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什麼?
2012/04/13 16:48:11瀏覽932|回應0|推薦2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什麼?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為一慢性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

初期特徵為關節內滑液膜持續性的發炎造成關節部位

最常表現出症狀的關節是腕關節、近端指骨間關節以及掌指關節

通常會對稱性的出現。


而關節持續性的發炎會進一步造成關節損傷並導致疼痛、僵硬與腫脹,

最後導致關節發生不可逆的破壞及失能。

在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也可能併發眼睛、肺臟及血管的病變

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發生。

目前所知,女性以及年齡在3050歲者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常發病的族群。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調查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全世界的盛行率大約為0.3-1.0%

不同種族,不同區域的盛行率有差異。

依國內調查顯示國人盛行率約0.4%,以此推估,

全台灣估計約有10萬人罹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

男女比例約為13

40%的病人在診斷確定後五年之內變的無法工作(10年內為50%)。

多數的病人在人生之中最具生產力的2040歲時經歷第一次的症狀發作

因此病人如未接受正確的治療因而延誤病情

對於病人本身、家庭以及社會都會有顯著的影響。

 

目前醫學上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的原因尚未完全清楚,

但是臨床上觀察到它可能與基因及環境因子有相關。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free&aid=6328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