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05 15:51:35瀏覽7512|回應39|推薦41 | |
台灣社會的媒體及政治人物,常會用一些不理性、妒忌、偏頗的觀點來論斷事情。甚至藉由族群間本質上存在的矛盾糾葛,來支持自己的論點,進而深化族群間的矛盾及敵視。 這次18趴的修正,『瘦高官、肥小吏』的媒體論點及民進黨的政治炒作,還是一樣沒有站在公允、客觀的理性面來評論! 還是在挑撥『非公務員職業族群』及『公務員職業族群』間本質及情感上的妒忌、對立! 退休金領18趴的錢,有其歷史淵源及背景,這大家都了解。對於這次新修正法案,張哲琛說替國庫每年可省一億元,這也是事實!也知道84年後,18趴已『日落』,以後任職的公務員不再有這樣的優厚退休福利! 但是只要是非公務員職業族群,看到公務員這18趴,就不爽!只要一碰觸到這議題就生氣,就會情緒激盪不能自己。不管媒體評論如何克制趨向於客觀,記者也一定會眼紅、酸兩句,放不下心頭那一點『他有,我怎麼沒有』的小孩般不甘心情! 沒當公務員的,對於當公務員的福利,在景氣不好時充滿嫉妒。在景氣好時又不屑一顧~『誰要當公務員啊,領死薪水,年終獎金又少!』 所以公務員這個職業,在台灣這個社會不是被鄙夷,就是被污名化。從來沒有媒體願意正視及公允的為他們做正確的職業角色定位及評價,給予公平的社會待遇及認同、肯定! 常將其當作小媳婦,要罵就罵、要出氣就出氣! 在台灣每一個人只要努力,你想當,去參加國家考試,都可能有當上公務員的機會。這是機會主義通行的社會! 公務員這行業,是一個福利固定有退休金的職業,但是限制多,有公務員服務法規範,不能公開說自己是公務員上夜店、抱傳播妹,行為要低調、不可有不良嗜好。也賺不了大錢,沒分紅,成不了富豪。也不可能出名、上電視通告賺錢。因為一般公務員是不能逾越規定兼職的! 在行政法裡是一個與政府有特別權利義務關係,行公務受法律嚴格約束的職業。不像一般職業那麼自由,只要管好老闆的需求,讓主管滿意就好!錢不夠用,再兼個業也沒人管!做不好或不喜歡這老闆,大不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說不定下一個工作會更好! 所以不當公務員的人,不是自己努力不夠考不上。就是不想當,嫌束縛太多,賺死錢!餓不死、也吃不撐!不小心沒辦好公文、做好公務,還要送法辦或彈劾!可能沒工作、沒退休金,還會坐牢。規定一大堆! 所以這是一種機會選擇!選擇這樣,就失去那樣的機會!不可能什麼都要好! 選擇在私人企業上班、當勞工拼高年終。或是當記者、當其他任何自由多點的行業。那就會少了公務員月領較高退休金、工作穩定的保障。 如果理性來論斷自己的職業選擇,應該不會要求既要工作時法律束縛少、自由度高,景氣好時領很多個月的高年終、分股票。又要景氣不好時,要求有公務員的保障及安定、福利!這樣的眼紅、嫉妒,很情緒化、不成熟! 所以有人認為勞工也要有18趴,也要求政府要像公務員一樣,提供勞工有較高月薪資的退休保障,那也太不理性小孩子氣了!平時的職場生涯,想自由度高、獲得高月數年終,有分紅股票。又不想負公務員一樣的責及高約束,年老又想比照公務員一樣的退休收入。什麼都想要,那心未免也太情緒化到沒道理可言了! 世上有這麼好的職業嗎? 何況選擇不同,進入的門檻就不同,付出的權利義務就不同,能獲得的收益及風險就不同,怎能相提並論?而且這也是自己的選擇! 如果勞工等非公務員職業也能像公務員一樣的安定保障,又能有高年終、分紅的機會,那誰要當公務員被層層法律及法令綑綁,又不能有聲音啊? 所以社會這些妒忌不滿的聲音,脫不了『公務員有的福利,我也要有。我有的好處,公務員不能有』的心態! 公務員並不是世襲的職業,是要考試競爭的! 18趴也是歷史的經歷過程,或許有特殊優厚之處,但以現在看以往,要縱觀不能只是橫切!過當之處,可要求適度改進,但不能過度嚴苛妒忌,去了信賴保護!只一昧的以目前的利率水準來情緒化評斷!那會淪為我沒有,所以眼紅之譏!若又說為何公務員退休領那麼多,我當勞工退休領兩、三萬那麼少,那就難與理喻了! 所以媒體及社會非公務員職業族群,慣性的對公務員福利污名化,我一向不以為然!因為這不是對公共議題及職業選擇,該有的成熟理性論斷態度及角度! 難脫本位偏執! 媒體也不應有反正公務員,也不能做什麼抗議及回應,也沒有工會集體力量可以替自己辯駁,就任意判生判死、言語欺凌的心態! 公務員領納稅人的錢,替國家服務,也是一個國家能運行下去的重要職業,有其貢獻,應該要獲得社會他人正常心態的尊重及評價! 而民進黨常將打公務員,作為討好其他職業族群的政治工具,哪裡有反對槓桿可操作,就討好,不分怎樣做才好,實在要不得! 而媒體太酸、嫉妒的心態也是不好的!取消軍教免稅,確實該趕快做,但是豈能跟這次的18趴搞一起評論?只要是做對了,要一碼歸一碼才是! 我沒18趴的好處,但以對公共事務求理性,對人訴感性來學習的我,不得不為公務員族群長期遭受被污名化打殺,說幾句公道理性的話! 社會對公共議題越朝『理性化』趨近,減少本位利益的情緒化,民主政治及公共政策的選擇才有趨向成熟正確的可能! 不然社會的族群都在自私、情緒中原地踏步求滿足! 台灣的民主只能在這樣泥淖中來回擺盪、徘徊、搖擺,不可能再進步!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