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念佛生西典範五則(二)
2014/07/30 12:03:51瀏覽107|回應0|推薦3

念佛生西典範五則(二)

以下五則淨宗大德生西典故,末學會大略解釋,供養大家,謝謝。(節錄自毛惕園居士所著「念佛法要」一書之卷二,網址:http://book.bfnn.org/article2/1142.htm

註:文中的【按】…,是毛居士的評語,非末學所寫,先作報告,謝謝。

見相不言

晉慧遠大師,蓮宗初祖也,姓賈,雁門人。學精儒老,年廿一,聞道安法師講般若經,豁然大悟,嘆曰:「儒道九流,皆糠枇耳。」遂出家,誓弘佛教。安歎曰:「使道流中國,其在遠乎。」後居廬山東林寺,率眾行道,鑿池種蓮,於水上十二葉蓮華,因波隨轉,分刻晝夜,以為行道之節。與劉遺民等僧俗百廿三人,創立蓮社,六時念佛,求生西方。在山三十年,跡不入俗,專志淨土,澄心繫念,三見聖相,而沉厚不言。一夕,方從定起,見阿隬陀佛身滿虛空,觀音、勢至,左右侍立。又見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同注上下,演說妙法。佛言:「我以本願力故,來安慰汝,後七日當生我國。」社中佛陀耶舍、劉遺民等,已往生者,皆在佛側。師曰:「吾始居此,三睹聖相,今復再見,必生淨土,」至期,端坐入寂,年八十三。(東林傳)

【按】如見好相,先欲明說,必為魔惑,願行退失。願效法三見不言,但除臨終時耳。

晉朝慧遠大師,淨宗第一代祖師,姓賈,雁門人。少年即精於儒家、老莊學說,二十一歲,聽道安法師講般若經典,豁然大悟!於是嘆道:「儒、道、陰陽、…等學說,皆不及佛法之圓滿也。」於是出家修行,誓言弘揚佛法!道安法師感嘆:「看來要使佛法之道流行於中國,是在慧遠身上了。」慧遠大師後來住在廬山東林寺,領大眾修行,挖池子並刻十二葉蓮花隨水波流轉以明日夜六時,方便依時間修行。與劉遺民等出家、在家眾共一百二十三人創立念佛社,六時(二十四小時)念佛,求生西方極樂。在山中三十年不下山,專修淨土,其中曾三次見到西方極樂聖境而能沉穩不對人說(平常心也;且高興過頭容易引來魔擾)。一天傍晚,才從定中境界出定,忽見阿彌陀佛身滿虛空,觀音、大勢至菩薩分侍左右,又見流水光明分十四支,上下流注並演說妙法。阿彌陀佛說:「我以本願力故,示現瑞相給你鼓勵,七天後你將來到我的國度了。」慧遠大師同時也見到先前已往生的佛陀耶舍、劉遺民等人皆在佛的身邊。慧遠大師便對大眾說:「我從至廬山以來,三次見到西方聖境,這次又見到,決定要往生了!」七天後,慧遠大師便端坐而往生,活了八十三年。

註一:佛法較圓融說明世間法、出世間法,儒家較重世間修行,道家較重離世間闡述,但心清則合一(無有分別),道中有佛,佛中有儒,儒道皆佛也,所謂隨緣善巧,各各互安,度眾方便,各有因緣!慧遠大師當時即融會儒道佛,以方便大家認識、接受、得利益於佛法)

註二:念佛社一百二十三人,後來全部往生西方。

結社互勵

宋造微、省常大師,蓮宗七祖也。顏姓,錢塘人。七歲出家,十七受具戒,以堅持戒律,專稱名號,發菩提心,結社互勵,為淨土因行。住杭州昭慶寺,慕廬山遠公遺風,結淨行社,士大夫與會者,有相國王文正公旦等一百二十人,皆稱淨行弟子,與僧千人,同修淨業。刺血書華嚴淨行品,每書一字,三拜三圍,三稱佛名,刊行千卷,分施千人。以栴檀香刻無量壽佛像,跪前發願云:「我與大眾,始從今日,發菩提心,窮未來際,行菩薩行,願盡此報身,以生安養。」忽端坐念佛時,厲聲曰:「佛來也。」泊然而化,眾見地皆金色,年六十二。(佛祖統紀)

【按】結社互勵,固可自利利他,惟行於今日,須有德者率眾共修,切忌男女混雜。如無此機緣,不如閉戶潛修,較易精進。

宋朝省常大師,淨宗第七祖。姓顏,錢塘人,七歲出家,十七歲受具足戒,又堅持戒律及專念佛名,發求生西方之心(即成佛之心)並與志同道合者立念佛社互相共勉努力一心念佛。後住杭州照慶寺,欣慕廬山慧遠大師典範,成立淨行社,讀書作官人參與者,連相國文正公王旦共一百二十人,皆自稱念佛弟子,並與出家僧千人一同修淨業求生西方。曾用自身血寫「華嚴淨行品」,每寫一字,拜三下,繞走三次並三稱佛名,並刊行一千卷送給一千人。以栴檀香刻阿彌陀佛像,並向前跪下發願,說:「我與大家,從今天起,發成佛之心,盡未來之時間,行菩薩捨我利他之行,願這一業報肉身命盡,得以生安養國(西方極樂世界)。」沒多久,大師正端坐念佛時,忽大聲說:「佛來了!」便不再言而往生。大家都見到地面忽變金色光明,一段時間才消失。大師活了六十二年。

以死自誓

宋慈雲、知白,遵式大師,寧海葉氏子。初學律,繼研臺教,勤苦自勵。嗣往寶雲寺行般舟三昧,積勞嘔血,兩足皮裂,以死自誓。夢觀音指其口,引出數蟲,灌以甘露,覺身心清涼,所患頓失,慧辯無礙。作誓生西方記,結緇素專修淨業。旋歸東掖,建精舍,率眾修念佛三昧。晚主杭州昭慶、靈山等寺,請州判王欣若、奏准以西湖為放生池。撰集諸懺法,圓融三觀,以淨土為歸,述淨土決疑行願二門、及晨朝十念、往生略傳等行世。忽作謝緣詩,與眾訣別,示將歸寂。尋示疾,卻醫藥,仍為眾略說法要,炷香禮佛,請佛證明,往生安養。或叩所歸,對以寂光淨土。至晚坐脫,年六十九。(佛祖統紀)

【按】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況欲了生脫死,超凡人入聖耶?非以死自誓,安得即生坐脫,往生寂光淨土乎?

宋朝慈雲大師,寧海葉氏的孩子。起初學戒律,接著習天台教法,非常勤苦用功。後又往寶雲寺行「般舟三昧」(三個月不坐不躺不睡覺,就邊走邊念佛),積勞成疾而吐血,兩隻腳皮都裂開,但慈雲大師發誓寧死亦決不退轉!後來夢到觀音菩薩指著他的嘴巴,並引出幾隻蟲,再灌淨瓶甘露水,大師覺得身心頓時清涼無比,不但病好,且發大辯才!於是作「誓生西方記」,並與出家、在家眾一起念佛求生西方。後歸東掖,建立精舍,帶領大家修念佛三昧。晚年曾主持杭州照慶、靈山等寺院,請州判王欣若以西湖作放生池,並得到准許。大師並書寫會集諸懺儀,義理圓融、三觀(空、假(有)、中間(不空不有))歸一,導歸於淨土。著作有淨土決疑行願二門、晨朝十念法,往生略傳等傳世。後某日忽作謝緣詩,與大家告別,說自己即將往生,大師很快示現一點小病,不吃藥,仍然為大家略說佛法精要,燃香拜佛,請佛證明,往生極樂。有人問大師生到西方極樂哪一土?大師答以「常寂光淨土」,到了晚上大師便坐著往生,活了六十九年。

註一:空假中者,即:空、假有、中間,佛說「有」破執空的人,說「相本空」來破執相有的人,但卻有人因此執著有個「中間」(存在空跟有的中間),於是佛又說「不空、不有、不中間」來破執著有個「中間」的人,此皆眾生習氣容易執著故。以上不外虛妄,多說仍是無益(慈雲大師解釋三觀,即讓人知道,念佛即含攝一切,莫再誤解念佛是偏執而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只老實一句佛號念下去,自然漸漸透出人人之本有「不空不有、空有不二」智慧。

但念佛有個好處,說念佛是執著也可以,執著念佛可以往生西方(譬如每日不忘記阿彌陀佛,一以西方為歸,則臨終必往生西方),其他法門若執著則將一無所成(需破「我執」才能出六道而至四聖法界,難!且因靠自力,自力無彌陀之不可思議接引大願故,故死後多多隨業投胎去了也),故念佛實是方便好修、佔了大便宜也。

註二:西方極樂有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一般念佛人往生多半在凡聖同居土,境界依次而上為方便有餘、實報莊嚴土,證實報莊嚴土者則分證常寂光淨土,已是不生不滅境界,是法身大士(分證佛),但西方極樂蒙阿彌陀佛大願加持,凡聖同居土眾生的能力,亦與佛差不多;雖差不多,但仍要修行而真正證到「圓滿佛」的境界(不過西方修行很快樂,不比這裏五濁惡世常有阻礙、誘惑、困境來相擾)。

請僧助念

宋思照大師,姓陽,錢塘人。幼參神悟,大有契入。刺血書法華經十部,一字一禮。誦觀經五藏,彌陀經十藏,法華經一千部。禮華嚴、梵網、淨土七經等凡二百七十卷。專修念佛三昧,築小庵曰德雲,刻三聖像,每夜四更即起唱佛,懈怠比丘,聞聲悚愧。每月廿三日,率道俗繫念三聖常及千眾,凡三十年。忽語其徒曰:「夢佛金身丈六,此往生之兆也。」乃日請七僧助念,至七日晚,涌身合掌,厲聲念佛,趺坐結印而化。闍維齒瑩如玉。(佛祖統紀)

【按】大師專修念佛三昧三十年,臨終前夢佛,尚請僧助念。我輩凡夫尤當注意及此。

宋朝思照大師,姓陽,錢塘人,小小年紀向高僧參學而開悟。曾刺血而寫「法華經」十部,寫一字拜一下。誦「觀無量壽佛經」二五二四十卷,阿彌陀經五○四八○卷,法華經一千部。拜華嚴、梵網、淨土五經共二百七十卷。大師專修念佛三昧,築小庵名德雲,刻西方三聖像(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每夜一點至三點就起來念佛,一些懶散懈怠的比丘聽到念佛聲都驚悚而慚愧,也起來念佛。每月二十三號,大師帶領出家、在家眾念西方三聖,參與共修者常多至千人,如此修行約三十年。一日忽告訴弟子:「我夢到一丈六尺高的金色佛身,此乃往生之徵兆也。」當天請七位僧人助念,到第七天晚上,起身合掌,大聲念佛,盤坐結彌陀印而往生。火化,牙齒晶瑩潔白如玉石。

經行成槽

明義秀大師,溫里人。居蒲之讚歎庵,日課阿彌陀佛十萬餘聲,朝夕無間,歷五十餘年。經行之所,磚砌成槽,或穿及底,人試補之,久復如故。初有不自活之貧子來依,久不善其所為,呵曰:「汝真賊也。」旋果約其黨,乘夜擊師,初擊,念佛聲猶洪,再擊,念佛聲弗斷,氣盡乃寂。(紫柏老人集)

【按】紫柏大師贊其「垂絕之時,佛聲弗斷,至於股折,能趺而逝,非五十年志氣堅強勁正,烏能至此?」此殆多生業債,因緣會遇,於往生前酬償耳。慎勿誤以一生念佛,仍得惡報也。

明朝義秀大師,溫里人。住在蒲之讚歎庵。每天定課念佛十萬多聲,早晚無缺,經五十多年。每天走路念佛的地方,地磚都凹了下去或陷落,有人嘗試去補,久久又恢復原樣(可見大師念佛用功之深)。後來有貧窮少年來依靠他,義秀大師收留之,但這少年秉性不佳,不能感化,一日,大師罵道:「你真是賊呀!」很快這少年就招來一些同伙,乘夜深攻擊義秀大師,一開始,大師也不抵抗,念佛聲洪亮,這幫人再攻擊,念佛聲漸變小,一直到被擊死佛號才停(但大師乃盤坐而死,是乃此身為幻化,故攻擊亦幻化,大師境界顯非一般人也)。

註:業債償還,心甘情願,身雖死而魂證極樂,了卻一段冤孽債。

 

 

轉貼自:http://blog.udn.com/neuneu/3617096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健康 福慧圓滿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14582086&aid=1556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