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03 08:51:34瀏覽548|回應0|推薦4 | |
◆ 人應該要支配習慣,而不能讓習慣支配,一個人若不能去除自己的壞習慣,就會變得一文不值。 ◆ 習慣能改變命運;改變的過程一定會有痛苦產生,但成果卻是輝煌的;改變自己要從小處做起,好的習慣終將吸引成功。
很多父母感慨,從小到大將孩子拉把長大,捨不得他們做粗重的工作,捨不得打也捨不得罵,孩子病了一定在第一時間送醫治療,卻在自己生病需要照顧的時候,盼不到孩子主動倒一杯水,說來就傷心!更有許多父母感嘆,自己對孩子的體貼照顧與責任感,在教養的過程中似乎沒有傳承到孩子身上,為什麼會這樣?難道是父母沒有將這樣的信念傳達給孩子?為什麼孩子沒有接收或學習到這樣的觀念與行為?這些我們視之為「好習慣」的東西,為什麼在孩子身上看不見? 另一方面,如果你曾經有過下列這種感慨或曾經做過、聽過這樣的對話,你的孩子可能已經有不夠獨立、依賴、缺乏責任感、不孝順、任性、冷漠、抱怨、拖延、害怕失敗、生活沒有目標、浪費、不知節制、懶惰、草率等壞習慣,而這些壞習慣一旦養成,對於未來的影響可是相當深遠的。 1.曾對孩子說:「家事別做了,功課要緊。」 2.曾對孩子說:「功課這麼多,我來幫你做一些。」 3.曾對孩子說:「學校的打掃工作太累了,我們請假好了。」 4.孩子曾說:「明天我要穿體育服上課,快幫我洗好燙好,明天才能穿。」 5.孩子曾說:「明天要交的功課好多,我明天要請假。」 6.孩子曾說:「拜託幫我想個不用交作業的藉口。」 北歐國家的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讓孩子一邊上學一邊打工,如此一來,可以兼顧學業,還能培養一技之長或謀生能力,工作能力也因此獲得提升;日本父母習慣灌輸孩子一種獨立觀念,希望孩子不要成為他人的負擔,最好能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甚至自己打工賺錢以便獲得生活所需;台灣父母多半習慣將孩子保護於自己的羽翼下,總認為孩子年紀小,在個性養成與生活規律的要求上習慣手下留情或認為「等孩子長大後再說吧」,因此容易養成被溺愛、霸道或個性不夠獨立的孩子,同時不知不覺中養成孩子懶散、缺乏責任感、浪費、任性等習慣,這些習慣潛移默化後,間接變成父母管教上或孩子成長中的絆腳石。 所幸,年輕一輩的父母開始明白—教養孩子要從小做起,從日常生活與行為中學習並養成好的習慣,而習慣與個性的關係則是息息相關的,好的習慣容易形塑出好的個性與行為模式,相反地,壞的習慣則容易養成不好的個性與行為模式,習慣所產生的影響力伴隨著我們一生一世。 什麼是「習慣」 哲學家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心理學則將習慣定義為: 1.原意為一種運動模式或身體反應,但不侷限於此,一般人普遍認為屬於認知上的、情感上的與知覺上的習慣都包含在「習慣」的定義中。 2.對藥物的依賴或成癮。 3.某些經過重複而變成自然且固定的活動模式或行為方式也叫做「習慣」。 4.某種天生的或物種特有的行為模式,如狒狒等動物的特徵性行為模式。 習慣與人格的關係 心理學家對人格描述有五種類型: 1.開放性:如審美觀、情感力、想像力、創造力與智慧等。 2.責任心:如盡職、成就、自律、公正、謹慎、節制等。 3.外傾性:如社交、活躍、冒險、熱情、樂觀等。 4.宜人性:如利他、謙虛、率直、信任、移情等。 5.情緒穩定性:如脆弱感、焦慮感、衝動、壓抑、敵對等。 人格的形成和遺傳與後天有關,後天因素包括教育與生活環境等,而教育與生活環境對習慣的影響程度頗大。習慣與人格互相影響,年紀越小,習慣對人格的影響越大,年紀越大,人格對習慣的影響則越大,因此,習慣的養成時間越早越好,年幼的孩子可塑性強,想要培養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最好從小開始。 好習慣一生受用無窮 好習慣能改變一生,達爾文認為,規則與規律是一種良好習慣,他曾說:「我的生活就像鐘錶一樣有規則,有一天,當我的生命停止,鐘錶就會停止不動。」青少年時期學習狀況的好壞,20%與智力有明顯關係,80%則與興趣、習慣、信心、意志與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關,習慣的重要性則凌駕其他因素之上,這也是古往今來功成名就者或在各領域有所成就者所擁有的重要成功特質。不少教育研究專家也一致認為,「好習慣是成功的基礎。」所有的習慣從出生開始便不斷地成型與累積,如果父母從小就能協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接近正面訊息、遠離負面訊息,透過不斷地調整與磨練,尊重孩子的差異性與特色,努力啟發孩子的潛能並有效增進親子關係、化解親子衝突,等於是給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未來將受益無窮。 有一天,如果你不小心撿到阿拉丁的神燈,神燈答應賜你一個與孩子有關的願望,你會許下什麼願望?是希望孩子家財萬貫、功成名就;學富五車、才高八斗,還是平安健康、人生順遂?老一輩的父母這麼說:「希望孩子命好」,新一代的父母這麼說:「希望孩子習慣好」,因為習慣好才可能帶來成就、財富、健康、貴人與機會,才有可能「命好」!如果你是具有憂患意識與前瞻性的現代父母,對於孩子的教養可能會秉持著「給他魚吃不如教他如何釣魚」的態度,積極培養孩子未來進可攻退可守的「謀生與處世技能」,不過,能讓孩子順利「釣魚」的技巧是什麼?以下10種好習慣是培養「好命」孩子的葵花寶典,為人父母者千萬別忽略。 孩子該學習的10大好習慣 ■ 閱讀力 ■ 專注力 ■ 誠實 ■ 理財能力 ■ 社交能力 ■ 勤勞 ■ 責任感 ■ 時間觀念 ■ 節儉 ■ 自信 可喜的是,年輕一代的父母普遍贊同並樂於執行孩子的養成教育,他們認為,有些生活態度與技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如理財能力、做家事的習慣與能力、閱讀力、專注力、社交能力、自信、誠實、勤勞、責任感、節儉與時間觀念等,如果可以從小培養孩子養成這些關鍵好習慣,孩子長大後,自然可以憑藉著這些好習慣培養出更多的生存與處世能力,這些關鍵好習慣才是真正的「傳家寶」,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有句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孩子的父母。」如果為人父母者能摸索出正確的家庭養成教育內涵,就能樹立正確的教養態度,孩子在健康的教養環境下,才能發展出健全的人格、思想與行為。 百年之後,你想留給孩子哪種遺產?是三輩子吃穿不盡的金銀財寶、轎車洋房、令人稱羨的顯赫家世,還是從小培養他有價值的人生好習慣?如果你還沒有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今天開始可以好好想想了
本文摘自YouCare Magazine<給孩子10個好習慣> 作者/蔣榮玉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