、坐車、躺著未睡時…時時皆可念)念上三天、七天十天一個月,會越念越歡喜且漸開智慧。一時買到車、房等物質的滿足,轉不了一生中注定的許多大、中、小災難;且揮霍一生卻不積善修福,等福享完,死後就墮三惡道受苦了。佛說「唯法(宇宙一切現象)唯心造」,即善惡在一念之間(一念的正、反面是同一體,轉正即善即引吉,轉反面即惡即引凶)。故心善一切漸善,心惡(自私)則萬境漸苦漸憂,故心常恨(怨天尤人),恨常久,外在環境(身、命運遭遇皆是環境)一定變得越來越不安;本來命中還有好運,也變成壞命運了,故惜蟲蟻、慎心念、慎口業、謙虛、恭敬一切人事物(把十善盡量修好),人生漸光明平安;反之,則人生漸不順,死後更易墮地獄。有謂:人能常清淨,天地悉皆歸。即心中毫無執著,則天、地與自己合而為一;即不執著這身體,感受是全面的,很多訊息會知道(凡夫則啥都不知,頂多偶爾有預感等非常經驗,甚至連鬼都有一點小小神通(但鬼常有痛苦、煩惱),但遠遠比不上阿羅漢聖人),但其中一樣有程度上的差別,如阿羅漢有宿命通(知過去五百世,一世算三十年,約一萬五千年),但佛的宿命通是無盡的,一切眾生的過去、未來無盡世,全部知道(往生西方極樂的人,即使是最差的下下品,蒙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也與佛的能力差不多,萬德萬能,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中,提到了星系:有胎藏形(如婦女懷孕之肚)、蓮花形、螺旋形、山幢形、…種種形。現代科學家,用天文望遠境,已經發現部份這些星系(但取的名稱不一樣)。佛又提到:吾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佛常用八萬四千比喻很多)。就是佛對身旁人講,這一缽水中,有很多的小蟲。當時的人大概什麼都沒看到(不就是水嘛),以為佛說的是另一度空間的小鬼神吧,但現今用顯微鏡已經可以看見生水中有許多微生物等。由此可知佛的境界非一般人所可思議,即使如四十一位次法身大士(法身菩薩,又名「分證佛」;越往上境界越高越接近佛),其真心已現(一般稱「大徹大悟」,但現今幾乎找不到這樣的人,且很多是錯認消息(沒開悟以為開悟了,其實只是可能頭腦反應變快,入定中有輕安感受等)),也能示現佛身(整個宇宙的情況也幾乎全知,但比不上佛之圓滿),但無法像圓滿佛(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一切諸佛)一樣:能力究竟圓滿,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事,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連一切螞蟻心中想什麼,都知,所有眾生情況,同時知;因為,佛的境界已經時間、空間都破了,故一切無分別、無障礙)。在法身大士之下,還有一般的菩薩(也有程度高低),再往下,還有辟支佛(緣覺),再往下,還有「聲聞」:共四個果位:初果須陀洹(有天眼、天耳通,比鬼神已厲害多)、二果斯陀含(再加他心通(知別人心中想什麼)、宿命通)、三果阿那含(神足變化通,變水變火變變變,但不能與佛比,佛太厲害)、四果阿羅漢(煩惱初步斷盡,快樂也);這些是初步破了我執,但法執未破(仍是妄心作用;對宇宙與自己仍有分別觀念),已可算聖人。初果聖人就已經不墮三惡道;算初步學佛成就,但現今幾乎無人能修得阿羅漢,因現代誘惑多、磁場也不好(人心不善所感召),故不易;且基本條件就是要破掉對自我的執著,就這一條就難了,人們的執著太多,破我執實不易;不是能入定三天半個月就是阿羅漢了,那大多只是一種輕安境界;不過有這種功夫,死後可能上升較高層次的天界(天界有二十八層),壽命雖長,但最後仍會往下墮落,不究竟,仍有墮地獄的危險,故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聰明的,一往生西方,就是無量壽命就是大菩薩(相當於法身大士),能力在阿彌陀佛願力加持下,幾乎與佛差不多:可分身無量度化宇宙一切有緣苦難眾生,且不苦不累、再遠距離瞬間即到(因為已與自心合一,而自心即宇宙一切,故再遠如百千億兆公里也是瞬間即到;其實應該說沒時間也,雖往而無往、雖動而無動,一切皆空故)、快樂無比(知道一切皆是假相,地獄的火都是假的,故也可入地獄度眾生,毫無苦受)。六道輪迴苦,如畜生道、人道,互相殺食等。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人與鬼神、鬼神與動物…糾纏不盡,皆是仇恨、愛欲所致,恩怨互報,沒完沒了。而在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道)受苦時間極長,三善道(人、天、天阿修羅)時間極短,故往生西方極樂才真是一了百了,永不受苦。孔子也曾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公」即「無私欲」即「無我」即「純淨純善」即「守中」即「隨順」即「謙卑」,即佛說「恆順眾生,隨喜(自然生)功德(改善命運、補充正面能量)」,皆是除私欲、為人想,謙卑到底;如印光大師所說: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這是謙卑(人人之本性)的極致發揮;因為自謙虛卑下,反而莊嚴了自身而更接近自性家鄉(成佛;且還未成佛,福報就已漸漸增長),譬如老實念佛、不計較一切的人,必能依願迅速往生西方成佛(且多念佛則消業,若覺習氣較深,除盡量改過,可多念佛,真下功夫,則可漸轉習氣,臨終也易往生西方);若常違背「隨順」之理,常與一切人事物對立造惡,不但生時命運漸坎坷,死後也易墮三惡道。(註:常隨順眾生而謙虛(即「無量壽經」說的「身心柔軟」),自然心越來越清淨,也越來越透出本性智慧,福報也越大,心靈快樂無比)註一:一個人既是一個世界,所以只要還有任何一個討厭的人事物、執著喜歡的人事物,就難以天人合一、難以真正成佛(因為自己這世界沒有圓滿,因為心中還有討厭與喜歡等執著)。故念佛法門就更顯寶貴,因可「帶業往生西方」(一往生就等於成佛,因不退轉且可分身無量供養他方世界無量無邊的佛(每尊佛都一定開示,且得數不清佛的開示,故成就快極),故成佛快速無比;也因此諸佛都讚嘆阿彌陀佛、念佛法門之好)。其他法門需靠自力修,煩惱斷盡才能真正成佛,要無量劫時間。而念佛法門,很多人念佛二、三年甚至一年、半年乃至數天就往生西方成佛。少數是臨終前幾日幾月,有人助念且自己真心相信彌陀願力、有極樂世界而能一心念佛不斷而往生;但多數人都是平日就慈心常念佛而後往生西方的。勤念佛,雖還未往生西方,但已能漸得快樂(佛的加持,過去、未來,無所不在,不是往生西方才得快樂),平日真肯下功夫念佛,會越念越快樂;若念不出快樂,多是十善修不好,盡量恭敬一切人事物,愛惜蟲蟻、敬老愛幼、慎口業莫隨意批評當可改善(因以上善心善行,皆佛慈心也;另物質本空故,故行為亦是不離心念);學佛心而念佛,自然易得感應加持。註二:湯恩比博士說:要拯救二十一世紀社會(世界)問題,要靠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說得對。也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也對。中華文化精髓是「儒、釋(佛)、道」,三者的根同是「守戒(信因果、守禮)而心淨(定)而自然開啟本性智慧(智慧中有歡喜,越開智慧越歡喜)。但中國人的本性是善是淨(蟲蟲、動物、鬼神等皆是),外國人何嘗不是?所以,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也是美國人的世紀,也是歐洲各國的世紀,也是全世界各國的世紀。皆大歡喜!不過,學東西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則易開智慧(這是中國人開智慧的妙方(反歸本性本善,不會走向偏路、導致世界毀滅),也是最快的方法;若一昧求看很多書,雜亂無章地看,則難以開智慧;智慧不開,反而容易被邪見誤導,則知識裏摻了許多邪知見,誤己誤人),如三字經「教之道,貴以專」(老師先專教一本書,學生自然也盡量專一而學,漸漸學通了,再學第二部,悟性此時已漸開,舉一不止反三,還可以反百反萬,越學越快),弟子規「工夫到,滯塞通」(也是專一的意思),佛家「定能生慧」(念佛一句不斷,就是修定,經久漸開智慧,悟性速增,再看經就很容易貫通其理,才知其理無盡也(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故面前的經典也是自性所變,所以心越清淨,越能理達經典之義也)),老子道德經說「守中」,中庸說「中庸之道」(亦守中,即守住清淨心,不著空、有二邊),意思都一樣。外國教學偏向於知識(只知道把不同的知識塞在腦中,很容易造成「所知障」,更不易透出智慧),這第一步已錯,又疏忽道德,更錯了第二步,故出了天才,卻發明出毀人的武器,這就是世界的災難。故若循中國古聖先賢的做法,即救世之道也。譬如念佛(學佛心慈悲、常念佛名)就是讓佛光普照,消除生者、亡靈的各種惡習氣及痛苦,讓世界的結晶(命運)變得更美好,自然風調雨順(各種天災不生),家家平安樂呵呵。中國新鄭首屆女子道德修養公益論壇 傅沖演講(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dZTgYTAx0 )
≡≡≡≡≡≡≡≡≡≡≡≡≡≡≡≡≡≡≡≡≡附上蔡禮旭老師一部份開示,引用網址:http://www.chinamorality.org.hk/big5/publication/new22-charter02.htm(二)西方學者讚歎孔孟學說現在我們要來思考,如何才能教孩子一輩子有正確的態度和行為。請問要怎麼教?今天大家知道,正確的態度觀點重要,一直在心中蕩漾,但是也不知道從哪裡下手。諸位家長,你們要不要今天聽完課之後,馬上跑到書市去,不論古今中外買它三幾十本回家?這樣好不好?如何教育孩子?學之道,貴以尊(咪弟註:尊可能為「專」)。學東西學雜了,「雜思而不訓」。學得太多你會頭昏腦脹,今天翻這一本蘇俄寫的,明天翻一本義大利寫的,後天再翻一本英國寫的,你的孩子變成什麼?變成實驗品,很可能變成小白老鼠。今天餵牠吃這點,明天餵牠吃別的,都吃不一樣的。這樣好不好?這樣不理智啊。諸位朋友,現在流行看心理學,有沒有用?很多人買心理學的書買了一大堆,我請教一個問題,一個心理學家,四十歲出了一本書,六十歲又出了一本書,請問你要看哪一本,四十歲的還是六十歲的?(聽眾:「六十歲的。」)好,掌聲鼓勵一下,掌聲鼓勵是代表他有勇氣說出來,這位朋友,假如他八十歲又寫了一本,你要看哪一本?(「看八十歲時寫的。」)好,不要鼓掌了,你把你的人生,賭在一個人的想法;你把孩子的一生,賭一個人的想法,你把你世世代代,子孫的思想觀念賭在哪裡?賭在一個人說什麼上。這個賭注下的好不好?不好。所以我們要冷靜,請問這個心理學家,他所講出來的話,有沒有印證是對的,有沒有?沒有。很多人會覺得,年齡越增長他累積的智慧肯定越多,這個推論對不對?不對。一個人是二十歲的時候單純,還是四十歲的時候單純?(聽眾:「二十歲。」)對啊。因為四十歲的時候,他已經泡到大染缸泡了多久?泡了二十年。所以諸位家長,要冷靜思考。我們有很多思想觀念,都是自己想出來的,而不是依據真理,依據正道在思考。西方的心理學,已經研究了幾百年,請問西方現在的教育狀況怎麼樣?犯罪率講出來,會把我們嚇死。教出來的人品質都是這個樣子,我們還要一味的去吸收西方的東西,都覺得西方的月亮比較圓。不能盲從啊!我們要去學習他的文化,然而西方人現在要跑來學習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你不覺得很好笑嗎?一九八八年,七十五位諾貝爾獎得主聚集在法國巴黎,他們發表了一個聯合宣言,宣言裡面提到了一段很重要的話:二十一世紀的人類要生存,必須回到二千五百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二十一世紀的人類要生存,「生存」這兩個字很重,必須回歸到兩千多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諸位朋友,七十五位諾貝爾獎得主,他們都是什麼來歷啊?都是全世界各個領域的頂尖人物!諸位家長,你們是不是中國人?「是。」好,不要以為大聲就有用。你是中國人,你從中國走出去,剛好旁邊還有一個外國人,還有一個陌生人,拍拍你的肩膀說,你啊,知不知道你的父親很偉大,你的母親很偉大。這麼一講你還在那裡愣了半天,「哦,真的嗎?我還不知道。」假如我們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很偉大,還要別人來跟我們講,那是很丟臉的事啊。所以後來已經知道,德行重要,而整個德行的重要,中國人已經延續了將近五千年的智慧。現在到哪裡找?要往東方中國找。諸位朋友,中國文化現在在哪裡啊?在哪?你們怎麼都不講話了?你們都被我這句話嚇壞了是吧。在哪?很多人都說在中國。有沒有在中國?你現在在路上,看到很多人打招呼會說聲「你好」;從遠地回來看到自己的母親,馬上去頂個禮,接下來說:「母親啊,這段時間我不在,讓你多操心了。」你在哪裡看到這一幕,在哪?在中國嗎?不是,是在韓國、在日本。我每一次看《商道》,那個林尚默跪下去的時候,我的眼淚馬上就掉下來了。一個人摯誠的孝心跟德行,絕對會感動所有人,而中國文化重實質,不能重一個形式啊!我們身體流著中國人的血啊,腦子裡是誰的思想?我們現在腦子裡的思想,是仁慈待人還是急功近利,是大公無私還是自私自利?假如我們是自私自利,我們就不是老祖宗的好子孫。諸位朋友,什麼是中國人的胸懷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老夫子在《大同篇》裡面講到,要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中國人的胸懷,是希望社會好,希望天下安樂,這是中國人的胸懷。我們現在有責任承先啟後,承傳老祖宗的智慧,開啟後代子孫光明的人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英國有一個大哲學家叫湯恩比教授,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兩種學說,一種是孔孟學說,一種是大乘佛法。諸位朋友,孔孟學說的核心是什麼?仁愛啊!現在人與人的關係,團體與團體的關係,社會與社會的關係,國家與國家的關係出現什麼問題啊?衝突啊!真正能解決的方法在哪兒?就在這個仁厚的態度。所以湯恩比教授才會斬釘截鐵,在他幾十年的哲學生涯當中,講出這一句懇切的話來。仁啊,中國文化,文字也是中國文化,仁是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二,這個字是會意字,哪兩個人?自己跟他人。想到自己和想到別人,當每一個人的態度提升起想到自己就想到別人,請問人跟人能衝突嗎?國與國能衝突嗎?真正的問題,不在衝突,而在思想觀念,這是根本問題。中國聖賢的教誨,延續了四千多年都被印證,是真實不虛的教誨這不是我們自吹自擂,所有外國頂尖和有智慧的人,也都是這麼講的。諸位家長,要珍惜老祖宗的智慧,絕不能再浪費,我個人體會很深,因為我從事教學,我教了孩子一兩個月《弟子規》,感受到這些教誨對孩子一輩子都受益,所以我馬上開著車去找我的結拜大哥,我一邊吃飯一邊把《弟子規》打開,一句一句地念給他聽,講這一句話對孩子多重要。(他有一個女兒讀小學二年級,一個讀小學四年級。)講到一半,我突然悲從中來,就哭起來了,他被我嚇了一跳。結果等情緒平和下來,我大哥跟我講了一句話,他說我聽大學教授講課,也沒人像您這樣子。後來我就跟他說明了一下,我說我剛剛講到一半,突然感觸到我的人生,假如在小時候,老師肯教導我這些教育,我的人生肯定少走很多冤枉路,走了冤枉路還不打緊,因為不懂做人做事,走這個冤枉路的過程,又不知道做了多少錯事,傷害了多少人。傷害別人,不是對不起就沒事了,裂痕可能只能合起來,但是還留下一個痕跡在那兒。《弟子規》說:「父母教,須敬聽。」當父母在教誨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恭謙地去領受,而我們這一代沒有聖賢教誨,常常就給父母頂回去了。這一頂回去,哪知道父母的心有多傷心,這些事做下去之後自己很後悔。我姐姐出嫁的時候,我的姐夫要來迎娶,因為我是獨子,所以我去幫我姐夫開車門,拿了一個紅包,看看還不少。我把他帶上來,上來之後有一些禮儀。禮儀當中最後一個就是要拜別父母,最後姐夫領著我姐姐,跟我父母行三跪九叩首 禮。當我的姐姐第一拜拜下去之後,我父親的眼淚馬上就含在眼裡。我馬上就感受到,我父親的一種心境,我的眼淚跟我父親是瞬間同時流出來,我在當下體會我父親的心情,好不容易啊!一個女兒拉扯那麼大,多少的付出多少的擔憂,多少的關愛,今天好不容易幫她找到一個好歸宿,一個為人父母為子女操了多少心啊!我們有沒有去體會過?當我這個感受很深刻的時候,我在我的內心告訴自己,從今以後絕對不能再對父母講一句很重的話。而《弟子規》從小就教導孩子:「父母呼、應勿緩,父母教、須敬聽,」對父母講話的言語態度,從小就要紮根,要有恭敬存心。我為什麼哭得那麼傷心?因為好多事是不能從頭再來的。所以帶著這個遺憾,我們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再有這種遺憾;我們也不希望,自己的學生的人生再有同樣的遺憾。曾經有一個四年級的小朋友問我,他說:「蔡老師,你為什麼這麼努力去弘揚中國文化?」我給這個孩子的回答是:人生要有良心,自己該做的事要勇於去造福更多的人,不能再讓自己人生的遺憾在別人的身上出現。所以我們既然知道孩子一生做人做事的態度重要,也知道中國文化真正能夠教育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那接下來我們就要好好深入中國聖賢的教誨。引用:http://mypaper.pchome.com.tw/medimedi26/post/1370112363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幸福 智慧增長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