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1/04 18:01:58瀏覽665|回應0|推薦3 | |
【自在禪詩】修道樂忘憂 (七絕/附回覆網友兼古典詩教學)
墨客悲秋人嘆老, 實非時歲令心愁; 能學孔子勤修道, 老至不知樂忘憂。
…………………………………………
[註]
1.時屆秋冬,於臉書常見悲秋、嘆老之詩文翰墨,或引古人作品,或今人自撰,余見之,頗覺可嘆,嘆世人之嘆也,乃有感賦詩以覺之。
2.後二句典出《論語.述而》: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格律用韻:七絕仄起首句不入韻,詩韻下平十一尤韻。平仄依今國語音。
…………………………………………
[網友回應與自在老師古典詩教學] ◎網友留言:
拜讀大作,意境非凡! 讚嘆之餘,斗膽略修,以正平仄:
墨客悲秋常嘆老 實非歲月令人愁 如從孔子勤識道 老至不知樂忘憂
敬請指教!
~~~~~~~~~
◎自在老師回覆:
1.我原句「墨客悲秋人嘆老」是述兩件事:「墨客悲秋」(文人詩詞)與「世人嘆老」(世俗人)。
2.我寫「令心愁」是強調「心」,有六祖惠能「非風動旗動,是汝心動」的心法意義。
3.第三句我寫「如學孔子」(後改能字),是學習孔子精神,未必隨孔子修儒學,佛道皆可學;閣下改「如從孔子」,則是追隨孔子之學而學;再者,閣下改「勤識道」,一來「識」仄聲不合律,其次詞語不通,識道即識也,沒有勤識道,只有勤修道。
吾作詩,用字皆嚴謹,無可改者。 謝謝賜教!
◎補充:
第二句原作「實非歲月令心愁」, 吾再改: 「實非時歲令心愁」,四時與歲月也。
~~~~~~~~~ ◎網友續留言:
「如學孔子勤修道 老至不知樂忘憂」
因學字為仄聲,修字為平聲 ,且位於第二第四字,對至字亦是仄字,忘字亦為平聲,故有平仄不相合之慮。 為學在於切磋,相互砥礪,故斗膽提出拙見,敬請見諒!
~~~~~~~~~
◎自在老師回覆:
1.我文中有註明,平仄依今國語音。 文字聲韻應隨時地而讀,非死守古音也。元朝早已沒有入聲字。現代只有部分方言有入聲字,國語沒有。中文系的文字聲韻學去修一修吧!
2.「忘」字本有平仄二音,隨其詩律而讀之。
3.你的平仄格律知識並不正確,建議找書、查網路資料再學清楚。
4.學詩,不要把平仄看作「鐵律」,應著重於思想情感之表達,與遣詞用字之穩妥。格律只是骨架,思想情感是靈魂,用字遣詞是血肉,如此乃成為「文學之詩」。 僅知格律不知其他,是死守骨架的骷髏也! 這是學古典詩應有的認識!
(本人中文碩士,古典詩多次得過全國獎之詩詞專業老師給你上課)
…………………………………………
[後記](2023.11.5.)
初學者學到一點皮毛格律,就敢隨便亂改別人的詩以合他認知的「格律」!拿一首古人不太有名的詩你看看!現在學詩者,只識「格律」不知「詩」,可嘆!
三千多年的中國文學史,詩詞「格律」的講究,是唐朝以後的事,故稱「近體詩」,唐朝以前的,就是「古詩」。
現代人學古典詩,只認「格律」不知「詩」,奉格律為「鐵律」,而不知格律以外的詩,實在是非常偏極狹隘的「井底之蛙」!
自在老師賦詩並解說 (2023.11.4.於自在精舍)
…………………………………………
◎圖:《論語.雍也》知者樂仁者壽 / 自在老師書(2020.10.29) ◎圖文原發表於「自在老師」粉絲專頁:(2023.11.4.)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Master/posts/829557505844782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