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以義為利,安定穩固:聞淨空老法師開示及一點感想(有視頻影音)
2018/06/24 22:06:33瀏覽152|回應0|推薦0

以義為利,安定穩固:聞淨空老法師開示及一點感想(有視頻影音)


以下視頻是2017年,淨空老法師的開示。文中提到有「幸福企業」的概念(將公司當為家,公司和樂以拓展到世界和樂),實踐者,效果良好,如有女老闆學西方經營模式、日本經營模式,三十年下來都無法順利,且身心壓力大,結果學習「幸福企業」模式後(就是五倫五常、因果道德倫理的教育及治理方式,老闆把員工當家人,而員工自然也以忠心回報公司,大家都積了福報),壓力減輕了而公司一樣能獲利,且子女變得孝順,這就是現世善報也。(胡小林居士(老師)也是老闆,他也是以相同的方式經營公司(弟子規、太上感應篇、佛說十善業道經等),把員工及其家屬照顧得很好,而公司一樣和睦而生意增上)外國也已開始注意而學習並列入課程,如新加坡許多企業紛紛學習仿效、美國哈佛大學放入商學課程、英國威爾士大學也要設「中國式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課程」,詳情見視頻、文字。文中可能有末學的心得,以「註:…」表示,僅供參考。末學慚愧學習。阿彌陀佛!


視頻引用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F8ZAOrvxEI




尊敬的諸位領導、諸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全球社會企業家生態論壇組委會」邀請我參加本次論壇!淨空以法務纏身,未能躬與盛會,謹以此錄像隨喜大家的功德,並表達個人衷心的祝福。


誠如論壇邀請函上所描述的,現在國際局勢多變,國內經濟發展也非常快速。在這樣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中,什麼才是企業的安身立命之道?無論外在形勢如何多變,企業要掌握不變之道,才能轉危為安,穩固向上。這個不變之道是什麼?就是《大學》裡面所說的「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


中國古代聖哲孟子,在二千三百年前就把這個原理講得很清楚。有一次,孟子去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您千里迢迢來到這裡,一定是能給我的國家帶來利益吧?」孟子說:「大王何必講利益,只要講仁義就行了。如果國王講,如何才對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講,如何才對我的封地有利;一般士人以至於老百姓講,如何才對我自己自身有利,像這樣從上到下都在互相爭奪私利,這個國家就危險了!」(註:孟子曾說: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所以現今世界從上到下、從官到民、從老到少、從老闆到員工、從男到女、從大國到小國,都追求自己的利益、享受、自私,這樣世界就漸漸危亂了,故世界的天災人禍也變多變密了,這是「心、境一體,且境隨心轉」之理,亦即「因果報應」之理;又各人因果各人擔,故自己斷惡向善最保險)


註:因果通三世(過去一世、二世、無數世;今世;未來一世、二世、無數世),故因果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但現世報很多,所謂作惡之人,十有八九沒有好下場,今生就先受惡報(這是現世報),死後還要墮三惡道(餓鬼、地獄、畜生道)受苦,最嚴重是墮地獄,苦不可言;作善之人,心善口善行為善,堅持下去,則不但今生轉變命運漸好,且死後生天(差一點的也能再投胎人間);但人間、天上都不究竟,都有壽命(壽盡就墮落),又因人間容易造罪業,酒色財氣的誘惑下,罪業重者就墮地獄了,故能求生西方極樂成佛甚好,平日多念佛(走路、坐車、喝水、躺著未睡著時…時時皆可心中念佛不斷,越常念、越專注念,效果越好,每一句佛號都大消業障、增福開智,故念佛很寶貴,且念佛時也利一家、利益世界眾生、減輕世間災難),注意十善(如慎口業、愛惜蟲蟻莫傷害、謙虛、常恭敬一切人事物、有緣多助人、不邪淫、不偷盜等(十善做得好,可延壽少病少傷少災殃)),則臨終必可往生西方極樂成佛,永脫眾苦,又可分身度化數不清的有緣苦難眾生,樂也。


孟子看到不顧仁義、爭奪私利的危險性。而這種見利忘義的行為在現代已經成為普遍的現象,於是危險也無處不在。傳統的家庭講親情、講倫理道德,所以家庭和睦,家道興旺。現代的家庭講利益,所以親情和倫理道德都沒落了。為了爭奪利益而同室操戈,甚至於至親骨肉為了爭利而告上法庭的現象比比皆是。從前各行各業講求仁義,所以做出來的產品不能危害別人;現在各行各業講究利益,為了把利益最大化而不擇手段,甚至於造成客戶的傷害也在所不顧。本來國家的天職是為人民謀福利,但是現在有些國家更注重的是政府的利益,在制定政策時,為了避免造成政府賠償的事件,寧可隱瞞事實,而通過一些對社會大眾有害的法規。諸如此類,都是孟子所說的「上下交征利」的例子。於是種種危機就產生了,家庭破碎,社會瓦解,百年的大企業、跨國的大公司,因為部分主管的貪婪而毀於一旦;個別群體的非法營私,造成國家經濟的衰退,政府形象受損,乃至造成全世界的經濟危機。


然而,就在這樣競逐私利的時代亂流當中,我們還是偶爾能看到國內外一些正面的案例。公司面臨倒閉,員工不離不棄,個個拿出自己的積蓄來幫助公司度過難關;企業不以盈利為目的,而以員工的幸福與客戶的感動為目的,結果企業繁榮興盛,收益節節攀升。這些正面的案例正是企業重義輕利的結果,才能轉危為安,讓企業登上更高的一層樓。


從以上這些現象當中可以清楚的看出,無論科技如何進步、社會如何變遷,禍福與盛衰的關鍵沒有超出孟子所說的原理。那就是注重仁義道德,「以義為利」,終究能夠興盛;互相爭奪利益,「以利為利」,最終招致敗亡。這個亙古至今不變的原理,正是現代企業安身立命之道。依循這個「不變之道」,企業就能在動亂的環境當中屹立不搖、穩固發展。


近十年來,國內興起了「幸福企業」的經營模式,就是剛剛提到的,「企業不以盈利為目的,而以員工的幸福、客戶的感動為目的」。「幸福企業」模式是將企業變成一個大家庭,企業老闆就是大家長,員工都是兄弟姐妹,大家互相尊重、互相關懷、親愛無間。企業提倡員工學習《弟子規》、倫理道德這些教材,引領員工落實孝道與誠敬。幸福員工的標準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一個好兒子、好女兒、好女婿、好媳婦、好先生、好太太、好父親、好母親、好員工、好領導。企業不但照顧員工本身,而且照顧員工的家人無微不至。企業提供了員工最佳的生活保障,提供了一個溫暖的「家」,員工都受到感動、感化,自動自發的愛護企業,為企業做出貢獻。如此,雖然企業不以盈利為目的,企業的營業額還是自然提升。這就像孟子所說的,講求「仁義」就夠了,何必講利益!其實仁義就是最好的利益。


新加坡許多企業也紛紛採取「幸福企業」的經營模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去年我應邀參加新加坡企業家的成果分享會,很受感動!有一位企業家說,三十年來她一直在尋找良好的經營模式,她學習了西方式的經營方法,也學習了日本式的經營方法,但是都沒能夠達到她所希望的效果,她還是經營得非常辛苦。自從她學習了「幸福企業」的經營模式之後,這一切才真正改觀,員工都能自動自發的擔負起責任,她肩膀上的擔子頓時輕了許多。這時她才發現,確實可以很輕鬆的經營企業。不但員工們的德行提升了,對她而言,最大的利益是她自己兒女的提升,特別是兒子戒除了種種壞習慣,兒女都懂得孝順父母。


這種「幸福企業」模式是不分國籍、不分宗教的。有一家新加坡企業,業務是安頓數萬名外籍勞工。這位企業家推展《弟子規》之後,不同國籍、不同宗教的員工都能接受,都能理解,都能獲益,還將《弟子規》翻譯成他們本國的文字,在他們的國家流通。「幸福企業」模式也是不分行業的。製造業公司落實「幸福企業」模式之後,員工對機器、對產品有誠敬心、有愛心,機器維護得很好,產品製作得很精良。醫院落實「幸福企業」模式之後,醫護人員都非常體貼病人,對病人照顧周到,而且彬彬有禮,贏得了病患和家屬的讚嘆與愛戴。餐廳落實「幸福企業」模式之後,員工對客人的禮貌與服務非常周到,而且是出自內心的關懷,讓客人感到溫暖與感動,對餐廳的服務讚歎不已。


「幸福企業」模式也開始受到西方學術界的重視,美國哈佛大學歷時一年對「幸福企業」進行研究,並正式成為哈佛商學院案例課程。英國威爾士大學也希望以「幸福企業」模式設立「中國式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課程。


現在大家都在強調企業的社會使命與社會責任,包括這個論壇也強調企業的生態系統。如何才能落實企業的社會使命與社會責任?如何才能營造良好的企業生態系統?如果企業還都是以利為利,以盈利為企業的第一目標,那麼恐怕這些理想都只能做到表面功夫而已,很難真正實現。如果企業界能夠形成共識,改變思惟與做法,不再「以利為利」,而是「以義為利」,甚至於能夠落實「幸福企業」模式,那麼上述這些理想的實現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之事,毫無困難。這麼做的話,不但企業界能形成良好的生態系統,而且會影響整個世界,讓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美好,因為大家注重的是仁義,不是私利。那麼,世界大同的理想自然就能實現,而企業家正是促成世界大同、世界和平的大功臣!由此看來,在座各位的使命非常重大!而達成這個使命的方法並不困難,因為那也是企業的生存之道,是企業安定穩固的不二法門。各位如果能夠如此的去落實,不但能自利,而且能夠利益社會、利益世界,真正是一舉多得。這種做法才是真正的利益最大化!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聖先賢高超的智慧。也深深體會到,要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種種問題,還是必須向中國老祖宗學習,必須從五千年古聖先賢的教誨中去找答案,《群書治要》確實能幫助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淺見,提供給諸位做參考。在此祝福諸位身心健康、六時吉祥!祝福論壇順利進展、成就圓滿!謝謝大家!





引用:http://mypaper.pchome.com.tw/medimedi26/post/1375635105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圓滿吉祥 平安喜樂

自如 頂禮 阿彌陀佛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14582086&aid=11279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