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前我到北京出差,在幾所大陸頂尖的高校參訪,並舉辦巡迴學術講座。公務之餘,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民生現象:原本名氣一般的慶豐包子鋪,自從2013年習近平親自到訪並且排隊點菜,與民眾比肩而坐,一起用餐閒話家常,引發大陸民眾的高度關注,慶豐包子鋪一炮而紅,人氣暢旺紅透半邊天。
爆紅之後,不僅展店迅速,連招牌都出現了英文標示。店鋪用了兩塊招牌,一塊有企業商標,鑲在外牆顯眼處,包子翻成steamed dumpling(蒸的麵糰;蒸餃),另一塊是木製牌匾,掛在門口正上方,包子譯為steamed stuffed bun(蒸的帶餡小圓麵包)。一樣的包子,卻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英譯,讓不諳中文的外籍人士一頭霧水,還以為是兩種不一樣的食品。
我這次講座的主題是《牛津英語詞典》裡的漢語詞彙,探討的就是「包子」這類中華文化特色詞的英譯。包子的英文,乾脆就用漢語拼音的baozi吧!《牛津英語詞典》在2005年就收錄了包子的音譯pao-tzu,迄今十年,而以當今主流的漢語拼音轉寫而成的baozi,越來越多的媒體都開始轉採此拼法,估計不久後,詞典就會體察到這個語言的變化,做出相應調整。
包子的英文baozi,已經獲得權威英文詞典的認可、收錄,然而許多人的心中依舊充滿疑慮,認為老外不會懂。這就有點倒因為果了,不懂,學就是了,否則我們人類一切的文明、知識的傳播與累積,不就都原地踏步了嗎?
台灣的鼎泰豐揚名海內外,它的招牌點心小籠包,英文菜單上就按漢語拼音轉寫,翻譯為xiaolongbao,雖然目前所有的英文詞典都還沒有收錄,然而一個有文化使命感的企業就該如此,把難翻譯、無法找到對應的文化特色詞,用拼音加以轉寫,勇敢自信地走出去。老外若不知其為何物,配上圖片影像,加以說明解釋,吃上一次,第二次不就懂了?
鼎泰豐可以,慶豐當然也可以。慶豐包子如日中天,應該可以順勢而為,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