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5/08 12:33:44瀏覽891|回應0|推薦38 | |
去年十月台中市某國小的學生家長發現,有學校老師利用機會對學生上下其手,至少有三人受害,這個案子後來由檢警偵辦,今年三月間把這個案子起訴,卻在這星期引發軒然大波。 依過去性侵案件的處理模式,為保障受害者,尤其是小朋友,相關的資料的引敘,都以不曝露當事人為最高原則,這是性侵害件保護的基本功。 讓各界感到非常詫異的是,介入這個新聞事件的某社團法人,不只召開公聽會討論,甚至於跑到學校門口,高舉寫有「孩子,別怕!我們要保護你。正視兒童性侵害,才能解決問題」的布條,還發動家長連署,要求校長等行政人員負責任。 搞公聽會討論,由於遠離校園,任何人都可以接受,但是到校園門口的抗議動作,等於是把性侵案件的壓力鍋掀蓋,對於學校與當事人有絕對的殺傷力。 社會學者曾研究過,童年性侵害案件,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所衍生的負面致應,會慢慢地延續而橫跨到整個人生。因此處理性侵案件,首重的是心理復健的輔導,以改善當事人的人格結構與認知,避免人格發展出現扭曲。 社團法人對於此事件的關心,雖標榜「孩子,我們要保護你」,其實是落在「揠苗助長」下的錯亂,對小朋友一點助益都沒有,反而讓校園人物抬不起頭來,這樣的做法應要三思才對。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