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北捷的民意論壇部分(2)
2012/03/03 20:36:39瀏覽126|回應0|推薦0
多Y形減人潮 線線通臺北車站【聯合報╱劉家焜/資訊業、臺北捷運公司前副段長(新北市)】

臺北捷運中期路網完成,路線分家之事最近吵得沸沸揚揚,筆者曾做過捷運臺北車站轉乘問題之研究,提供大家參考。

臺北車站包含臺鐵、高鐵、長途客運站等,是非常重要的運輸樞紐,若未來路網拆家,除影響通勤族外,對觀光及其他三鐵轉乘旅客必須拖一堆行李,花費更多時間消耗在旅行及轉乘之中,路線分家不能帶來更多的益處。

以路線運轉分析,可採行多Y形路線,讓線線通臺北車站,同時又可減輕臺北車站的轉乘問題。

路線安排的規畫,可調整成淡水—經臺北車站—信義、石牌—經臺北車站—新店、新店—經北門—松山、南勢角—經忠孝新生—新莊、忠孝新生—蘆洲、南勢角—經臺北車站—昆陽、永寧—經臺北車站—南港展覽館(或東延汐止)。

上述規畫的路線優勢在於,除了新莊線外,條條可通臺北車站(新店—松山可由北門站接駁),南轉東之旅客也不需下車就可以直達東區,因此現行大部分旅客可以不用改變轉換車模式,臺北車站可留下更多空間給其他三鐵轉乘之旅客,減少過多的轉車趟次。另外與機場捷運接軌,觀光遊客可由臺北車站下車後,一趟車直達西門(永寧線)、饒河夜市(松山線)、士林夜市(淡水線)、通化夜市(信義線)、師大夜市(新店線)、樂華夜市(南勢角線)、南雅夜市(永寧線)等;同時,一趟車程也可串起諸多觀光商圈。

由於多Y形車數需求較高,路網目標應設為尖峰五分鐘(重疊段二點五分鐘),離峰八分鐘(重疊段四分鐘),車量需求數可由行駛里程估算獲得。除了採購車輛數外,欲增加額外運轉車輛數,一為改善捷運公司尖峰備用留車情形,增加運輸之能量;二因臺北都會區尖峰流向皆有單向性問題,若以不對稱班距運行,可增加尖峰流向密度,以克服車量數之不足。

多Y形行車模式,將考驗系統號誌穩定度,及大幅增加行車調度的困難性。以捷運公司人力素質及維修實力,應可負荷。

惟多Y形路線的缺憾,就是新莊線原先於忠孝新生站之袋形軌取消建置,減少了調度及應變的籌碼。透過大眾腦力激盪,相信可找出最佳的解答。

捷運未來的目標,應該設為每日三百萬人次運量,同時往十元票價邁進,可吸引大量機車族及汽車族轉換,以大眾運輸為主要交通工具,節能減碳又節省民眾開銷,不失為另一項成就。


捷運路網規劃 專家籲市府說清楚  2011-12-08 06:01〔自由時報記者蔡偉祺/臺北報導〕

臺北捷運二期路網規劃近來引起民眾關注,但議題延燒兩週,臺北市政府卻無法對外說明清楚,甚至市長郝龍斌前天還對外宣布早已規劃好的二期路網是「未定案」,讓許多曾參與臺北捷運規劃的官員、學者「看不下去」。前臺北市捷運局長范良銹就在臉書上呼籲,市府應該趁機會「說清楚、講明白」。

前北市交通局長︰3大原則 兼顧便利性

前臺北市交通局長羅孝賢昨天接受訪問時指出,臺北捷運路網規劃有三大原則,第一是「流量大的儘量直達」;第二則是「最多一次轉乘」;第三個才是「多點轉乘」,未來捷運二期路網陸續通車後,「淡水—信義」(紅線)、「新店—松山」(綠線)和「中和—新蘆」(橘線)陸續回歸「正軌」,其實整體路網會有更大的便利性。

羅孝賢說,現在的捷運淡水線、新店線因要容納南勢角往北投方向的列車,必須間隔發車,班距無法縮短,要等上六、七分鐘,若按原來設計,捷運東門站通車後,南勢角回復和新莊、蘆洲串連為橘線,班距就可以跟著縮短,從七分鐘縮短至兩分鐘。

另外,民眾抱怨無法從中永和地區直達臺北火車站,羅孝賢也認為,未來中永和地區民眾雖需在古亭站轉乘,但所謂的「轉乘」,只不過是下車走到對面月台搭車而已;若是前往東區,則可以直接搭到忠孝新生站轉乘板南線,比起現在要在臺北火車站上下樓層、人擠人,其實更方便,也會省下更多時間,票價還可能因里程縮短,變得更便宜。

羅孝賢強調,捷運路網雖是廿年前的規劃,放在今天來看,仍然是正確,尤其L型的路線創造許多不同的轉乘點,從完整的路網來看,未來不管要到哪裡,幾乎都只要一次轉乘即可,對廣大捷運族來說,真的是更方便、更省時。

羅孝賢說,臺北市政府處理這次「捷運分家」的決策過程,他並沒有參加,因此不清楚,也不批評,但他提醒,「不要忽略民眾的智慧」,民眾習慣確實不易改變,但只要將相關指標系統做好,以最淺顯、明白的方式對民眾說明改變,相信多數民眾都能接受。


短評-捷運是該分流了

2012-02-26 01:07 中國時報 【本報訊】

臺北捷運最快二月底要公布路線調整方案,民眾幾家歡樂幾家愁,傳出了不少抱怨聲音。可是,看看天天擠到爆的臺北車站,真的不能不作疏散了。

目前的規劃是在東門站通車後,把中和線與淡水線分家,改連接新蘆線。但如此一來,中、永和民眾要到臺北車站或臺大醫院,都得要在古亭站換車,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一趟就到目的地。常到這兩個地點的旅客於是大為不滿,老人家尤其擔心換車時在車站迷了路。

如果切身方便受到影響,民眾當然會不高興,但是坦白說,現在捷運臺北車站裡頭實在太擠了,由於是主要路線交會點,許多民眾必須在這裡換車,又是三鐵共構,來往旅客非常多,尤其是尖峰時間,簡直像打翻了的螞蟻窩一樣,密密麻麻亂成一團,到了瀕臨危及公共安全的地步,在裡面迷路的更是大有人在。

捷運臺北車站現在就已擠得讓人受不了了,如果新路線再通車,還會增加許多原本不搭捷運的新乘客,擁擠程度勢必雪上加霜。在這種狀況下,讓臺北車站的人潮分流,務實來講,是必然要做的事。既然分流,就一定會讓有些路線改接到其他車站,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其實臺北捷運班距很近,幾分鐘就一班,換個車也不是超級難事。說不定,當人潮分散之後,乘客會發現省了擁擠排隊的時間,反而更加便利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verMars&aid=617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