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9/19 14:57:55瀏覽30|回應0|推薦0 | |
轉載2015-09-19 02:39:01 聯合報 鄭博文/屏東大學副教授(高雄市) 日前有機會翻閱香港報紙,看到報導港府對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十大角色定位時,感慨萬千。面對中國大陸的另一波發展浪潮,港府的積極作為,值得朝野總統參選人深思。 香港戰略規畫的十大角色為:一、融資中心,二、離岸人民幣服務中心,三、國際資產管理、風險管理及跨國企業財資中心,四、貿易中心,五、全球運作支持中心,六、航運中心,七、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八、總部及專業服務支持中心,九、人才培訓基地,十、人文交流中心。 從媒體報導內容看,其中的部分角色,台灣說不定比香港更有機會發展。不禁令人回想廿年前,蕭前副總統擔任經濟部部長時,提出的「亞太營運中心」的六大中心;只是「亞太營運中心」規畫,在李登輝主政後期的「戒急用忍」及二千年的政黨輪替下,胎死腹中。 對照中國大陸,承續台灣當年「亞太營運中心」相關規畫觀念,將上海市發展成航運、貿易及金融中心,東莞發展成全球電腦製造中心,同時大陸沿海城市紛紛開展各種中心角色規畫,其成果就是目前沿海各主要大城市的GDP快速成長。這說明,當有機會時不知及時把握,吃後悔藥已來不及了。 坦白說,台灣目前的發展狀況,可能比不上香港,但是並不代表台灣就沒有機會,只要相關部會願意用國際化以及去本位化的心態,拋棄沒有必要的法規與制度包袱,台灣依然有競爭力與機會。 「戒急用忍」阻礙了兩岸正常關係發展,也讓台灣經濟發展原地踏步空轉廿年;面對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下另一波機會,朝野總統參選人,應以台灣未來發展為己任,積極規畫台灣未來角色與因應之道。 一九九七回歸中國大陸前夕,香港人對於未來發展感到迷失與恐慌,經濟發展的確產生重挫,但是,港府回歸後能夠靜下心來,並且以開放態度積極配合中國大陸各種規畫,積極發展本身角色扮演,讓香港經濟比回歸前更加蓬勃發展,將台灣經濟拋卻在後。 香港成功事例,在於港府的積極開放態度,盼望爭大位的政治人物能借鏡香港十大角色,規畫出台灣未來發展方向。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