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引用文章 商周:感受官方善意 但媒體是吹哨者
2013/11/26 07:29:08瀏覽147|回應0|推薦0

引用文章

引用文章

引用文章 商周不公布檢驗單位 學者不解

引用文章


商周:感受官方善意 但媒體是吹哨者 
【聯合報╱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2013.11.26 11:29 am
 

農委會昨天公布市售十九種鮮乳檢測結果,結果全都過關。圖為民眾在大賣場選購鮮乳情形。
記者于志旭/攝影
針對食品藥物署等官方單位提出的市售部分乳品檢驗結果,商業周刊昨天連續發出兩次聲明,第一次強調官方單位「未檢出」不等於「零檢出」,支持銘傳大學副教授陳良宇的檢驗結果;晚間發出第二版聲明轉較軟性,強調媒體是「吹哨者」,基於大眾對市售鮮乳長期疑慮,所以抽樣調查,對檢驗結果中有藥品代謝殘留疑慮,予以報導。

商周品牌總監林秋寶表示,發出兩版聲明是因為「感受到官方的善意」。她說,稍早時只拿到一版本的檢驗報告,後來又取得另一分,也得到官方回應表達善意,大家只是爭論不同的方法,但都是求好心切,而且官方也表示會重視商周委託學者所做的研究報告。

對於統一可能提告,林秋寶說:「我們能怎麼回應?」對還未發生的事暫不能有意見。

林秋寶說,商周所堅持的是學術研究都有所本,有不同的發現,一開始想做這樣的研究分析,立意也很清楚,是希望重視食品安全,不應該受到片面否定,官方也應該好好溝通。

她說,商周希望政府建構起一套食品把關檢驗的方式,希望在這事件後廠商會更加留意,這才是報導的最終目的,媒體的能力有限,要靠各單位接力把事情做好。

※延伸閱讀/
‧商業周刊聲明稿全文(2013/11/26)
‧商周「牛奶駭人」專題特區

【2013/11/26 聯合報】  @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商周:感受官方善意 但媒體是吹哨者 | 食安問題連環爆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8320038.shtml#ixzz2ljL3vnXz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8320038.shtml

 

 

 

直言集/搶救食安 不能只有消極「零檢出」 
【聯合報╱本報記者張耀懋】
   
2013.11.26 02:43 am
 

上禮拜它就靜靜躺在那兒,一動也不動。像是馳騁沙場的大將軍,在和一大群街頭小混混巷戰後,疲憊地癱在路旁,無力地殘望前方熱戰方酣的戰場。

質譜儀,全名是「液相層析高解析度串聯質譜儀」,功能是分析物質成分,是國內最精銳的檢驗儀器。從三聚氰胺、塑化劑、毒澱粉、瘦肉精,到現在的銅葉綠素……,幾乎無役不與。但是,在不眠不休化驗鋪天蓋地的大混油後,終不堪負荷地罷工了。剛從加護病房復工,又投入「牛奶駭人」的檢驗事件中,又開始沒日沒夜的化驗工作。

其實和假藥、中藥摻西藥,甚至農藥過量相比,銅葉綠素和混油危害健康的程度是相對輕微的,乃至這次的「牛奶駭人」事件,即使真有殘留,都極可能在容許的背景值內。我們就如同調動維安特勤滿街抓小偷般地,不斷加碼檢驗設備鉅細靡遺地追捕每一瓶油裡的銅葉綠素、狩獵牛奶裡若有似無的禁藥蹤跡。

在指責媒體與學者見獵心喜地發布不成熟的調查報告背後,其實是各種潛沈在街頭巷尾國人對各種食安耳語的反射:好像食物都有問題,不知怎麼吃才安全。而官署口中「不成熟」的混充油研究報告、西班牙的密報線索等,最後都被坐實,更加劇國人對政府的食安信心危機。

食品安全信心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來,也不能一直仰賴大砲既打老鷹又要打小鳥。這一連串的風暴都足以證明,只靠單純的事後抽檢,已不足以安民心。食品工業從食材履歷、廠商的各種原料、化學藥品等進出貨財稅資料勾稽、進出貨管控手段及上市、櫃公司查核手段,都該是食品安全網的一環;而積極面,更不應該粉飾太平地以各式各樣的「零檢出」麻醉民心,而應回歸風險教育,讓民眾理解各種添加物的相對風險與容許值的概念。

※延伸閱讀/
商周「牛奶駭人」專題特區

【2013/11/26 聯合報】  @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直言集/搶救食安 不能只有消極「零檢出」 | 食安問題連環爆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8320047.shtml#ixzz2lhhdgLHP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8320047.shtml

 

 

商周不公布檢驗單位 學者不解
【中央社╱台北26日電】
   
2013.11.26 12:51 pm
 

商業周刊日前報導委託抽檢8項乳品含禁藥,但以「保護消息來源」為由,堅持不肯公布檢驗機構。政大新聞學系教授馮建三不解,認為是「奇怪說法 」。

商周的「牛奶駭人」報導一出,不僅引發乳品界風暴,更掀起包括政府單位、媒體、檢驗單位甚至學界間的一場論戰。外界對商周引用的「檢驗機構」相當好奇,但商周以「保護消息來源」為由拒絕公布。政大新聞學系副教授馮建三認為是「奇怪說法 」。

馮建三表示,保護消息來源通常不在這種情況下使用。他呼籲商周應盡量公布檢驗是如何做的,在什麼樣的機構單位進行,實際操作者為誰,將事情說清楚,才能取得公信力及讀者的尊敬。

他說,他不解為何商周不願意公布檢測單位,一般而言,如果消息來源被洩漏後有不再給訊息,或可能遭受損害之虞,才會有「保護消息來源」必要。但如果商周認為此一檢驗單位所檢測的結果是真的,且經得起檢驗,那這個單位理應受到更高尊重跟鼓勵才對。

他直指,商周不該混用全世界對媒體界的尊重,應盡量讓真相呈現。

商周日前以「牛奶駭人」為封面故事,報導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陳良宇檢測市售8款鮮乳、調味乳,發現味全、統一、光泉鮮奶中都殘留來自乳牛治療用的抗生素、塑化劑、雌激素、抗憂鬱劑等禁藥,引發消費者恐慌。

但這把火沒有燒到廠商,反而燒到自己。政府對外一直聲明,周刊所引用的學者報告沒有國家認證,可信度值得商榷。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姜郁美在記者會中指出,依據現行食品衛生管理法第40條規定,「發布食品衛生檢驗資訊時,應同時公布檢驗方法、檢驗單位及結果判讀依據」,政府有權要求商業周刊提供相關資訊。

食藥署已要求商業周刊在27日下午 5時前補齊其他檢驗資料,如果未依規補齊將開罰。商周日前則回應指出,有義務保護檢驗機構,不會公布檢驗機構名稱。

【2013/11/26 中央社】@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商周不公布檢驗單位 學者不解 | 要聞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8320479.shtml#ixzz2ljDLp9n7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8320479.shtml

 

 

 352牧場 農委會查無用藥異狀
【中央社╱台北26日電】
   
2013.11.26 01:36 pm
 

行政院農委會除檢驗市售鮮奶殘留禁藥都合格,至今已同步稽查352場牧場,未發現使用禁藥異樣。

商周「牛奶駭人」報導質疑市售鮮奶殘禁藥,農委會除畜牧處昨晚公布檢驗23支市售鮮奶的86種抗生素以及止痛劑及塑化劑,都合格。

同時,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協請各地方政府防疫機關人員,出動稽查牧場,確認用藥紀錄與現場設備,了解有無異樣、不法用藥事證。

防檢局截至今天中午統計顯示,全台560個牧場,已稽查352場,尚未發現異樣。

農委會畜牧處長黃國青表示,台灣地處亞熱帶,梅雨季節潮溼,是進口的荷蘭乳牛乳房炎好發期,約10%乳牛會生病,酪農必須請獸醫師看診,然後由中興大學、屏東科技大學等協助進行細菌培養,因為細菌很多種,判別後開出藥方,並由獸醫師施打、治療。

他說明,治療期間產出的生乳不會被收購,而是給乳牛所生的小牛食用,或作為牛奶芭樂等作物施肥使用;前者因為藥劑量允許,所以給小牛喝,後者在灑落土壤後,相關藥劑會分解,評估沒有作物吸收風險。

他認為,國外酪農業規模十分龐大,連北海道都養100多萬頭,遠比台灣的12萬頭大;台灣規模小,作業相對單純,國外有的問題,不見得台灣也會發生。

【2013/11/26 中央社】@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352牧場 農委會查無用藥異狀 | 要聞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8320535.shtml#ixzz2ljIMDC4G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8320535.shtml


※延伸閱讀/
‧商業周刊聲明稿全文(2013/11/26)
‧商周「牛奶駭人」專題特區

媒體是吹哨者....

消費者自己心裡有數~

世界聞名的"吹哨者"史諾登,現在在俄羅斯

whistleblower Snowden

商周:未檢出不等於零檢出|焦點新聞|中時電子報

news.chinatimes.com

死亡時鐘快兩秒!癌症連31年十大死因之首-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

www.holstein.org.tw

Sue Cross: Cow's Milk is the Cruellest Drink: A Case for the Vegan ...

www.huffingtonpost.co.uk/.

Watch This and You Will Never Drink Conventional Milk Again

articles.mercola.com/

More Cows and More Milk Mean More Headaches - NYTimes.com

www.nytimes.com/

引用文章 商周牛奶檢驗 衛福部指佐證不足

引用文章 林杰樑妻子坦言:家人都不喝鮮奶

引用文章 商周聲明:我們要80分的牛奶


Milk Of Human Kindness Denied To Dairy Cows - Forbes

www.forbes.com/.../milk-of-human-kindness-denied-to-da...
2013/10/25 

Many U.S. governmental health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and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ave reviewed the issue and concluded that milk produced this way is safe for humans. Critics — citing the possibility of serious health risks — say that further testing is needed and that FDA approval of the drug was too hasty.

Bovine growth hormone and milk: What you need to know ...

www.babycenter.com

 

Study: Want more milk from cow? Get to know her - CNN.com

www.cnn.com

Dairy cows producing more milk than ever - The Local

www.thelocal.de

Milk s hidden additives - Today Tonight - Yahoo!

au.news.yahoo.com/

A genetically engineered drug called bovine growth hormone (BGH) has been given to 30 percent of U.S. dairy cows over the last five years to make them produce more milk. 

Is Cow's Milk Additive Safe? - Organic Consumers Association

www.organicconsumers.org

Health Concerns Raised Over Aspartame Additives in Milk | Healthy ...

healthychild.org/

Why Milk Isn't As "Natural" As You Think - Forbes

www.forbes.com

Dairy Cows Fact Sheet // Animals Australia

www.animalsaustralia.org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