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特發性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2013/01/03 17:39:27瀏覽1386|回應0|推薦2

特發性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JIA)是一種發生在兒童期的疾病,

會引起關節發炎及腫脹,而讓小孩感到關節僵硬及疼痛。

有些小孩在接受治療後就可以擺脫病痛,

但也有些小孩直到長大成人仍需持續接受治療。

根據發作範圍的不同,特發性幼年型關節炎又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 少關節型-最常見且最輕微的一種,

   其定義為發病前半年只有 1-4 個關節產生症狀 。

* 多關節型-影響的關節數較多,且病情會愈來愈嚴重。

   如果病童血液裡出現一種稱做「抗風濕因子抗體」的物質,

   病情會更嚴重,長大後也更可能演變成類風濕性關節炎。

* 全身型-不常見卻非常嚴重,不但全身關節受影響,甚至可能侵犯到器官。

* 肌腱炎相關-也不常見,不但會影響到肌腱及韌帶附著在骨頭的接點,

   也會影響關節本身。

* 乾癬型-合併有關節炎及皮膚 (或指甲) 乾癬症狀

為何會發生特發性幼年型關節炎?

發生原因目前還不是很清楚,可能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 免疫系統太活躍了,因而攻擊關節組織

* 病毒或其他病原體感染活化了免疫系統,造成關節遭受攻擊

* 先天帶有某些基因,導致免疫系統特別容易攻擊關節

特發性幼年型關節炎有哪些症狀?

* 關節疼痛

* 關節腫脹

* 關節僵硬

* 睡得不好

* 沒辦法好好走路

* 發燒

* 起疹子

也有些小孩可能幾乎沒有症狀。

有些小孩會變得怪怪的,或是明明已經學會走路了卻又開始爬行。

部分小孩在早上時關節僵硬及走路不順的情形特別嚴重。

也有些罹患這種疾病的小朋友同時會有眼睛發炎的問題,

如果沒有接受治療,最嚴重者可能會完全瞎掉。

眼睛疾病在視力出問題之前是很難觀察到症狀的,

所以定期帶小孩去檢查視力十分重要,最好能在視力出問題以前就開始治療。

診斷方法

醫生會問一些小孩的症狀以及過去的健康情形;

此外也會進行身體檢查,並幫小朋友驗血及驗尿。

治療方法

治療方式會根據疾病種類及病情嚴重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醫生可能會開「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以緩解症狀,

目前台灣也核准幾個生物製劑可用於治療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包括去年十一月核准用於全身性幼年型原發性關節炎(SJIA)的安挺樂(Actemra),

另外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也很有幫助。

必要時醫生也會在關節裡直接注射類固醇、給予其他藥物或甚至開刀。

運動對於治療疾病也相當重要。

物理治療師會教病童如何利用運動來保持肌肉柔軟及強韌。

讓疼痛的關節進行全範圍的活動可以避免關節僵硬甚至變形。

小孩可能會因為怕痛而不想移動關節,所以需要家長的督促與鼓勵。

即使小朋友病情沒有很嚴重,仍然需要長期的治療;

所以要多和醫療團隊溝通與聯繫,

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

以確保治療的方式都正確。

和孩子一起面對疾病

* 許多種類的輔具有助於孩子的日常生活,譬如說在門柄上裝設延長把手。

* 罹病的孩童需要更多的休息時間好讓關節放鬆並保留體力;

   但也務必確保孩子有足夠的運動量。

* 與醫生共同擬訂「疼痛管理計畫」,內容可以包括熱療、

   緩和疼痛的運動以及一種稱做「認知行為治療」的諮詢方式。

   適當運用呼吸和鬆弛技巧也可以幫助減輕疼痛。

本文摘錄自WebMD,詳細內容請見

http://www.webmd.com/rheumatoid-arthritis/tc/juvenile-rheumatoid-arthritis-topic-overview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free&aid=719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