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24 11:39:44瀏覽1250|回應1|推薦7 | |
更新日期: 2008/11/22 07:50編譯陳家齊/本報香港二十一日電 對於台灣發放3,600元消費券,華爾街日報亞洲版21日的社論批評這是一種「輕率的計畫」(harebrained scheme),不僅收效甚小,而且債留未來,倒不如減稅與改革缺乏效率的法規制度,才能真正促進台灣的經濟發展。 該社論指出,馬英九總統的民意滿意度已經跌到20%出頭,他可能希望藉消費券轉移選民注意,不去檢視在馬政府治下經濟萎縮、股市腰斬的事實。 對於馬政府所估,消費券可在明年促進0.64個百分點的國內生產毛額增長,華爾街日報亞洲版非常懷疑,因為經濟狀況不佳的消費者傾向把消費券用在不得不花的錢,然後把「多出來」的錢存起來。 社論批評,消費券僅是馬政府欠缺思慮的政策之一,其他還包括股市禁止放空到年底,以及動用150億美元政府基金進場護盤股市。這些可能都是當下在政治上受歡迎、長遠來說卻對經濟不利的政策。 這則評論本人覺得有些意見要反駁: 1.減稅或退稅其對台灣總體經濟及促進國內消費需求的效果,一定比發放消費卷來的差很多。每人減稅或退稅3600元,每人發放消費卷3600元強制消費,哪一種方式對經濟成長有較大幫助,不言可喻。減稅或退稅,在金融海嘯所造成消費保守心理,是無法破除的,人民還是會將錢放在口袋。縱使消費者可能會有將原先想花的錢以消費卷支出之現象,但使用消費卷的消費金額,一定比退稅消費來的高,每人退稅3600元,每人都會完全用完嗎?所以發放消費卷是正確的作法!怎會輕率、欠缺思慮!我看欠缺思慮應該是華爾街日報吧?! 2.另外馬政府治下經濟萎縮、股市腰斬的事實。難道不是美國單邊主義作祟,莫須有的攻打伊拉克,導致伊拉克原油無法生產、供需失調、原油價格飛漲。進而又因美國自葛林斯潘開始金融控管太過寬鬆,及原油價格飛漲、美國人民生活拮据,付不起次級房貸造成斷頭、以致房利美、房地美虧損嚴重,雷曼、美林、AIG紛紛因連動債、衍生性金融商品風險失控倒閉、換手經營所造成的嗎?美國人難道不需要道歉嗎?在全球都受美國爛攤子影響的時機,台灣這種外銷佔總體經濟約40%的國家,影響更大!經濟萎縮、股市腰斬的事實,難道不是美國所闖的禍所牽連?華爾街日報有何資格奚落馬政府?! 3.動用150億美元政府基金進場護盤股市。不適當護盤、穩定股市人心,難道要讓其因恐慌崩盤?美國可以用七千億美元救金融災難,就是對的!台灣適當護盤、發放消費卷來救經濟就是錯的!短期救急是必須的、是急迫的。改革缺乏效率法規制度,是之後長期要做的。目前活燒屁股的時候,以長期療養改善體質的藥方,來救一個需要立即搶救生命的病人,華爾街日報未免太不知輕重緩急了吧! 讓人想起了蒙古大夫?!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