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Smetana: Vltava (The Moldau) - Stunning Performance
2016/07/16 15:08:15瀏覽51|回應1|推薦1

 

聆聽古典音樂 豐富精神層次 不同指揮家 音樂詮釋不同 足感心耶

一條河 因有了音樂家的創作 增添了特殊意義

此曲旋律在悲傷中

以定音鼓規律地 堅定地展現出河水強韌的生命力

水是人類生命的源頭 幾世紀來 河流見證了多少人類歷史

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 依然負載我們的需要

史梅塔納莫爾道河卡拉揚

Smetana: Vltava (The Moldau) - Stunning Performance

Vltava 伏爾塔瓦河  

             史麥塔納早年在布拉格的發展並不順遂,且受到奧國的監控,於32歲時前往瑞典任教職和指揮後,才開始全面發展個人的音樂事業。6年後,史麥塔納回到捷克,此刻奧國國力大減,國民劇院亦成立,他便開始從事歌劇寫作,藉此激發捷克人民族意識,史麥塔納也因而被後世稱為捷克音樂之父。只是,史麥塔納在50歲時就染上聽力方面疾病,晚年全聾,除此,梅毒也同時入侵中樞神經,導致晚年的史麥塔納不能言語,最後被送至精神病院度過餘生。

  「我的祖國」的6首樂曲從1874年至1879年間陸續完成,全曲描繪對祖國捷克的情感牽繫、以及對捷克歷史的沈思,而事實上,創作過程中史氏之病狀已日益惡化。目前,每年5月12日起皆會於布拉格舉行「布拉格之春」音樂節,擔綱的捷克愛樂必然在開音樂會中中演奏這首交響詩,其中一因,5月12日正是史麥塔納過世之日。

  第一段「城堡」(Vysehrad,The High Castle),根據史麥塔那的標題敘述,主要在描寫詩人遠望雄偉的城堡,所發出之思古幽情。而在布拉格地區,「城堡」之位置顯著,遠望近眺皆可感受其雄峙,捷克作家卡夫卡亦曾以此為主題寫過一長篇小說。此樂段之「城堡」主題,為統一全曲之重要動機,起先以豎琴帶出,在穿插出「莫爾島河」流水般的音形後,力度增強,城堡主題遂由銅管嚴肅莊重地吹奏出,一面傳達這座城堡在捷克民族的象徵含意,另一方面也描繪一種深刻的悲涼歷史記憶。

  第二段為本曲中最著名的樂段「莫爾島河」(Vltava,The Moldau),莫爾島河南北向穿越捷克,並流經首都布拉格市,是捷克民族的命脈。根據史麥塔那的標題說明,本樂段先分別敘述莫爾島河的兩個源頭,在匯流之後進入波西米亞平原,河寬漸寬,並平緩的經過布拉格市,與聳立的城堡邂逅。樂曲由長笛先奏出河流的動機,隨而將長笛分成兩部,象徵河幅漸寬,之後豎笛加入,表達另一支流的匯入。在進入布拉格市後,「城堡」的莊嚴主題再現。

  第三段「女英雄夏爾卡」(Sarka),頌讚波西米亞民族傳說中的一名女性英雄。夏爾卡係波西米亞亞馬遜族領袖,因遭愛人背棄,因而誓言要對男性進行復仇,最後她以智取一群想沾染她美貌的士兵,獲得全面勝利。史麥塔那在此樂段中放入了更豐富的場景,有戰鬥、有酒宴、有勝利的歡呼,樂團幾乎進入了迷醉而瘋執的狀態。

  第四段「波西米亞的草原與森林」(Z ceskych luhu a haju,From Bohemia’s Meadows and Forests),這是史麥塔那顛峰狀態時的作品,藉由愉快的節奏與流暢的旋律,史麥塔納描繪了祖國波西米亞的原野景象風光,之中有明媚的陽光、和煦的微風、生機盎然的森林、以及農民豐收的歡唱,全曲洋溢幸福與欣喜。

  第五段「塔波爾」(Tabor),這是一段與捷克歷史甚具關連的樂段。在捷克歷史上曾有一名英雄人物胡斯(J. Huss),力主宗教改革,並倡議捷克民族意識,雖因此遭判刑,卻也激發捷克人之後的強烈民族情感。胡斯之勢力正起源於距布拉格南方約一百公里處之塔波爾,樂曲根據胡斯黨的讚美頌歌所寫成,敘述他們捍衛信仰自由與民族尊嚴的精神。

  第六段「布拉尼克山谷」(Blanik),布拉尼克山谷為胡斯黨成員聚集之處,他們在此等待拯救波西米亞的命令,因此,樂曲開始,仍可聽見上一曲的讚美頌歌,隨而有一段鄉村風的旋律,但不久後讚美頌歌以進行曲形式出現,在迎擊敵人後大獲全勝,此刻,城堡主題再度加入,於凱旋歡呼中結束。

網路資料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05682d3&aid=66408577

 回應文章

玉米蘋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9/19 22:22

 寫得好極了,讚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