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0/08 08:18:00瀏覽347|回應0|推薦0 | |
採訪撰稿/蔣榮玉
習於以文字澆灌心靈的文字工作者好比煉藥師,以文字入藥,療癒世間男女的情感與生命,而詩人更是當中的佼佼者,總是能夠以精煉簡約的迷人詩句抒發濃烈的情感,撼動人心。印尼文壇中詩齡最長的莎萍從1953年始創作迄今,出版過9本詩文集,他的作品深具感染力,印尼文壇對他的評價之一是:大膽揭露社會黑暗、專制與暴戾面,是一位具有正義感、正直、有血性的詩人,他,來自金門。
週歲離鄉 印尼尋父 莎萍本名陳喜生,1935年12月出生於金門縣陽宅鄉。陳父名祝仲,五歲時父親亡故,家貧沒錢唸書,後得舅公資助,唸了二年私塾;陳母姓蔡名秀雲,小陳父五歲,金門沙尾鎮人。莎萍說,母親嫁給父親後數月恰逢世界經濟危機,「因為舅公急電催促,父親便啟程南下,我週歲才隨母跟水客南來與父親團聚。」當年隨母出海尋父的莎萍對金門是沒有印象的,「對金門的熟悉,是從父親口述而來。」
落腳印尼後,陳父做雜役粗工,靠每月卅印尼盾工資維持家計,陳母則負責料理家務。莎萍是家中長子,兄弟姊妹共七人,家中食指浩繁,陳父擔心未來孩子們的教育費用不足,於是決定自己出來闖天下,「父親買了一部腳踏車,到處蒐集瓶罐麻袋,累積資本後一路從推銷員、跑單幫、收土產楜椒、樹膠、燻煙片、搞輸出做起,可說是白手起家。」
莎萍有兩位弟弟,四位妹妹,家裡只有他喜愛文學,1958年巨港中學高中畢業,1961年夏門大學華僑函授部中國語文系畢業,他的創作之路得從1953年說起。他回憶,那時適逢二戰結束,日本投降,華校重開,一天,從雅加達寄來了兩箱書籍,他讀了革命學者沙平的著作《少年航空兵》,「後來我才知道他是名報人胡愈之,『沙平』是筆名。我在巨港中學時,校長因為意識形態的問題被驅逐出境,義憤填膺的我寫下《懷念》一詩,發表於《小新報》。那是我在媒體上所發表的第一首詩,當年用的筆名就是『莎萍』,紀念我看的第一本書,將作者的筆名沙平加上草字頭,成為自己的筆名。」(更多內容)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