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官僚語言
2007/08/16 14:46:16瀏覽1873|回應0|推薦5

  在探討組織溝通時,有一個重要面向鮮少為組織理論學者所觸及,那就是官僚語言(Bureaucratese)。針對官僚語言的奧秘,學者Weber曾作如下的評論:官僚總是將公眾排拒在外,以及隱藏其資訊......。波斯君王(Persian Shah)的財政人員亦曾運用預算的藝術來塑造他們的神袐科學,甚至還使用神袐的字體。另外,學者賀默(R.P.Hummel)亦認為官僚語言是種神秘語言,它本身有其密碼,局外人不易瞭解。再者,官僚亦是一種權力語言,其目的在於告知,而不是溝通。

  所以綜合上述學者對官僚語言的描述,可得知官僚語言具備了以下特質:
1.官僚語言屬於單向性質的語言:
  首先,官僚不願意也不會依人們的說法行事,人們必須聽從官僚,並且按照他們所想的行事,著名語言哲學家維根思坦(L.Wittgenstein)在論及「語言之死(The Death of Language)時,即曾指出:所謂溝通,意指起碼兩位人員以上之一種雙向的意義建構,而語言成為溝通工具的可能,端在於人類經驗的共享。相對地,官僚語言不是用來溝通,而是訊息的交待。此種訊息交待僅僅是由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所做的逐字型塑式的告知。再者,它還不必然由人類擔任,機器有時候亦可達到「通知」他人的目的。以此看來,於官僚的世界中,我們實被迫在一種極為陌生的語言環境中行動。

2.官僚語言常與人類歷史發生不對應的情況:
  當我們對官僚有所要求或請求時,典型的回答是:我們很樂意幫助你,但依規定你必須先回答一些問題,可是在回答問題的內容中,卻決定了你是否符合官僚體系判斷的依據。在其判斷的準繩下,官僚不但「官腔官調」,而且打從心底就要你閉嘴。而且,這套判斷依據,就是透過類比的推理(Reason By Analogy)來決定你是否成為官僚服務的對象。

  所謂類比的推理過程,即拿一件事與另一件事相互對照描摹以找出其相似之處,或經由比較過去的既定型模所產生。由於其參考點往往為一抽象和一般的方案,而非真實世界中人類具體和特殊的需求,所以它是不存在於現存的系絡之中,成為一缺乏系絡結構與實際脫節的政策方案或方案型模。此即官僚制度採取對事不對人、通案行事的典型。

  在官僚或官僚結構中,其言談常與人類歷史發生不對應的情況,使得意義從訊息中分離出來。例如,國內發生了八掌溪事件,國軍海鷗直升機近在咫尺,卻未出動,其理由是「2,500公尺以下的救難是屬於警政署空中警察隊的責任」,這樣的界定或思維,真是違背與踐踏了常人「救人為先、救難第一」的捨己救人精神。
  此外,官僚的責任分工,亦會讓官僚的角色與職責在達成目標上,囿於門戶之見,欠缺社會意義。例如,前紐約市政府官員就曾諷刺道:「假如公寓中出現了一隻老鼠,那麼,這是住戶督察的責任;牠如果跑進了餐廳,這就是衛生部門的責任;要是牠不幸再跑到外面的巷子裡死掉,那麼這就是公共管理局的事了。」像這樣的「官話」與職責的支離破碎,不但令人稱奇,而且還脫離了社會經驗。

3.官僚語言是種方案加強的實際,而非人類社會建構的實際:
  官僚體系既然重視類比的推理過程,並以政策或方案的型模作為行事的依據,所以其思維所呈現的,自然是抽象政策或方案的真實性,它越過了實際的真實。對任何一件事,官僚可能會不時的提醒我們必須注意且重視政策或方案模式所潛藏的趨力。也就是說,對官僚而言,他在意的是你必須遵守預定的方案,若不合方案模型的情節,就不會加以理會。

  所以說官僚體系下的實際,是種方案強加的實際(Reality-Imposing),而非人類社會建構的實際(Reality-Constructing)。

  關於上述官僚語言的狹隘實際,我們亦可藉由舉例得知官僚語言與社會語言的差異例證。例如立法院有關「現有及未來科技可不可以妥善且安全處置核廢料」的質詢,某立委問到:「核廢料是否真如行政院高層所說,現有科技仍無法處理?」原子能委員會其官員答稱:「原能會根據國外狀況瞭解,核廢料處理技術不是問題。以美國為例,設於墨西哥州的高放射性廢料處理場已正式啓用,並開始接收軍用核廢料。臺電核一、二、三廠產生的十七萬桶核廢料也都安全貯放在蘭嶼貯存場及各核電廠內。」

  對於這番的說法,另一立委即不滿的說:「你這樣講是不誠實的說法,話祇講一半。雖然核廢料處理技術沒問題,但我們現在還找不到最終處置場。」接著被問及處理核廢料的未來技術時,該官員宣稱:「預估未來的核廢料最終處置技術將比現在更為成熟,目前所擔心的問題,屆時都可迎刃而解。」

  這樣的一席話,又引來立委的反唇相譏:「你這麼說,就好像我跟我老婆說,等我退休以後買棟房子給她享福。但她嫁給我三十年,我不是被大學解聘,就是被抓去坐牢,搞政治又這麼多波折,我怎麼講她都不會相信。」

  從這樣的對話中,足可讓人瞭解行政人員在機關組織裡待久了,或基於職責或基於專業,而對問題產偏執的選擇認知,構築問題解決的「特定實際」。

  上述的探討,即在顯示官僚語言與社會語言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分野。一般而言,社會語言的特徵乃在彼此瞭解的系絡中進行人我之間的交談(具系絡性),其言論的流向是相互的(雙向或互惠的);再者,彼此的思考不是抽象的,而是真實生活具體經驗的結果。相對地,官僚語言卻是無系絡性的、單向的以及以抽象型模為依據的。

  茲將此兩種體系的言論與思維模式對照比較如表1所示:
       表1 官僚體系和社會的言論和思維之比較  

官 僚 體 系

社     會

(1) 單向的。

(2) 附加實體的。

(3) 因果的(系絡的)。

(1) 無因(無系絡)。

(2) 互惠的。

(3) 共建實體的。

(1) 類比的。

(2) 以抽象模型為依準。

(3) 特殊的。

(1) 具普遍性的。

(2) 具體的。

(3) 沈潛於經驗中。

       資料來源:Hummel,1994:160-166;林鍾沂,2001:345
  
  為凸顯官僚語言的扭曲特性以及其背離了一般語言的規則與規範,在此可引用溝通理論大師哈伯瑪斯(J.Habermas)所建構「理想的言談情境」(Ideal Speech Situation)典則,進行檢視。在理想的言談情境下,我們通常試著要別人做到:
  (1)說得可以理解(可理解性):即不要令人難懂或口齒不清。
  (2)說得誠信(真誠性):即提出善意的表達,而不是有意操弄、誤導或愚弄聽眾。
  (3)說得正當(正當性):即說話合乎系絡,例如我們不能期待一位建築師作好《聖經》的解釋;同樣地,亦無法期待一位傳教士提出建築規劃的發展。
  (4)說得真實(真實性):即我們能夠相信所談的內容合乎真實的真相,並有證據加以支持,而不致被資訊所誤導。

  若以上述的四種實用溝通典則來檢討官僚語言的行動,基本上會呈現如下的問題:
  (1)官僚的溝通是否能該人瞭解?尤其是專門術語的使用是否令人摸不著頭緒?例如,諾貝爾物理學得獎者費曼(R.P.Feynman)對太空梭挑戰者號發生爆炸所進行的委員會調查報告,提出了質疑,並指出其頭字語(Acronym)對局外人造成極大的溝通障礙。Feynman針對委員會調查報告指出:首先,我們必須學會第一件事,是要瞭解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使用的頭字語:”SRMS”代表固體火箭動力器,大部分由「固體火箭推進器」”SRBS”所構成;”SSMES”代表太空梭主引擎,它們燃燒”LH”(液氫化合物)和”LOX”(液氧化合物),然後儲存在”ET”(外槽)。在這裡每一活動均被縮寫。不僅如此,實際上每一個活動均有一頭字語,所以他們說:「我們會給你們一本關於頭字語的字典,如此你可就簡易多了。」

  (2)組織溝通是否具高度的透明性?是否存在利益或財務的連結關係和網絡?是否隱瞞或壓制感情和意向的表達?例如,由臺灣電力公司來從事核電開發的說帖,就如同大學國父思想課程的存廢問題由三民主義研究中心或老師來主導,完全不能取信於民。
    (3)組織是否不當地利用其專業地位?或強詞奪理的辯解?或漠視不理?或專業的宰制?例如,「臺灣哪裡不死人」、「相信專家、專業第一,民眾不必過問」、「你最好依照此一設計,否則後果自行負責」、「廢核四沒有違法的問題,衹有賠償的問題」、「富者比貧者更不容貪污」、「法定預算之執行與否係屬行政裁量權,預算案經立法院通過後,便表示立法院授權,至於行政院怎麼執行,立法院管不著」。像這樣的語言,實違背了社會的道德基準和常理,焉能獲取民眾的信賴?

  (4)組織是否刻意保留資訊而隱藏實情?或將需求作一錯誤的表達?在一般印象中,外交官常被認為是最大的謊言者,而在組織中也常有類似的情況:如「核能電力是世界上最便宜、最無污染的發電方式」、「核能發電是技術問題,相信專家」、「股市下跌,不是信心的問題,而是錯在經濟不景氣,全球股市下跌的影響。」甚至,在基層金融專業出現層出不窮的問題時,財政部卻信誓旦旦地說:「我們的基層金融穩健得很,沒有大問題。」雖然我們不願說行政官員在睜眼說瞎話,但是他們總在保留若干資訊,不向民眾公布事實的全部真象,讓真相能夠浮白於世。

  另外,學者佛瑞斯特(J.Forester)更利用上述J.Habermas所建構的四種溝通典則針對官僚中的個人溝通、組織溝通以及政經結構溝通之種種扭曲,繪成如表2所示,足可提供官僚語言的另類想像,而讓我們細嚼品評。

          表2 生活經驗所面對的溝通扭曲

實際的層次

實際溝通的典則

可理解性

真誠性

正當性

真實性

面 對 面 的

溝 通 扭 曲

★曖昧不明;混淆不清;欠缺理解。

★「它究竟是什麼?」

★欺騙;不真誠。

★「我能夠信任他嗎?」

★意義遠離了系絡。

★「這是對的嗎?」

★錯誤表達。

★「這是實情嗎?」

組  織  的

溝 通 扭 曲

★因為使用專門術語而將大眾加以排除。

★「它意指什麼?」

★冠冕堂皇的保證;假性關懷;隱藏動機。

★「我們能夠信任它們嗎?」

★不加理睬;強詞奪理的解說;專業的宰制。

★「它能被合理化嗎?」

★資訊的保留;責任的不明;需求的錯誤表達。

★「這是實情嗎?」

政治 - 經濟的

溝 通 扭 曲

★神秘化、複雜性

★「你是否想過他們瞭解箇中的意涵嗎?」

★公善的操縱。

★「那是他們的立場。」

★欠缺責任;透過華而不實的巧辯而非積極的參與所進行的合理解說。

★「是誰說了這些話?」

★政策可能性的模糊、保留或誤導;意識型態的聲明(如國營事業總是無效率的)。

★「那些是他們從沒有告訴我們的訊息?」

         資料來源:Foreser,1989:150;林鍾沂,2001:348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YiChing&aid=116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