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唐招提寺
2013/03/19 19:56:42瀏覽861|回應2|推薦13

刻意來奈良,只單純為了看一看唐招提寺。

交通的便利,臺灣到奈良,僅需要幾個小時。

然而唐朝的鑑真,揚州到日本,六次東渡,次次凶險,歷經12年。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想看看一千二百年前鑑真大師昂首佇立的那一片天空嗎?

 

搭上近鐵電車,離開京都,一站一站向南行,約莫40分鐘到了奈良西之京駅。

 

平常日子,乘坐的人不多,車行速度緩慢。

車窗望出去,蜿蜒起伏的山峰,阡陌橫斜的田野,含苞初放的梅花,是初春。

 

 

 

步出奈良西之京車站,春寒料峭,透人肌骨,沿著小徑10分鐘脚程,看到唐招提寺。

唐玄宗天寶元年,鑑真主持揚州大明寺法務,通曉佛教戒律、義理,從他受戒者四萬餘人,

並在寺中設置醫療機構,救濟孤苦貧民,善名遠播。

當時正是日本派遣唐使、留學僧到中國學習中國文化的顛峰期。

二位留學僧普照、榮叡前往大明寺邀請鑑真到日本傳戒講學。

無人應允。

鑑真弟子祥彥:「滄海淼漫,百無一至。」

鑑真:「是為法事也,何惜生命!諸人不去,我即去耳。」

於是眾僧表示願意同往者,二十一人。

東渡數度失敗。

天寶七年,鑑真第五次計畫出海,由揚州出發,因風浪險阻漂流到瘴癘海南,再由陸路折返揚州,旅途艱辛,途中日僧榮叡,其弟子祥彥相續病故,鑑真亦受暑熱,雙目失明。

 

天寶十二年,第六次東渡終於成功。

參加東渡的僧人有三十六人先後死去,中途退出的二百多人,唯有弟子思託,另一日僧普照,始終追隨在鑑真身邊,終達本願。

 

六十六歲的鑑真為日本攜來大批經卷及多名工匠,王羲之、王獻之行草墨蹟,漢藥藥方,為日本佛教、建築、書法、醫藥開創新領域。

日本聖武上皇不僅將日本國主持授戒傳律的大權交給他,更賜予最高榮譽僧位「傳燈大法師」,尊稱「大和尚」。

 

唐朝佛法興盛,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

太宗貞觀年間,玄奘:「絕不東移一步以負先心」,堅赴西方取經。

玄宗天寶年間,鑑真:「不至日本國,本願不遂」,發願東渡傳法。

 

雙眼全盲的鑑真,見不著百花盛開的奈良、也看不到古刹林立的唐招提寺。

在他的心中,或許沒有奈良,沒有揚州,有的只是,一方美麗的淨土。

鑑真大師坐像(見唐招提寺官網)

 

金堂大殿,殿前有八顆圓木柱,屋頂別緻,是現存最精緻的唐代建築之一。堂中供奉著八世紀末製作的國寶盧舍那佛,右邊是藥師如來,左邊是千手觀音。

 

金堂之後,有一間大講堂,為鑑真大師講經之地

御影堂

 

 

紀念鑑真大師的「御影堂」,鑑真大師坐像,一年僅開放8天。

 

鑑真大師墓地旁,種植故鄉揚州瓊花,寄託深遠。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軒轅子(炎黃子 、居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位背著行囊的學者
2014/07/21 11:29
原來您有二十年沒動筆寫文
從您的海外行脚諸篇大作裏
可以感覺到您在遣字用詞的功力

一直以為您
不是從事文字工作者
就是從事教育研究

雖然<唐招提寺>是您的的初筆之作
讀來卻有一種典雅裡蘊涵著厚重與踏實感
(篇篇都如此)
如果沒有人生的歷練
是寫不出這種風味的

您用"喜歡逛古寺及更喜歡研討古寺背後的故事 "
卻不沾「佛」「禪」二字
我倒能猜出您學養的深度
您像一位背著行囊的學者

軒轅子(炎黃子 、居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世界遺產
2014/07/19 01:53

經您這麼一説

才知鑒真是來自中國唐朝的高僧

原先我一直當他是一位日本高僧

 

簡潔文雅的敘述與穿插的圖片

倒能使人發出思古幽情之歎

這應該是您的風格

 

莊嚴的唐招提寺

即使在現今的中國都不多見

難怪它已被列入世界遺產。

 

感謝您

Wenty(YENWENTY) 於 2014-07-19 18:11 回覆:

二十年沒寫文章了

去年突發奇想,提筆記錄起自己的海外行脚

唐招提寺,便是當時的初筆之作,如今再次讀來,青澀的文筆,自己都不禁汗顏

鑒真,是我非常敬佩的高僧之一;唐招提寺,也是我極喜歡的伽藍

喜歡逛古寺,更喜歡研討古寺背後的故事

分享著這樣的見聞,雖然過來看的人很少,我還是樂此不疲

衷心感謝您的來訪與留言,看過了您的鼓勵,令我欣喜萬分,也讓我更有信心分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