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8/05 17:27:45瀏覽1126|回應0|推薦9 | |
2012-08-05 今天去看了舜任老師的個人畫展,他是台灣第一位進入義大利翡冷翠(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修復 文藝復興繪畫之父喬托- Giotto di Bondone (1267~1337)及巴洛克時期大師Bernardo Strozzi (1581~1644) 畫作的油畫修復師。 我跟他的相識,是段奇妙的緣份。起初,是蔡老師在徵助理,而經由學姊的介紹,我聯繫上的老師,原本很開心能夠有合作的機會,但因為個人的因素,最後無法共事。 我沒見過他,也只透過電話幾次聯繫,但從話語之中,我可以感受到,老師是個溫暖的人。得知老師要辦個展,我想都沒有多想的,決定不論如何都得前往參與。今天,利用下午的空檔,前去展覽的畫廊,找了很久,就在巷弄之間佇立著,小小的畫廊門前,擺放了許多前來祝福的朋友們送的花籃,為幽靜的小巷,增添了些許的熱鬧氣氛。在門口,站了兩個前來看展的朋友,他們不曉得今天是否可以參觀,原本要放棄離開了,就在我出現後,決定問問是否有營業。輕輕的推開門,發現是可以進去的,在過了一會兒,才有一位女士從裡頭走出來,並歡迎我們的前來。 我們各自靜靜的欣賞著畫作,沒有巨幅的作品、誇張的筆法、繽紛的色彩,只有一張張靜靜掛在牆上的速寫圖畫,我沒有花很長的時間品味他們,可是卻能從一張張的作品中,得到感動,細細的筆觸,觸動著我,那一點一點堆積出來成品,讓我看到了老師內心的世界,細膩而沉穩。我情緒激動的落下眼淚,想起來之前看到的一段話,他那樣的說著:「修復最重要的是不能超越原作者,你必須壓抑自我、找尋該有之物。」簡單的一句話,卻道出了修復者的內心世界,那種與真實自我相衝突的狀況。我的激動,是因為我看見了那股勇往直前的勇氣,他守護著古畫作,讓他的價值代代相傳下來,而內心的另一個他,卻透過一張張的速寫,展露出來。他是一股純粹的力量,我細細的品味著。藉由舜任老師,我得到了感觸,就是我必須學會更勇敢,真的很感謝。 原本我打算多待一會的,想見老師一面再走的,但坐在椅子上的我,無法停止內心的激動,考慮了一下後,決定先行離開,我希望等到我比較勇敢了,再見見他。 ============展覽介紹=========== 窗 La Finestra – 修復師蔡舜任個展 La Finestra - La Mostra di Leo Tsai 2012/8/4~2012/9/15 『總要有一個窗口,可以看外面,也看自己。』--蔣勳 06.17.2012 Ci vuole sempre una finestra, per guardare l'esterno, ma anche per riconoscere se stesso - Xun Chiang 【展覽訊息】 期間 Duration: 2012/08/04 ~ 2012/09/15 主辦 Curator: 尚畫廊 Gallery Sun 地點 Location: 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304巷55號 No. 55 Jian Guo S. Rd. Sec.1, Alley 304 SUN Gallery 電話 Tel: +886.2.2325.7733 / 0956.507.857 時間 Time: Mon.~ Sat. 11:00 ~ 19:00 --------------------------------------------- 開幕茶會 / Inaugurazione / Opening Party 日期: 2012/08/04 Sat. 時間: 15:00~17:00 -------------------------------------------- ※主題講座: 《修復光影記憶的旅行者》 主講人:蔡舜任 日期: 2012/8/11 Sat. 時間: 15:00~17:00 ◎人數上限為30人, 意欲報名請洽尚畫廊 -------------------------------------------- 【畫家簡介】 蔡舜任 Leo Tsai// 油畫修復師 現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助理教授,過去八年在歐洲、美國、中國不斷工作旅遊,是台灣第一位進入義大利翡冷翠(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修復 文藝復興繪畫之父喬托- Giotto di Bondone (1267~1337)及巴洛克時期大師Bernardo Strozzi (1581~1644) 畫作的油畫修復師。於2009年進入荷蘭林保省修復中心SRAL,修復荷蘭國家典藏品。2010年由荷蘭 De Pont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in Tilburg, The Netherlands 指派至上海世博荷蘭館擔任藝術品裝置修護師的工作, 2012年回台任教並繼續修復工作及繪畫創作。 【展覽簡介】 《窗 La Finestra ~ 序 》 蔣勳 舜任是我在東海美術系最後的學生。 他找我指導畢業製作,那一年我只收了他一個學生。 他畫炭筆素描的樹林,很大,整捲紙從天花板垂到地面。 舜任帶著口罩,爬在高梯上,擦擦聲起,炭筆灰煙四處飛散。 樹林幽深陰暗,不像他年輕生命應該有的沈靜深邃。 畢業當兵,舜任跟我談到去歐洲進修。 我不太特別暗示學生應該學什麼,但是或許是最後一年吧,我突然想到翡冷翠,我說:舜任,去翡冷翠吧。 舜任真的去了翡冷翠,學古畫修復,一學學了好多年。初去時很苦,沒有朋友,第一個冬天生病,靠一位日本廚師熬粥治癒。 我去翡冷翠看他時,已是第三年以後,他很適應環境了,有了信心,帶我去看他師傅。歐洲傳統老作坊的師徒關係,現代大學完全沒有了,台灣更是丟的乾淨。我很高興舜任在這樣人文豐厚的老成作坊傳統中成長學習。師傅交給他的絕不只是修一張古畫,而是認識一種手工作業的深厚傳統精神吧。 我記得他的師傅握手時的力量與溫度,現代文化恰恰少了這種人的厚實,越變越趨澆薄尖刻。 舜任也從修復一張舊畫裡學到謙遜,內斂,沈靜。那也恰恰好是一開始就誇張自我表現的藝術教育完全流失的品質。 沒有比好好認真去修復一件古畫更好的學習機會吧。看著舜任一筆一筆恢復一張古畫色彩筆觸時專注謹慎的神情,我知道他學習到了最好的歐洲傳統。 有一天他興奮地告訴我跟師傅去修了一張喬托Giotto,我忍不住“哇”了一聲,簡直有一點忌妒了。 他在電腦裡一點一點放大,給我看喬托原作修復前與修復後的局部。 我知道舜任的創作也因此有了最好的學習,回到了文藝復興人文精神的原點。 回台灣一段時間,有時飛去美國修畫,有時飛去荷蘭,也接了上海世博荷蘭館的工作,舜任越來越忙碌,他更投入台灣古畫古蹟的修復工作,也在大學教授修復課程。 我提醒他要有自己的時間,不要在工作裡停不下來地奔波。 舜任於是整理了在歐洲創作的一組作品,尺寸不大,都是從窗口望出去的風景,也有翡冷翠古城的一些雕像速寫。 我想:La Finestra–”窗“–在歐洲文學藝術裡一直是隱喻,也是象徵,窗內窗外,寂靜的異鄉午後,舜任曾經如此觀看風景,也如此面對自我,這樣一次小小的展覽是舜任重新找回自己創作的起點嗎? 我重回巴黎,在四十年前走過的街道走著,想念起那些歲月在窄長的老式窗口竟看窗外的寧靜也想起臨行時舜任給我看的那些即將展出的畫。 總要有一個窗口,可以看外面,也看自己。 2012年06月17日 巴黎蔣勳 ~歡迎想透過畫作這扇窗口、
看看世界、也看看自己的朋友 一同蒞臨~ |
|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