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楓橋夜泊的爭議及合唱版本的大PK
2018/09/03 11:46:07瀏覽1334|回應0|推薦7

楓橋夜泊這首唐張繼寫的詩,簡明易頌、意境深遠,千古以來在中國大陸、台灣、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傳誦著,也引起了長久的爭議。海峽兩岸的解讀更是不同。台灣方面多從意境美來看,解讀為「月將落,烏鴉啼,霜氣滿天;江畔紅楓,漁舟燈火,輝1映著一個愁不成眠的遊子」。可是大陸的研究有人認為烏啼指的是烏啼山,有的認定霜滿天應是霜滿地,因霜不會漫天飛舞。有的考據當地並無楓樹,江楓應為「江封」或「江村」,或指的是當地的江村橋和楓橋,我曾去當地看過此二橋,雖有點班駁痕跡,卻不像是千年古橋,應是後人所建。而且現在雖無楓樹,可是民房林立江邊,早已不是當年模樣,未必保證千年前沒有楓樹。我一向偏好情境,不喜考據。判斷這首詩之所以得流傳萬世,江楓火紅,漁舟燭光,映照愁不成眠的人身上,此等淒美的境界,是個很重要的因素;至於有人還説愁眠是指當地的一座愁眠山,那又是扯更遠,把意境再往下沈了。 有可能的是,因為這詩紅太早,後來這些橋啊山啊就來附會詩中名句命名了。

寒山寺我也造訪過,現已經過一番整理,古意大失,一句話形容,就是商業化。江村橋邊有一面愛地球的廣告牆,非常突兀,很煞風景,而山門後有一長排的附和詠唱楓橋夜泊的古詩牆,寫著太過整齊畫一的瘦金體,很像現代的廣告牆,一點也不懷古。門票之外,鐘樓撞鐘,也要收費,撞一次加收五元人民幣。再加上香油錢。現在除了新年以外,夜半的鐘聲再也聽不到了。因為五點就關門,和尚也要睡覺呀。

「楓橋夜泊」被譜成很多歌和合唱曲的版本。個人以為,最普及也最能反映出詩中意境的是郭芝苑老師的版本。他留日時,先將這首詩放入德弗乍克的「新世界交響曲」第二樂章的主題。光復後開始創作台灣及中國傳統音樂時,才這首歌在一九五三年重新譜曲,成為今日之面貌。並由呂泉生編為混聲四部合唱曲。這首歌和他後來的「紅薔薇」是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我們小時候都在音樂課裏學過。曲調優雅婉轉,淒清空靈;合唱中更運用了聲音力道強弱對比,加上模仿敲打鐘聲的手法,將詩中寒暖、明暗、遠近諸多景象細膩呈交互現,堪稱詩中有畫,畫中有歌,而歌中又有詩,三者渾為一體。真是一個聲色交融、情景天成的千古絶唱。


現在先來聽聽包美聖獨唱郭芝苑版的「楓橋夜泊」:

再來聽郭版的合唱。這個合唱團為了要加強仿鐘音響效果,甚至把鋼琴都擺到中間來了:                                                                 

接著聽較少合唱團選唱的黃友棣老師版,這個較少聽到:                                                                                                           

居然還有爵士版!很另類。謝宇威作品:                                                                                                                                                           

吳碧霞(中國大陸)的獨唱版:

其他還有許多版本,在此不再贅述。以上五個版本,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這首詩的意境。聽了後,您會喜歡那一個呢?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NLONGLIN1&aid=11493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