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03 11:57:56瀏覽4327|回應62|推薦43 | ||
《KANO》,是一部2014年上映的台灣劇情片,由馬志翔執導,黃志明及魏德聖監製。描述1931年的日治台灣,一支由日本人、漢人和原住民組成的嘉義農林棒球隊,前往台北打敗日本人的常勝冠軍「台北商業隊」,代表台灣赴日本參加第十七回夏季甲子園大會,並以三勝一負的佳績獲得「準優勝」(亞軍)的真實故事。片名《KANO》是來自「嘉農」的日語發音かのう(kanou)。 以上的介紹是來自於「維基百科」。 這部電影還沒上映,就搞個萬人嘉義市封街遊行首映活動,弄得熱鬧滾滾,氣勢盛大。但也引來爭議,抗獨史陣線批評這部片描述的三民族共榮的「黃金組合」,其實是日本殖民樣板,腐蝕台灣主體性。 ~中華兒女學會理事長王炳忠表示,他看過《KANO》的預告片,其中大肆宣傳漢人、番人和日本人組成的隊伍,是三民族共榮的「黃金組合」,但事實上日本人本來就不屑台人念的嘉義農林學校(嘉農),是後來西來庵事件(又稱噍吧哖事件)、霧社事件日本人血腥屠殺台灣人後,開始改推「內地延長政策」,才讓日本人和台灣人一起就學並組織球隊,但後來日本人又開始歧視台灣人,台生比例逐年下降,最後嘉農幾乎變成只有日本人的球隊,由此可知,《KANO》所敘述的黃金組合,只是日本殖民政策的「樣板」。 王炳忠還認為,跟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拿來作為宣傳皇民化政策,理番成功證明的《莎韻之鐘》,和《KANO》有驚人的相似處。 魏德聖的回應是,他從《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到《KANO》,在族群問題上,從沒特別替誰說過話,都是用宏觀的角度去理解時代下不同族群發生衝突的原因和問題,從不偏袒某個族群。>(以上引用自newtalk) 《KANO》這個棒球片子我還沒去看過。台灣人對於棒球,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及喜好。有人願意為國片努力,我也由衷按讚。 但是我認為國人在看《KANO》之時,在被片中所熱血的棒球魂感動、激情,甚至歡呼、落淚,情緒久久不已時。是不是要該想想,王炳忠這段歷史真相的沈痛話語。 日本人在這段讓台灣人一起打棒球,更代表日本殖民地台灣去日本本島爭戰甲子園的歷史,真的有片中演出的那麼美好而感人?日本人是為台灣人的榮耀,才燃燒魂魄訓練棒球隊?還是只是在台灣的日本人,為了比賽輸人不輸陣,爭一口氣的過程? 1931年,嘉農棒球隊在甲子園一戰贏得亞軍、博得「英雄戰場、天下嘉農」的美譽,已經締造了歷史。這是台灣人的主體性歷史?還是日本人統治下殖民地台灣,為日本人教練所創造的驚奇?骨子裡燃燒的不是純正大和魂? 「英雄戰場、天下嘉農」,在日本人統治下的嘉農,奮鬥出如曇花一現的美麗,本質上不是「英雄戰場、天下日本」? 這部片描述嘉農棒球隊是三民族共榮的「黃金組合」,在單純的棒球上我認同。但這樣就該美化歷史、掩蓋血腥,說日本人殖民台灣的歷史也是「黃金組合」嗎?就可歌頌日人,忘記台灣人被屠殺、被壓迫、被當次等人的殖民史實嗎?這我不認同! 魏德聖說得好,我們要用寬容的態度看待歷史,人總是要走出去、往前看。但希望不管藍綠,都要有相同態度。不能對日本人殖民壓迫殺戮台灣人寬容。對蔣中正執政時的228事件,不管過多久,永懷不公不義的強烈恨意,不能放下。 若有差別,那不叫寬容。那是因立場而虛偽! 看看蔡丁貴噴紅漆在國父銅像身上。看看政大學生還在玩噴白漆在蔣中正銅像身上,怨恨228事件的發洩行為。卻對日本人的殖民無動於衷。 寬容?對日本人殖民欺壓台灣人寬容到吹捧及感謝,對蔣中正228永不停止的怨恨? 台灣人的寬容態度,豈能像民進黨人在日本人前低頭?不能只因日本人讓台灣人加入KANO去甲子園打野球,就連自己是誰都忘了? KANO,是一隻展開翅膀的老鷹。不過那時是為日本近藤兵太郎監督而展,為殖民地台灣日本統治當局展。不要看野球隊裡有些台灣人,就阿Q般膨漲自我,以為這歷史是台灣人的驕傲? 電影可以看!但深刻體認後,對那一年《KANO》燃燒出的野球魂,若看不出日人殖民統治下,台灣人打野球吹的還是道地「和風」。 那是台灣年輕一代的悲哀及淺薄!看得到打棒球的熱血;看不到歷史的沈痛,到現在還有不少人有被日本人SM的奴性,「一日被殖民 世代永崇拜」? 猶太人忘不了納粹! 台灣人忘得了被日本殖民時,幾十萬人被殺的歷史? 不要以為贏得棒球,那個被殖民時代,什麼就都變得美好!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