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7/20 12:07:46瀏覽136|回應0|推薦0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八十集) 2011/12/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8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二十三面,倒數第四行最後一句看起: 「又《止觀一》曰:法性名為實相。尚非二乘境界,何況凡夫」。這裡面所說的意思,解釋「通諸法性,達眾生相」。這兩句話非常重要,這是真正覺悟的人。法性就是《般若經》上常說的「諸法實相」,諸法是一切法,一切法的真實相,這就是法性。真實相是個空相,但是我們不能用空這個字去體會它,那你就錯了。真實相它沒有任何現象,怎樣才能體會得?不起心、不動念就體會到,只要起心動念就錯了,你就見不到真相。諸位要知道,不起心、不動念,那個時候是真心現前,是真心,起心動念就變成妄心,就變成無明。所以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見到宇宙的真相。我們為什麼見不到?就是起心動念,壞就壞在此地。佛怎麼說,說老實話,這個實相是說不出來的。佛千言萬語,像繪畫一樣,只是烘雲托月而已。月亮畫不出來,畫雲彩,當中露一個空白的,那就是月亮。佛千言萬語都是在描繪,描不出來,你要懂得言外之意。 言外之意能不能懂?不能懂,沒有思惟就能懂,你還去想,一想就不懂,就錯了。為什麼?這一動,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全是妄心,妄心起來就見不到真相,真相一定用真心。經上講得很多,真心離念,沒有念頭是真心,有念頭不是真心,有個離念這個念頭還是妄心。所以四禪無想天用的還是妄心。什麼都不想,好,我什麼都不想,不是真心,為什麼?他還有一個什麼都不想,我現在什麼都不想,依舊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連什麼都不想的念頭都沒有,不許可有一個念頭,有念皆妄,這個事實不能不知道。無念,還不能有無念這個念頭,有無念的念頭也是個妄念,還是在妄。有無兩邊都打掉,這是大乘講中道,中道還是個妄念,哪來的中道?二邊不立,中道不存,還是個妄念。我們從這些地方就能夠體會到,為什麼一般人不能見性,道理就在此地,始終離不開妄念,麻煩在此地。 所以這個不是二乘境界,二乘是阿羅漢、辟支佛,他們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無明沒斷,所以他見不到實相。實相就是法性,實相就是自性,實相就是佛性,這個他見不到。二乘都見不到,何況凡夫,六道凡夫永遠沒辦法見到。今天科學家很了不起,能夠用科學儀器見到阿賴耶,沒見到實相。實相,科學儀器見不到,再精密的儀器都見不到,能見到的全是阿賴耶的相用,阿賴耶的體見不到,現象可以見到,作用可以見到,因為阿賴耶的體是實相。所以哲學裡面講的本體有沒有?有,當然有個本體,本體決定見不到,放下就證得。所以佛在大乘教上告訴我們,這個事情唯證方知,你證得的時候就知道了,唯證方知。怎麼證得?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豁然開悟,就見到了。 「華嚴宗謂真如有不變與隨緣二義。以隨緣義,變造一切諸法,故稱真如為法性」。法是一切諸法,一切諸法的體性,真如。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是隨緣義。「又以不變故,雖隨緣變造染淨、有情與無情種種萬法,而真如不改不變」。真如是什麼?真如就是法性,這個性永遠不改,永遠不會變的,它裡頭什麼現象都沒有,能生一切現象,這個妙!自性裡頭沒有一法,但是能現萬法。惠能大師二十個字講得很清楚,「本自清淨」,說明它沒有任何染污,染淨兩邊都沒有。染淨是對立的,它沒有對立,它是圓滿的,永遠清淨不染,染淨都不染,這是講自性的特徵。第二個特徵,它不生不滅,所有一切法都有生滅,連虛空都有。虛空什麼時候生滅?虛空從念頭生的,念頭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所以虛空一秒鐘也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它是生滅法,它不是真的。如果法性不隨緣,虛空也沒有,都是隨緣才生這些現象。雖生這些現象,一定要曉得,它完全是虛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法不是虛妄的,能生、所生統統是虛妄的,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隨緣,變造一切諸法,因此真如稱為法性。不變,雖然隨緣變現出染,六道輪迴,淨,四聖法界,有情是動物,無情,礦物、山河大地,種種萬法,真如從來沒有改變,永恆不變。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就不變。又以不變故,雖隨緣變造染淨、有情與無情種種萬法,而真如不改不變。「例如水變為波,而不變失水之性」。水是平靜的,平的,水平,波是動的,波浪,起伏不定,動的,波就是水,水就是波,這從體上講,一樣。從相上講不一樣,一個平靜,一個動盪;一個能照,平靜的時候像一面鏡子,周邊環境全能照見,波不能照,波起伏,它照不到東西。照比喻智慧,波動比喻煩惱,我們今天講心浮氣躁,那就是波動,波動的時候智慧就沒有了。 「法性真如,純善無染」,這惠能大師講的,「本自清淨」,它沒有染污。我們中國老祖宗自古以來就知道,告訴我們本性本善。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就是佛經上所講的自性、法性,沒有染淨,沒有能所,一切分別執著統統找不到,這叫善。善就是太好了,圓滿到極處。「唯以緣有染淨」,為什麼我們看到染淨、善惡、是非、吉凶、禍福,為什麼我們看到這些?緣,緣有,這些東西全是緣上的事情,不是性上的事情,因為緣有染淨。「而所變之法有染淨之別」,緣不一樣,古大德所謂的「總在遇緣不同」。佛法講因緣果,但是很少說因,都說緣,緣生,為什麼不說因生?因,萬法是平等的,緣不平等。因遇到緣它才會現相,沒有緣它不現相,沒有緣它潛伏在那裡。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是沒有遇緣的狀態,沒有遇到緣,本自具足,它潛伏在裡頭,看不見,什麼現象都沒有。遇到緣就起作用,「能生萬法」,這個法裡頭就是有染有淨、有真有妄。真是對妄說的,不對妄,真也沒有。所以染淨、禍福、吉凶統統是對立的,一邊沒有了,那一邊也沒有,那就回歸自性,這樣才叫明心見性,見性才知道性相是一不是二。見性的人決定不著相,把相跟作用全放下。為什麼?假的,剎那生滅,不可執持,所以他不著相。他能夠安住在自性裡面,這個安住就是契入,契入就叫見性,就叫明心。 「又《會疏》曰:菩薩有二種智,能為一切修行本」。這修行的根本,兩種智慧,哪兩種?第一叫「如理智」,這個智慧「能照諸法本性,不一不異,不生不滅,是名通諸法性」。你通達、你明瞭了,這是什麼智慧?如理智。如理智就是根本智,見到理。理就是性體,自性本體,你見到這個。事有千差萬別,理只有一個,永恆不變。佛門裡面藝術表法裡頭,四大天王,西方天王,西方是廣目天王,你看他手上拿的龍或者是蛇,手上拿的,左手拿的是龍、蛇。龍跟蛇都是代表變化,牠是多變的,表這個意思。多變是什麼?後得智。右手拿一個珠,這個珠代表根本智,就是如理智。後得智就是此地講的如量智。如理智見到本性,如量智見到本性所現相起作用,它見到這個,全都見到了,體、相、作用。《華嚴經》用三個字來表這個意思,「大方廣」,大是表體,法性,方是表現相,廣是說作用,無量無邊的作用,現相起作用。雖然現相用,你一定要知道,相用不可得。相用,佛說,「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一定要明瞭。所以佛菩薩的生活叫隨緣自在,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得大自在。 這個境界裡頭無有一法不稱性,因為一切法離不開自性。覺悟的人他用什麼?他用如如不變的自性,佛知佛見。迷的人他不知道,迷的人起心動念都是煩惱、都是習氣,所作所為都叫造業。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以為相用都是真的、都是有的,那這個果報就不好。果報就是什麼?果報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有沒有?沒有,十法界是假的,全是幻相,因為你把它當真,所以你在裡頭就有苦難受。你要知道全是假的,覺悟了,那是一場夢。只要在夢境裡面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的受用就如諸佛菩薩沒有兩樣,菩薩是法身大士。所以諸法本性,不一不異,不能說一,就是不能說同,也不能說不同。為什麼?說同跟說不同你都起分別,不許你起心動念。古德說這個事情,「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你開口想說,錯了,說不出來;動念,動念也錯了。不動念、不開口,對了,那就是諸法實相。這個意思很深,真的非二乘境界,凡夫沒分。這叫通諸法性,他真的明白,真通了,根本智,如理智。 第二「如量智」。你看只要有量,就有分別、就有執著。如量智,「能照眾生殊相」,殊是不同,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相同的,這裡頭有迷、有悟、有凡、有聖,各個不相同。如量智知萬法,如理智知法性,「是名達眾生相」。這個智慧生起來,對於眾生相完全通達,沒障礙。「故通諸法性是根本智,達眾生相是差別智」。要學,根本智重要,沒有根本智哪來的差別智?差別智也叫做後得智,沒有根本智哪來的後得智,所以根本智是主,後得智是附帶的。佛法裡面的修學,一定是先開根本智,然後再成就後得智。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善財童子在他老師文殊菩薩座下修行證果,他證的是什麼?就是根本智,他得到根本智,也就是此地講的,《會疏》上說的,如理智,他這個得到了。這個得到之後,老師文殊菩薩叫他去參學。根本智沒有得到不能參學,為什麼?你沒有智慧,聽這個也很好,聽那個也不錯,你會擾亂,而且很容易走上邪道,沒有能力判斷、沒有能力辨別。必須根本智得到了,有能力判斷真妄、邪正、是非,才有這種能力。所以叫他去參學,這就是五十三參。五十三參是成就後得智,就是此地講的如量智。了解什麼?了解眾生相,達眾生相,這樣講經契機;通諸法性,契理。經典叫契經,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你教化眾生沒障礙,什麼樣根性你都知道,該用什麼方法你也曉得。所以沒有教不了的學生,因為他通達,他在教學裡頭沒有障礙。那個業障極重的學生怎麼辦?他一看就清楚,業障太重了,慢慢先消業障,業障消了再來。 業障有善有惡,這個我在講席當中常常跟大家分享,他修了很多善,福報好大,先到天上去,享福去!享福是消他的福報,不消是障礙。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去地獄,去餓鬼、畜生,消不善的業障,三善道是消善的業障。善跟不善全是障礙,這個要知道。障礙什麼?障礙你得定,障礙你開悟,必須統統消掉,你的清淨心恢復了。清淨心是真心,是正常的狀態。「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是真心。真心現前,也就是根本智現前,老師叫你參學。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這裡面有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在家出家,在家的多,出家的只有五個人。那參學,這就是我們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你一接觸就明瞭,一看就明瞭,一聽明瞭,一接觸明瞭,成就後得智,你才具足度眾生的能力。接觸任何眾生,你教的方法都是契機契理。契機是如量智,契理是如理智,沒有這個智慧不行。契理是根本智,契機是差別智,這名詞不一樣,意思是一樁事情。沒有智慧怎麼能教化眾生!所以在差別智裡頭,千變萬化,不一樣。 佛家最重的戒律,不殺生。菩薩要不要殺生?為度眾生,殺個生眾生開悟了,那就要。南泉斬貓,幫助一個人開悟,這個貓死有功德,幫助那個人開悟,明心見性作佛了。用這個手段讓對方開悟,他走向開悟的邊緣,就差一點他不悟,用這種激烈的手段,他一驚嚇,開悟了。貓幫助一個眾生開悟,你就可想而知牠到哪裡去!脫離畜生道,至少也生天,享天福去了。如果牠過去曾經聽過阿彌陀佛,聽過淨土法門,牠就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你看這一個舉動,兩方面全都度了。他沒有破戒,他沒有造罪業,度那個開悟了,那個貓往生了,兩個都度了。這種方法我們凡夫不能學,我們學就造業,就破戒,他們成就無量功德,我們就造了無量罪業,這不能學的。這種例子在佛教典籍裡頭很多很多,用非常的手段。 經典裡頭還有個故事,釋迦牟尼佛說的,有一尊阿羅漢要到海外去弘法,搭乘一艘商船。這個商船有五百商主,好像我們今天講的,有五百個企業家,他們在外面做生意,帶著許許多多金銀珠寶回國,阿羅漢就搭乘他們這條船。可是當中有一個人,也是一個商主,企業家,起了個惡念,想把這四百多個企業家都害死,財產他獨吞。阿羅漢知道,阿羅漢有他心通,那個人起心動念他知道。那怎麼辦?怎麼樣救?兩方面都要救,因為他這個事情搞成功了,必定墮阿鼻地獄,這不是好事情。這些人被他害死了,財產被他奪去,謀財害命,死的人都會向他索命、討債,在六道裡頭要到哪一劫才能搞得清楚,跟四百多個人結下這樣的深仇大恨,這個事情太嚴重了。於是怎麼辦?只有把這個惡念的人把他殺掉。把他殺掉,你看他不墮地獄,等於從地獄裡救出來了。他雖然有這個惡念,未遂,沒有成功,罪就很輕。那四百多個商主救了,雙方都救了。阿羅漢沒有破戒,這叫開緣,這開戒,不是破戒,雙方都救了,大慈大悲。因為這個起惡念的人你不能跟他講理,你跟他講理他先殺你,怎麼我的祕密你知道了,殺人滅口,不能講、不能勸。這時他迷,迷得很重很深,他只看到眼前的金銀財寶,這一船,他哪裡曉得什麼三途苦報。你看佛法活活潑潑,一點也不呆板。佛法大慈大悲,如果那個持戒的人,這不行,我殺人,不可以,算了,為自己著想,趕快離開這個船,不坐這個船。這個也破了戒,你沒有慈悲心,你見死不救,雙方面都是死,一個將來墮地獄,你有能力救他,你不救。所以你看殺這一個人,雙方統統都救了,這智慧,這沒有智慧做不出來。 底下一段,「供佛度生」。 【供養諸佛。】 「供養有二:一財供養,供養香花飲食等財物。二法供養,如說修行利益眾生」。開導群生是教學,教學得利益的人愈多愈好,社會才會安定,世界才會和平。這要真實智慧,不是真實智慧的人找不到。我們現前的社會,特別是災難要降臨,2012,大家都在說,就在眼前。供佛度生就能化解災難、就能恢復和諧。諸佛不在這個世間,佛的弟子還有,出家的弟子、在家的弟子,我們要供養,要供養真正的弟子。現在假的也不少,我們要有能力認識哪是真的、哪是假的。我初學佛的時候,公餘的時間我讀佛經,讀古聖先賢的這些典籍,我們的同事批評我,他搞假的,那不是真的。這個假的搞了六十年,假就變成真,事實擺在此地。現在一些老朋友見面對我都很佩服、很讚歎,以前瞧不起,這個人,年輕,迷成這個樣子。真是憐憫我,感到我很可憐,怎麼會迷成這個樣子!學佛可以,不能迷成這個樣子,又吃素,又把工作辭掉去出家去,搞什麼。現在碰到就不一樣。假的,沒關係,我假的,一生我都搞假的,假的就變成真的。搞真的,搞個二、三年不搞了,那真的就變成假的。所以這個真假不一定,要看這個人有沒有恆心,你決心真搞下去,真能在這上搞一輩子都不回頭的話,它就變成真的。 所以我們要認識,首先要認識宗教是教育,宗教不是迷信,現代科學家都肯定。但是學習宗教的人是真的是假的我們一定分清楚,宗教本身沒有問題,宗教徒有問題。拿著宗教搞名聞利養,這就是假的,這不是真的。依照宗教經典學習,深入經藏,真正成就德行、智慧,教化眾生,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來求學,三十歲示現成道,就是大徹大悟,悟之後就開始教學,教了一輩子,七十九歲走的,所以經上常說,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這就是搞真的。王子出身,不要了,國王放棄了,搞教育,幹什麼?國王仁慈,只能帶給一國人的幸福,但是放棄國王的位子,從事於宗教教學,他的利益無量無邊,他的利益是整個地球,沒有國家界限。在時間上講,世尊自己說的,他教學影響會有一萬二千年。我們看全世界,哪一個政權能夠維繫一萬二千年而不衰的,找不到。羅馬也只有一千年,一千年裡頭有一半是混亂。在全世界來說,還是中國比較好,中國統一二千多年了,秦始皇開始統一的,一直到現在還是維繫統一。這是外國真正有學問、有智慧的人讚歎,感到驚訝,這是西方人想要得到,得不到的,所以承認中國人有智慧。 中國人用什麼方法造成大一統,造成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幸福美滿,用什麼?用教育。這一點確實也被外國人發現了,但是他沒有去做。這個話是前幾年澳洲南昆士蘭大學校長請我吃飯,在學校裡幾位教授相陪,其中有個教務長,教務長告訴我,二戰之前,民國二十幾年,二十年的樣子,歐洲有一些學者認真的去研究,世界上四個文明古國,三個都沒有了,為什麼中國還存在?研究這個問題。他們得出的結論,這個可能是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的關係,得出這麼一個結論。我就告訴教務長,我說這個結論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中國這個社會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種,這個形式很特殊,社會裡頭最小的單位是家,但是不是現在的家,現在沒有家了,中國的家是家族。你看看家譜,那一個祠堂,那裡頭一家人。住在這個地方,你看到現在中國還能夠看到,這個村是王村,那個村是李村。為什麼叫王村、李村?因為王家、李家,以前那是一家,沒有雜居的,都是他們家裡人。五代同堂,我們自身,上面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下面有兒、有孫,上下九代,九族在一起居住。這一個家的人數,講一般的人數,普通人家,大概三百人上下,一家人。你們諸位看《紅樓夢》,《紅樓夢》就寫一個家庭,一家人。這麼多人在一起生活,所以它是社會行為,所以家裡頭就有組織、有規矩,有家道;有家規,家規就是共同遵守的一些規矩,不守規矩就亂了;有家學,私塾就是家學,就是家庭的子弟學校;有家業,這個家庭所經營的事業。 家裡頭最了不起的功能兩個,第一個就是教育子弟,培育人才。不僅是為自己一家,為我們的族群,為我們的國家,為天下培育人才。第二個功能是養老。所以中國人希望什麼?希望老,老了享福。享福是老年、晚年,兒孫滿堂。這個大家,小孩多少,孫子輩的、重孫子輩的總有幾十人,圍著你玩,天倫之樂,這外國人享受不到,中國古時候有。所以人老了,別擔憂,你家裡養你,家庭養老。小孩子教育,家庭來撫養,你父母沒有能力扶養沒有關係,家族來撫養。這是中國這個族群、這個國家長治久安基礎的一個單位,它不是以人為單位,以家為單位。所以齊家,你看你能夠管理一個家,你就有能力管理國,範圍擴大了。國家幾個部門,在從前事務不多,所以六個部門。家裡頭也是六個部門,家裡有管家的,有總管,那個總管就跟宰相一樣,首相,底下有分部,分成幾個部門,統統有管的。最重要的,管教育、管財務。管教育的多半是老一輩,大概都是祖父、曾祖父他們來抓,為什麼?他們經驗豐富,他真懂得,聘請好老師,排定課程讓老師來教這個子弟。子弟本著自己的稟賦,自己的願望,想學哪一行,家都幫助你,都能成就你。 從政就參加國家的考試。所以國家是以考選人才,國家不要辦學校,學校全是自己私人去辦。每一個家都辦了,每一家都把人教好,所以古人說,人人是好人,好人做事全是好事,這社會上好人好事,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所以從政做官,你看皇帝叫垂拱而治,沒事幹,各級地方領導也是非常清閒。古時候做官地位很高,人民看到都很尊敬他,待遇也不錯,工作量最少,各行各業他的工作量最少,一個月難得有幾個案件,平常沒事做。所以做官的人清閒、清淨,這是職業裡頭最好的職業。他清閒無事,所以他讀書,他學道,寫文章、寫詩詞。你看《四庫全書》集部,裡頭一半以上都是他們的作品,作得真好,流傳後世。這都是什麼?社會上所有這些教學的,家把它承擔下來。所以國家辦學,辦太學,國子監,辦太學。那是什麼?那就是現在的黨校,它是專門培養各級幹部的學校,它不辦別的學校,別的學校家都承擔了,家裡面都學、都教了。那個大家族的,家裡頭確實有高官,做到部長、做到首相的,這樣的家庭他們的學校就大,人數,為什麼?他不限定自己家庭,外面的人,喜歡讀書的他都收,他都照顧。范仲淹辦義學,他那個學校就大,貧寒的家庭子弟,沒有機會讀書的,只要肯讀書,有這種天才,他都收,都幫助你。所以這個是一個族群、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家是根本,教育是根本。修身,教學為先;齊家,教學為先;治國,教學為先,幹什麼都是教學擺在第一。幾千年來別的文明古國都沒有了,這個文明古國永遠存在。只要我們懂得這個理念,我們繼承這個理念,依舊努力做下去,這個國家前途無量無邊。 這個是全世界,我們這麼多年走了很多地方,接觸的面很大,尤其到澳洲有這個緣分,我們能夠代表大學參加聯合國世界和平的活動,這個對我們來講叫大開眼界,平常哪有這種機會,在這麼大的場面,接觸到這麼多人。所以這十幾年眼界大開,不但接觸不少的專家學者,還有許多國家的領導人。我們接觸,討論的問題,如何化解衝突,怎樣促進和諧,讓社會恢復到過去,讓人民都能夠生活在幸福美滿的氛圍當中。讓我們冷靜回想,中國這個社會是怎麼造成的?才發現全靠教育。教什麼?教聖、教賢,讀書志在聖賢,不是別的。讓我們真正體會到好人好事,把人都教成聖賢。所以中國聖賢政治、聖賢的社會,這才能長治久安,這才能立於永遠不敗。家是這麼教的,社會是這麼教的,各行各業也是這麼教的。 我們的家過去跟日本人八年抗戰毀掉了,戰前有,我都記得很清楚。蘆溝橋事變的那一年我十一歲,我記得很清楚。那個時候我們居住的這個小縣分,古時候那種家,兄弟不分家的還很多。那個時候我自己的家衰了,家敗了,我們父母帶著我們兄弟兩個住在姑媽家裡面這個家族,依靠他們。我姑媽家裡面兄弟十個,沒有分家,還是大家庭。那個莊園很大,村莊外面也有小河,像護城河一樣,沒有城牆就是了,那都是防禦,防禦盜匪,防禦這些。這麼大的家族,那些老規矩我們還看到一點,還有一點印象,以後再沒有了。我十歲離開農村,就是離開以前這種家庭,大家庭,中國傳統的家庭,十歲離開的,所以印象很深。上了不長的時間上了私塾,私塾在祠堂裡面。祠堂只有春秋祭祀,之外這個地方都是空著的,所以就用來辦學,學校就在祠堂裡面。所以古老那種教學的方法我們還體驗過,那個方法比現在好,還有一點師道的概念,還有一點記憶。師徒如父子,是真的不是假的,對待老師跟對待父母沒有兩樣,老師的兒女跟自己親兄弟也沒有兩樣,這就變成世家,世世代代都往來,都互相照顧,這是古時候的社會。現在如何能夠恢復那個時候那樣的社會,好!完全從教育做起。教育不是謀利,教育是倫理道德。有倫理道德,物質生活自然能過得去,為什麼?慧裡頭有福報,福報裡頭不見得有智慧,智慧裡頭肯定有福報。所以中國人求道德、求智慧。中國人懂得因果、懂得命運,命裡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的,想什麼樣方法也得不到,這都是事實。所以人沒有惡念,沒有投機取巧的這個概念,都是安分守己,所以社會祥和,人與人之間確實和睦,都能彼此互相照顧。 所以想到這個,「供養諸佛,開導群生」,這就是教育。宗教教育,這個名詞好,如何讓它名實相符,那我們就做成功了。這兩個字的意思太好了,宗這個字它意思很多,但是有三個主要的意思。第一個就是主要的,第二個意思是重要的,第三個是尊崇的,是大眾所尊重、所崇仰的,說明它是崇高,有這個意思在,教是教育、教學、教化。這兩個字合起來,宗教,那就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這意思多好!這些年來,我把中國宗教這兩個字意思講給許許多多宗教朋友們聽,很多是宗教領袖,沒有一個不歡喜,這個意思太好了!可能其他文字裡頭宗教沒有這個意思,中國宗教有這個意思。當年翻譯翻得好,用這兩個字。你看中國紀念老祖宗,稱為宗祠,那個宗就是主要的,這是一個家庭裡頭精神的堡壘,祖宗。世世代代祖宗留下來的智慧,留下來的經驗、教誨,都應當要學習。所以如何能讓宗教回歸到教育,變成是社會主流的教育,這個就太重要了。 主流是什麼?聖賢教育,它不是迷信。在佛法裡,那是佛的教育、菩薩的教育。印度人稱佛,就跟中國人稱聖人相同,稱菩薩,就跟稱賢人相同,聖賢教育。佛教裡頭,諸位要知道,沒有神。寺廟裡頭也供著有神,那神是什麼人?神是佛的學生,這個要搞清楚,是佛的學生,都是皈依三寶的。玉皇大帝也皈依三寶,看到佛是老師。所以佛是九法界的老師,這個我們要搞清楚。佛教裡頭的關係就是老師跟學生的關係,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兩種人,老師是阿彌陀佛,所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都是學生。這些往生的人,最高的有等覺菩薩,最低的有阿鼻地獄眾生。阿鼻地獄眾生怎麼能夠生到極樂世界?前世做人的時候念佛,修過這個法門,臨命終時一念錯了,墮阿鼻地獄。雖墮阿鼻地獄,他學佛的種子在。地藏王菩薩在地獄裡度眾生度哪些?就度這些人,他有根,你講的時候,他會懺悔,他會回頭,他會真修,他一真修,他就離開地獄,就往生了。所以我們對於造作罪業的人,尤其是學佛,在佛門裡造作的罪業也不要輕視他,他可能墮到地獄沒幾天,地藏王菩薩就把他度到極樂世界去了,非常有可能。可是我們知道這樁事情,不要僥倖,我不錯,我幹壞事沒有關係,我到地獄,地藏菩薩會度我,我很快到極樂世界。這個念頭就錯了,這個念頭加重你的罪,恐怕在地獄地藏菩薩度不了你。所以一定要用真心、要用誠意認真去學習,守住戒律,做個好人。 佛家基本戒律很簡單,三皈、五戒、十善,這是基本的。三皈是總原則、總方向,就是佛法教學的總原則、總方向,總的目標。第一個是覺而不迷,第二個是正而不邪,第三個是淨而不染,用佛法僧做代表。所以皈依佛,皈是回歸、回頭,依是依靠,皈依佛就是從迷惑回頭,依靠自性覺,佛是覺的意思,自性覺。皈依法,法是經典,佛所說的、佛所行的是我們的榜樣,叫正知正見,我們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這叫皈依法。皈依僧,僧代表的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我們從染污回過頭來依清淨心,這叫皈依僧,這是自性三寶。所以學佛學什麼?我們學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目標方向一定搞清楚。用什麼方法?用戒律、用禪定、用智慧。所以首先叫你持戒,持戒就是五戒十善。戒跟善有區別,你看名詞是一樣的,不殺生,五戒第一個不殺生,第二個不偷盜,第三個不邪行,十善也是這個,完全相同,不妄語,十善裡頭沒有不飲酒,五戒裡頭有不飲酒,餘都相同。善是善行,沒有約束的力量。戒,戒有約束的力量,你受老師的約束,如果你要破了,你怎麼對得起老師?所以善沒有約束力量,戒有約束的力量,就是你曾經發過誓的,你要做,現在你違背你的誓願、違背你的良心,它有這個力量在。再往上提升,這是基礎,這個東西修好再往上提升,這就有六度、普賢十願,這是行門,我們講的德行。 諸位聽清楚、聽明白了,這就是受了三皈,真懂得它的意思。不是在佛的面前燒幾炷香、磕幾個頭,把那個誓詞念一念,那不行。如果不懂意思,那個三皈是假的,不是真的,有形式沒有實質。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你真正懂得,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遵守這個標準,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你真正三皈了。皈依自性佛法僧,不是外面的,外面佛法僧我們要尊重。為什麼要尊重它?我們皈依之後常常忘掉。外面三寶的現相,它對我的作用就是時時刻刻提醒我,我們家裡供養佛像,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覺,看到經書就想到自性正,我要改邪歸正,我要破迷開悟,看到出家人就要想到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所以它有作用。我們對三寶恭敬,他出家人,不管他,他做些什麼與我不相干,不要去顧忌這些,也不要去想這些。看到他的形相,我們就想到,我自己要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出家人常常提醒我,這是我的善知識,是我的好老師。他不穿這個衣服,沒有這個形相,就不起這個作用。這個形相一表演,作用就起來了,對於真正懂得三皈的起作用,如果說是不懂三皈意義的人,它不起作用。 五戒是根本戒,跟中國傳統文化裡面講的五常完全相同。五常是中國人做人的根本戒,常是永恆不能變,常丟掉就不得了。《左傳》裡頭有一句話,「人棄常則妖興」。人要是把五常丟掉了,妖魔鬼怪都出現了。現在的社會五常沒有了。五常第一個是仁,仁就是不殺生,第二個是義,義就是不偷盜,第三個是禮,禮就是不邪淫,第四個是智,智是不飲酒,第五個是信,信是不妄語,你看完全相同。中國人講五常,佛法沒到中國來,我們老祖宗所講的跟佛講的一樣,基本的德行上是一個字都不差,完全相同,古人所謂是「英雄所見大略相同」,沒見過面,沒有聯繫過,完全一樣。所以中國人做人一定要守住這五個字,這才叫人,這五個字沒有了,人就變成妖魔鬼怪。你看看現在的人,像不像妖魔鬼怪?我們看到今天的社會,畸形發展,不正常,所以它有災難。災難是好事,不是壞事,沒有災難我們就麻木了,迷得太深,迷得太久,麻木不仁。災難會把我們喚醒,受一次大的災難,大的挫折,人就想回頭,醒悟過來了。所以災難是對我們的懲罰,為什麼懲罰我們?我們把老祖宗的教誨丟掉了。 古時候不孝父母就是死刑。這樁事情過去李老師在講古文的時候,我記不得哪一篇,老師提到這個問題。我們那時候聽課的有五十多個同學,老師問我,他說古時候有親權處分這一條法律,他問我知不知道?我說我知道,我聽過。親權處分這個法律好像是在民國二十幾年廢除的,我已經記事了。什麼叫親權處分?兒女不孝父母,父母到衙門去告你,我這個兒子不孝,你們把他處死刑,立刻執刑,沒有辯駁的。為什麼?哪個父母不愛子女,父母不要你了,你還有資格做人嗎?這叫親權處分。以前有這一條法律,兒子不孝也要裝成孝的樣子,為什麼?告你一狀,你真死,真是死刑,沒辯護的,而且立刻執行。民國二十多年這個法律廢除了,廢除,不孝兒孫就多了,愈來愈多。父母對兒孫不孝一點辦法都沒有,以前是不養活的時候真到衙門告狀,真受不了。到衙門要向法官懺悔,回去趕緊盡孝,如果不盡孝就被殺頭。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都是死罪。現在沒有了,沒有孝順父母的,沒有尊重師長的,沒有了,所以孝道沒有了,師道沒有了,天下能不亂嗎?能沒有災難嗎?不可能。災難就是這樣惹來的,不善業之所感召。 再看底下,這個供養又有三種,「又分三種」,第一種是「利供養」,這多半說物質供養,「奉香華飲食等」,與前面財供養大致是相同。第二種「敬供養,讚歎恭敬」,這是供養。這個供養的意義很深,對一個善人、對一個好人我們尊敬他,我們讚歎他,為什麼?他是社會大眾的榜樣,讓很多人知道,向他學習,這個意義就深了。所以普賢十願裡頭有「稱讚如來」,那個如來不是指一個人,那個如來是指性德。一個人思想、言行與性德相應的,就要讚歎;不相應的,不相應的就不要放在心上,也不要讚歎。相應的一定要讚歎,替他宣揚,讓很多人跟他學習,親近他,不要空過,用意在此地。第三種叫「行供養」,行供養就是「受持修行妙法」。如教修行供養,這是真供養。譬如說佛教給我們三皈,我們真的做到了,時時刻刻都能夠記住,都能夠不違犯,念念覺不迷,念念正不邪,念念清淨不染,這是我們的目標,我們自然就遵守戒律,遵守佛陀的教誨。為什麼?他才能做得到,戒律是幫助我們達到這個目的,佛菩薩的教誨也就是勸導我們、幫助我們契入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就是聖賢境界,就是佛菩薩境界。毛主席所說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誰做到?學傳統文化的人做到,學佛菩薩教誨的人一定會做到。為什麼?自私的念頭沒有了,慈悲心發出來了,沒有自私,慈悲濟世,自自然然全心全力為苦難眾生服務。服務用什麼方法?用教育,教他,而且自己要做給他看。自己沒有做到教別人,人家不相信你;自己做到了教別人,人家相信。自己真的覺正淨,人家才會學你;自己如果是迷邪顛倒,你教別人覺正淨,人家當然不相信,一定是以身作則。聖賢教誨成就就是教的人自己要學聖賢,要學得很像,眾生才受教。 「《甄解》曰:能遊無量佛土,興供養雲,故云供養諸佛」。這是法身菩薩他才能做得到。我們從哪裡做起?我們從近而遠,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居住在這個地方,我首先要照顧我周邊的人,這些鄰居。用什麼方法?四攝法,這要會用,四攝法就是對待一切眾生的方法。一九九九年我住在新加坡,把新加坡九個宗教團結成兄弟姐妹一樣,新加坡的政府非常歡喜,總統讚歎,總統王鼎昌。我聽很多宗教告訴我,有一天王總統邀請這些宗教,每個宗教的領導人吃早餐。在早餐的時候他就跟大家說,你們各個宗教,新加坡是有組織,有個宗教聯誼會,五十年了,五十年都沒有真正團結起來,只是每年大家在一起吃一餐飯,所以宗教聯誼會有名無實。他說從外地來了個淨空法師,把你們都團結起來了,你們都應當向他學習。這是我們宗教朋友告訴我的。王總統夫妻兩個都不錯,都是好人,我跟他們也熟,很不幸兩個都是癌症過世的。所以由近而遠。我現在在澳洲,我們把我居住這個城市圖文巴,這個城市不大,我去的時候只有八萬人,現在大概有十萬人。先讓這個都市居民變成一家人,都市,你宗教先變成一家人,用宗教再去影響居民。現在那邊宗教變成一家人了,非常和睦。基督教的朋友,牧師來告訴我:從前我們的心量比較窄小,沒有打開,現在我們知道要打開,我們要包容、要歡迎別的宗教,不再像以前那麼對立。以前是對立的,現在不對立,現在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學習。我們住在這個地方,首先我們的鄰居要照顧到,然後慢慢就能產生影響。我們教學樓現在在整修,修好之後我們要發請帖,我們這個山頂花園每一家送個請帖。告訴他,我們這個教學樓是個圖書館,是個活動中心,歡迎大家到這來讀書,歡迎大家來參觀。先從小,我們這個小社區,小社區裡頭有任何活動,可以用這個場所,慢慢再向外擴大。一定先要做出來,大家才相信,這就是依教修行供養。《甄解》這幾句話說得好,慢慢再擴大,能影響全世界。 「開導群生。如《維摩經》曰:雖知諸佛國及眾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眾生。是名開導群生」。這幾句話意思很深,現在時間到了,我們留著下一堂課再學習。 引用:http://ft.hwadzan.com/dv.php?sn=02-037-0080&lang=zh_TW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健康 圓滿吉祥 自如 頂禮 阿彌陀佛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