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養生從「養心」開始
2011/01/13 08:35:10瀏覽439|回應0|推薦1

作者/蔣榮玉

在西藏高冷、蔬果種類少的自然環境下,要達到現代人常說的食療養生是比較困難的事,但他們卻能在那樣的環境條件下發展出獨特的養生法──從心靈面著手!多數藏人都信奉佛教,因此對於心靈層面的發展與自我要求也相對較高,而藏人長期浸淫在完整藏醫學理論中,對於五行均衡下的整合作用知之甚詳,同時他們將身、心視為矛盾的統一體,彼此獨立卻互為因果。

(唯有陰陽調和才能讓生命圓滿,身體健康,這點與中國人所說的「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意思相仿。)

陰陽調和,生命圓滿    

西藏傳統醫學認為,人的生命是一個複雜的整體,始自陰陽合一,在生命活動中,陰陽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單獨存在,唯有陰陽調和才能讓生命圓滿,身體健康,這點與中國人所說的「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意思相仿。西藏醫學也認為,除了物質需求外,少不了精神層面的調和,而心靈層面的調和更甚於身體保養,可見藏醫對養心的重視,因此,古西藏的養生益壽法之一──精神調養術便受到醫界及一般民眾的重視。   

心理控制精神活動,包括個性、思想、人生信念、道德觀、生活情趣、慾望等,古人把這樣的心理活動稱之為「神」,用於心理養生方面就稱為「攝神、調心」,而心理活動與生理活動息息相關,良好的心理狀況會使精神更愉悅,相對地生理功能也會更好,相反地,如果心理狀況不佳,就會破壞或降低人體的生理功能,影響健康,甚至引發各類疾病,因此,養生必須先從養心開始。 

健康之道:養心為上 

西藏醫學認為:「心臟是五門靈通行的孔道。」意即,心是靈魂八識通行的孔道,關係著性格與思維,一個人是否具有自持自重、辨別事情輕重等能力與情緒控制息息相關,因此他們認為,引發心臟病的主因可能與情緒上產生發怒、思慮過度或突然地悲痛、驚嚇、恐懼有關。如此看來,心理對生理的影響確實不容輕忽,養心才是根本之道。

   

事實上,古人在談養生時,不只從養心談起,更從修身、道德面切入,因此有「養生必先養德」的說法,《中庸》更記載了孔子所說的:「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由此看出古人對於道德的重視,而西藏醫學家宇妥•雲丹貢布也提到,「對人應心力正而義廣胸懷,常懷慈悲賢良菩提心。」說的就是養心的概念。

  

為什麼養生要從修身、道德面著手?有句話說:「養生先養德,德不修則壽損。」如果不重視德行修養,即使研究各類營養學、使用各種防治法、修心理學課程,都是不足的,因此,藏人在他們的《佛說養生經》中明確地提到「養生先養德」對於長壽、減少疾病的重要性。西藏醫學聖典《四部醫典》中提出:「足智心胸善坦蕩,信誓旦旦品貌亦端詳,勤於本業人道又賢良。」文中說明養生首要建立明確的生活志向,與古人認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態度是相同的,人心怠惰則百骸俱怠,養生的目的在於預防疾病、延年益壽,進而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實現人生價值,但若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生命便失去價值或變得沒有目標,無所事事便容易失去鬥志,這是養生大忌!

(藏醫養生學中提到「天人相應」的調解飲食法,特別強調養神、養德、養性和養心的重要性。)

天人相應,身心和諧

缺乏道德、唯利是圖的人,言行上不以道德為考量,人生只知道追求私利,胡思亂想,就無法安寢,長久容易造成神經系統的問題,即使飲食上吃得再好也無法延年益壽,反而容易加速身體衰老,而大腦若無法休息,身體各系統就會失調,導致免疫力下降,便容易受疾病侵擾。而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人,因為常保平靜,人生態度樂觀進取,在思想上是愉悅而自在的,輕鬆愉快的心情可以使身體機能正常運行、均衡發展,沒有外來刺激的干擾,就能促進體內分泌更多有益激素、酶類及乙醯膽鹼等,讓身體達到最佳狀態,進而能提升抵抗力、增加抗癌能力,達到健康與長壽目的。 

   

藏醫養生學中提到「天人相應」的調解飲食法,特別強調養神、養德、養性和養心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心性養生是健康的保證,情緒的調整也非常重要,切勿過於悲哀、憤怒或憂慮,這些情緒容易導致早衰與精神耗損,對於養生毫無助益。美國醫界人士認為,心靈的不健康容易導致胃酸過多,引發潰瘍等腸胃道疾病,臨床證實,約有88%的民眾由於不良情緒影響而容易罹患胃病、噁心等病症,心腦血管、內分泌、消化、精神和神經系統的發病率也急劇上升,這些疾病都與心理不健康有關。長期處於消極情緒下,一旦超過所能承受的限度和人體自身調節的範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便會受到抑制,削弱人體免疫功能,使五臟六腑、氣血功能紊亂,因而誘發各類疾病。由此看來,為了養生與健康,不論是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緒都應該儘量避免。 

傳統藏醫強調的養生六法 

一、行善積德,心無罣礙,涵養飽滿精神,安神益志,福澤綿長。

二、保持心情愉快,心胸坦蕩無憂;五官保持靈敏,心思敏銳但避免過度操勞。

三、注意修行,凝神專一,形神合一,練神還虛,衰老不易。

四、順應自然,洞悉生命循環之理,人體的小宇宙應該順應天地宇宙的大宇宙而運轉並獲取能量。

五、長壽祕訣從日常養生做起,起居有節,飲食有度。

六、精神養生勝於一切,自然融合宗教、生活與養生概念,靈魂受到滋養後,身體才得以成長茁壯。  

本文摘自《西藏感官養生書》 凱信出版

( 知識學習健康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