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北捷的民意論壇部分(1)
2012/03/03 19:44:14瀏覽226|回應2|推薦1
北捷路線變動 折磨通勤族【聯合報╱潘明輝/高中教師(花縣吉安)】 2011.12.03 01:44 am

報載臺北捷運路線明年將有重大變動,比對了新舊路線後,不禁感慨這項規畫大開倒車,忽略沿線所有居民行的權益,將使居民大大賠上荷包與時間。

臺北車站為臺北對外交通的總樞紐,設計者若追溯過去捷運規劃的理念,應不忘其初衷,在於聯繫台北南北兩端與東西兩端,因此設計了淡水新店線為主要縱軸,板橋南港線為橫軸,交會於臺北車站,以提升臺北盆地對內、對外交通的暢便。

設計者理應結合次要節點,以最短時間、最高效率輸運旅客出入,達到國際化的水準才對;不在原有路線上更添巧思,增加通勤效益,反而硬生生切斷原本暢通無阻的縱貫、橫貫主軸,犧牲大眾行的利益。不僅違反了「條條大道通羅馬」的方針,也使得周遭原本暢通的節點如古亭、中正紀念堂,出現一堆轉車者,更加人潮洶湧,增添負荷。

影響所及,皆為人口、住宅密集的新店、中永和地區,所有欲搭乘臺鐵、高鐵出入中南部、東部的旅客,將因此大大增加轉車次數與繁瑣程序。

過去只聽聞世界重要城市有增加外環道路設計,使無須經過主線道的人避開擁塞,繞道而行者,至於這種大搬風,折磨十數萬通勤族者,真是聞所未聞!


北捷線不分手 全堵臺北車站?【聯合報╱徐伯瑜/高中生(新北市)】 2011.12.06 02:38 am

在看了十二月二日「明年多路線分手 臺北捷運族頭痛」的報導,及三日讀者投書「捷運線變動 折磨通勤族」,我來為二期路網平反一下。

現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中和線及新店線將不再行經臺北車站」這件事,都認為以後轉車會更不方便。但大家沒注意到的是,雖然中和線及新店線不再經過臺北車站,但兩條線也分別增加了忠孝新生及西門兩站來轉乘板南線,也有東門跟中正紀念堂來連結淡水信義線,這樣的模式,不但紓解了臺北車站擁擠的人潮,也服務到了蘆洲、新莊及松山地區的民眾。目前的狀況來說,每個想從淡水、新店及中和線轉搭板南線或文湖線的旅客,全部都必須堵在臺北車站走大老遠轉車,極不方便。但只要二期路網一上路,轉乘乘客分散在各個轉乘站,就可以免除這種問題。

如果堅持現有的模式,把新建路線以支線方式來營運,就可能會造成搭乘新路線的民眾要換車很多次才能到達目的地的窘境,這樣捷運不就失去意義了嗎?還是說為了中永和及新店的旅客就可以犧牲其他地方的居民呢?

雖然二期路網很多人不了解它的好處,會反對它,但這只會是陣痛期,一旦民眾搞清楚中和新蘆、新店松山及淡水信義之間的關係,就會了解唯有二期路網才是台北捷運為民眾服務的最佳狀況!


轉站麻煩 輪椅族叫苦【聯合報╱周菊/退休教師(新北市】 2011.12.06 02:38 am

家住新北市新店,因殘障每周五次去台大醫院就醫復健,乘捷運去來方便。如果改為中途轉線,要在轉站時上下車,在站內推輪椅走好幾十公尺,跟人擠,至少每趟多花半至一小時,要等電梯,甚至上下樓層,真會苦不堪言。

希望當局鄭重考慮,不要改了,畢竟南北、東西直達會令大多數乘客稱便,我家附近的殘障老人就不少。


政策不可能討好每個人    聯合晚報╱社論

臺北市捷運路線調整分線的問題,可能造成目前部分路線的直達乘客未來必須轉乘,引發反彈;現在傳出郝龍斌市長親自踩煞車,分線問題再議。沒想到再議之說一傳出,網路上罵聲更厲害,廣大的捷運族多能理解臺北車站容量問題及整體利弊考量,專家也說再不分線會造成後遺症更嚴重。郝市長的「再議」被指責是向民粹低頭,現在臺北市府真正陷入父子騎驢的困境了!

臺北市府的困境不是不可理解,現今凡事訴求民意,尤其選舉季節,政策一遇反彈就縮回去,前例不知凡幾。但政府至今沒學會一件事:政策是不可能討好每一個人的,一方之得必有一方之失,政府想討好一些人就必定會得罪另一些人。因此,政策應該從社會整體得失去衡量,依據專業判斷做決策,遇到民意阻力則要耐心去溝通說服。

郝市長這次的「再議」之舉,看似尊重民意,其實低估了多數民眾的理性程度。看網路上捷運族的留言,很多人籲請市府要尊重專業,官員應「有肩膀有骨氣」,對的事要堅持做下去,還有人呼籲民眾不要太自私、只顧自己利益,甚至有人指出「又不是每個中永和人天天要去淡水」…。凡此種種都可看出,多數民眾能夠理解、體諒捷運路線整體規畫之必要,反而並不贊同市府太輕易就向少數民意「投降」。

的確,現在的政壇風氣,太顧及選票,太在意執政者的親民形象,太急切想表達「苦民所苦」,結果稍聽見一點反彈聲音就鞠躬道歉,就政策轉向。這種風氣的負面影響很大:

一來沒法堅持專業決策;

二來鼓勵「會鬧的孩子有糖吃」;

三來政府對「民意」的判斷失掉準頭,殊不知,順應一小部分民意,會失掉大部民意的尊重。

從老農津貼加碼,到這次的捷運分線政策再議,都看出同樣的問題。影響所及,現在的政府官員,有誰敢堅持為政策辯護?有誰願意勇敢站出來向反對的民意解說是非?

決策者應牢記在心,政策是不可能討好每一個人的。希望官員要有膽識和擔當,堅持做對的事情。


聯合筆記/問題不只是班距 【聯合報╱蔡惠萍】 2011.12.06 02:38 am 

對國人而言,香港是個適合自助旅行的地方。原因就在,四通八達的地鐵,搭配銜接順暢的大小巴士,不只在都會區暢行無阻,就算偏遠聚落也能輕易抵達。

在臺灣,「北北基」早已是共同生活圈,基隆許多市民都在大臺北就業與就學。但迄今仍在「捷運圈」外的基隆,許多人每日天未亮就往北市移動,入夜後再回到基隆。耗時耗力的通勤生涯,讓基隆人自嘲是不見天日的「蝙蝠族」,許多市民都期盼捷運能延伸至基隆。

為回應這個訴求,臺鐵規畫明年底隨著新購電聯車的加入,與八堵到南港間的「三軌化」,北基間列車的尖峰班距將可從十二分鐘縮短為八到十分鐘,達到「準捷運」的水準,以彌補捷運未能延伸至基隆的不便。馬總統最近也實際從基隆車站搭火車前往南港,體驗通勤族生活,希望未來大臺北間通勤時間能達到卅至六十分鐘的目標。

但馬總統可能不知道,北基鐵路除起始的基隆與南港以南的車站外,沿線車站都欠缺完善的轉乘接駁服務。民眾從住家往返車站,除非騎車或開車,否則得大費周章,這也是基隆市民得花大把時間通勤的原因。所以在時間成本下,許多市民只好選擇開車通勤。

因此,「捷運化」的思考關鍵,不該只是縮短班距。沿線各車站若未能以公車網向外輻射延伸,鏈結周邊社區,就算班距縮短至五分鐘一班,恐怕也助益有限。高雄捷運運量至今難以拉抬,就是一例。

交通部推動的北基捷運化,顯然並未從這個角度思考建構沿線車站的交通接駁系統。終端欠缺綿密快捷的公車路網,就算有「真捷運」,公共運輸使用人口也不會大幅提升,何況只是半套的「準捷運」?


主站、轉乘站 魚水相幫【聯合報╱張子房/自由業(臺北市)】 2011.12.07 01:43 am 

臺北捷運路線在明年依當初規劃設計,將有重大變動,引起廣大捷運通勤族的回應,贊成和反對者各有其論點。習慣現狀路線的通勤族,聞得將來可能要在不同站別轉乘時,在資訊未完全理解下,難免會有一些聲音,使得郝市長要求北捷再做評估。 

筆者曾在東京和大阪附近地區居住,常常搭乘這兩個城市由地下鐵、私鐵(私人鐵路,如西武和近鐵)加上JR(日本鐵道公司)所構成的交通網,穿梭不同城區。這兩個城市在地下鐵、私鐵和JR的路線規劃上有些不同,或可供參考。 

東京,最有名的是JR山手線,是一環狀路線,可順時鐘或逆時鐘方向搭乘,並有一中央線連結東京和新宿。除東京車站是東北本線、東海道本線、總武本線等傳統鐵路的匯集點,也是東海道新幹線、東北新幹線等高鐵的搭乘點,都必須於此搭車外,如果是鄰近東京都外圍市區,則在不同車站轉乘。像是來往八王子、多摩和小田原的搭車站為新宿:熊谷、大宮則在上野坐車等。也就是說,JR、地下鐵和私鐵並不全然以東京車站為中心。這樣的規劃,是要分散東京車站的人群,不同的轉運車站也在軟硬體方面做搭配,並透過山手線連結這些轉運站。 

大阪,也有環狀線,環狀的上下點各以大阪和天王寺為中心,對外連結。不過,個人多以地下鐵進出大阪市區,可以用一個往外延伸的田字來看大阪市區的地下鐵,即有三條縱向和三條橫向的地下鐵,連結主要市區。傳統鐵路的大阪車站,也是往關西機場的乘車站,勉強算是這田字左上頂角一點。至於新幹線的新大阪,更是在田字延伸或環狀線的外區。這樣的設計,若不是住在田字外圍左上角交叉路線上的人,就得依靠其他地下鐵或環狀線轉乘。另外部分在田字的交叉點,則為日本私鐵轉運站,如難波,有到關西機場或前往奈良。這樣的設計,除了是在區隔前往不同地區的乘客,並讓市區人民有兩個以上的車站選擇,避免集中於單一車站進出 

觀乎東京或大阪,除了通勤族之外,還有日本的旅遊者或是國外觀光客,可以看到拉著行李穿梭於不同的車站月台,轉乘不同的路線班車,前往目的地。老實說,誰不想希望有直達車,一次搞定?鑑於大量的通勤族或往來旅客,可能癱瘓東京車站或大阪車站,兩個以上經過規劃設計的重要轉乘站(東京的新宿、上野;大阪的天王寺、難波),確實有效分載了大量乘客,同時也魚幫水、水幫魚,讓那些轉乘站成為著名的景點。 

臺北捷運的舒捷便利和高品質服務,讓大家對它有更多的期待和要求,路線的變動,不免會有諸多意見,但對的事就該堅持去做。避免乘客集中台北車站,除了轉運站好的軟硬體的規劃和設施,其他周邊路線和功能的搭配,讓民眾明白它的效能,最終大眾還是會歡喜接受的


維持現行路線 新線轉乘【聯合報╱張正義/退休人員(臺北市)】 2011.12.07 01:43 am 

攸關臺北百萬捷運族交通問題,捷運路線調整,背離民意,郝市長表示本案再研議,調整無時間表,反應迅速且貼切民心。

為了疏散臺北車站人潮,而作路線整調,本人認為這是鴕鳥政策的鋸箭手法,蒙著眼睛就以為就看不到。百萬捷運族要到臺北車站,人潮須提前下車轉乘,最後還是進入臺北車站,這種草率的專業決策,背離大眾運輸便捷的原則,也輕忽百萬捷運族交通的權益。

我以為捷運路線調整,維持現行路線比較好,新路線在臺北站外轉乘,同時設計臺北站外更便捷轉乘,用文宣引導人民在臺北站外轉乘。

臺北捷運系統攸關百萬捷運族的交通問題,任何改變營運影響都是很大,提高便捷的交通是人民最低的要求。政府的措施要以人民為主,而不是用專業凌駕人民,政策要與人民溝通,要貼近民意。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verMars&aid=6170729

 回應文章

再猜呀
2021/09/17 00:26
再猜呀,我好可憐哦猜了一年半還是沒猜到,無奈連方向都完全錯詫異

潘xx
2020/06/04 11:01
北捷路線變動 折磨通勤族【聯合報╱潘明輝/高中教師(花縣吉安)】 2011.12.03 01:44 am

 

知道學生的心理可能有問題,卻也完全沒有猜到,思考的方向完全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