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五根、五力與七力」 About five roots & seven powers
2016/11/19 02:52:25瀏覽30|回應0|推薦0

    ☪ 「原始佛法」裡所說的

「五根、五力與七力」~❤

About five roots & seven powers


    【一】什麼是「五根」?「五根」有三種──
    ⑴ 根門五根 ➾ ⓵ 眼根、⓶ 耳根、⓷ 鼻根、⓸ 舌根、⓹ 身根。
    ⑵ 感受五根 ➾ ➊ 樂根、➋ 苦根、➌ 喜根、➍ 憂根、➎ 捨根。
    ⑶ 道品五根 ➾ ➀ 信根、➁ 精進根、➂ 念根、➃ 定根、➄ 慧根。

    【二】什麼是「五力」?「五力」有二種──
    ⑴ 實踐五力(道品五力) ➾ ➀ 信力、➁ 精進力、➂ 念力、➃ 定力、➄ 慧力。
    ⑵ 有學五力(如來五力) ➾ ➊ 信力、➋ 慚力、➌ 愧力、➍ 精進力、➎ 慧力。

    【三】什麼是「七力」?「七力」只有一種──
    ⓵ 信力、⓶ 精進力、⓷ 慚力、⓸ 愧力、⓹ 念力、⓺ 定力、⓻ 慧力。

    ♡~~~~~~~~~~~~~~

    ☀ 《合誦經》舍利弗尊者說(三種五根──根門、感受、道品):

    「(根門)五根:『➊ 眼根、➋ 耳根、➌ 鼻根、➍ 舌根、➎ 身根。』
    復(感受)五根:『➊ 樂根、➋ 苦根、➌ 喜根、➍ 憂根、➎ 捨根。』
    又(道品)五根:『➊ 信根、➋ 精進根、➌ 念根、➍ 定根、➎ 慧根。』」

    ~《長部經典‧Saṅgītisutta 合誦經》(DN 33, 320)

    ♡~~~~~~~~~~~~~~

    ☆ 感受五根 ➾ ➊ 樂根、➋ 苦根、➌ 喜根、➍ 憂根、➎ 捨根。

    ☀ 《五根滅經》佛陀說(感受五根之涅槃):

    「諸比丘!有五根。以何為五根耶?
    謂:『苦根、憂根、樂根、喜根、捨根。』

    【一】(證初靜慮,苦根之滅:)
    ➊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不放逸、熱誠、精勤而住,其時生苦根。
    ➋ 彼如是知:『我生此苦根,此為有相、有因、有行、有緣;無相、無因、無行、無緣生苦根,則無有此之理。』
    ➌ 彼知苦根、知苦根之集、知苦根之滅、知已生苦根,滅無餘處。
    ➍ 已生之苦根,於何處滅無餘耶?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離諸欲、離不善法,有尋、有伺,於由離生喜與樂之初靜慮,具足而住,已生之苦根,於此處滅無餘。
    諸比丘!此名為:『比丘悟苦根之滅,引心於涅槃。』

    【二】(第二靜慮,憂根之滅:)
    ➊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不放逸、熱誠、精勤而住,其時生憂根。
    ➋ 彼如是知:『我生此憂根,此為有相、有因、有行、有緣;無相、無因、無行、無緣生憂根,則無此理。』
    ➌ 彼知憂根﹑知憂根之集、知憂根之滅、知已生憂根,滅無餘處。
    ➍ 已生之憂根,於何處滅無餘耶?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尋伺寂靜,於內淨,心是一趣、無尋無伺,於由定生喜與樂之第二靜慮,具足而住,已生之憂根,於此處滅無餘。
    諸比丘!此名為:『比丘悟憂根之滅,引心於涅槃。』

    【三】(第三靜慮,樂根之滅:)
    ➊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不放逸、熱誠、精勤而住,其時生樂根。
    ➋ 彼如是知:『我生此樂根,此為有相、有因、有行、有緣;無相、無因、無行、無緣生樂根,則無此之理。』
    ➌ 彼知樂根、知樂根之集、知樂根之滅、知已生樂根,滅無餘處。
    ➍ 已生之樂根,於何處滅無餘耶?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離喜故住於捨,正念、正知,對樂身正受,如諸聖者之所宣說:『捨念樂住』之第三靜慮,具足而住,已生之樂根,於此處滅無餘。
    諸比丘!此名為:『比丘悟樂根之滅,引心於涅槃。』

    【四】(第四靜慮,喜根之滅:)
    ➊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不放逸、熱誠、精勤而住,其時生喜根。
    ➋ 彼如是知:『我生此喜根?此為有相、有因、有行、有緣;無相、無因、無行、無緣生喜根,則無此之理。』
    ➌ 彼知喜根、知喜根之集、知喜根之滅、知已生喜根,滅無餘處。
    ➍ 已生之喜根,於何處滅無餘耶?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斷樂斷苦故、及先早滅憂與喜故,為不苦不樂,於捨念清淨之第四靜慮,具足而住,已生之喜根,於此處滅無餘。
    諸比丘!此名為:『比丘悟喜根之滅,引心於涅槃。』

    【五】(想受滅住,捨根之滅:)
    ➊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不放逸、熱誠、精勤而住,其時生捨根。
    ➋ 彼如是知:『我生此捨根,此為有相、有因、有行、有緣;無相、無因、無行、無緣生捨根,則無此之理。』
    ➌ 彼知捨根、知捨根之集、知捨根之滅、知已生捨根,滅無餘處。
    ➍ 已生之捨根,於何處滅無餘耶?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遍超非想非非想處,具足想受滅而住,已生之捨根,於此處滅無餘。
    諸比丘!此名為:『比丘悟捨根之滅,引心於涅槃。』」

    ~《根相應‧樂根品‧Uppaṭipāṭikasutta 五根滅經》(SN 48.40)

    ♡~~~~~~~~~~~~~~

    ☆ 道品五根 ➾ ➊ 信根、➋ 精進根、➌ 念根、➍ 定根、➎ 慧根。

    ☀ 《應觀五根經》佛陀說(五根的內涵):

    「諸比丘,有五根。以何為五根耶?
    諸比丘!此為五根,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➊ 諸比丘!應於何觀信根耶?
    『四預流向』(① 親近善士、② 聽聞正法、③ 如理作意、④ 法隨法行)是。應於此觀信根。

    ➋ 諸比丘!應於何觀精進根耶?
    『四正勤』(① 防惡、② 斷惡、③ 修善、④ 成善)是。應於此觀精進根。

    ➌ 諸比丘!應於何觀念根耶?
    『四念住』(① 身念住、② 受念住、③ 心念住、④ 法念住、)是。應於此觀念根。

    ➍ 諸比丘!應於何觀定根耶?
    『四靜慮』(① 初禪、② 貳禪、③ 三禪、④ 四禪)是。應於此觀定根。

    ➎ 諸比丘!應於何觀慧根耶?
    『四聖諦』(① 苦聖諦、② 集聖諦、③ 滅聖諦、④ 道聖諦)是。應於此觀慧根。
    諸比丘!此為五根。」

    ~《根相應‧清淨品‧Daṭṭhabbasutta 應觀五根經》(SN 48.8, 478)

    ♡~~~~~~~~~~~~~~

    ☆ 實踐五力 ➾ ➀ 信力、➁ 精進力、➂ 念力、➃ 定力、➄ 慧力。

    ☀ 《可見五力經》佛陀說(道品五力):

    「諸比丘!如是等是五力。何等為五?
    即:『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等是。

    諸比丘!信力於何處可見耶?
    ➊ 是於『四預流向』中,於此中,可見信力。

    諸比丘!又,精進力於何處可見耶?
    ➋ 是於『四正勤』中,於此中,可見精進力。

    諸比丘!又,念力於何處可見耶?
    ➌ 是於『四念住』中,於此中,可見念力。

    諸比丘!又,定力於何處可見耶?
    ➍ 是於『四靜慮』中,於此中,可見定力。

    諸比丘!又,慧力於何處可見耶?
    ➎ 是於『四聖諦』中,於此中,可見慧力。

    諸比丘!此等即是五力。」

    ~《增支部經典‧五集‧Daṭṭhabbasutta 可見五力》(AN 5.15)

    ♡~~~~~~~~~~~~~~

    ☆ 有學五力 ➾ ➊ 信力、➋ 慚力、➌ 愧力、➍ 精進力、➎ 慧力。

    ☀ 《負債經》佛陀說(五力譬喻──貧窮與負債):

    ① 「諸比丘!世間有欲人『貧窮』(dāliddiya)為苦耶?」
    「大德!唯然。」

    ② 「諸比丘!若貧窮人無所有(anāḷhika)、無富(assaka)而負債(aṇa),諸比丘!世間有欲人以『負債』亦為苦耶?」
    「大德!唯然。」

    ③ 「諸比丘!若貧窮人無所有、無富而負債,約借貸利息(vaḍḍhi),諸比丘!世間有欲人以『借貸利息』亦為苦耶?」
    「大德!唯然。」

    ④ 「諸比丘!若貧窮人無所有,無富而約借貸利息已,若不付應時之借貸利息,則債主催討(codanā)於彼,諸比丘!世間有欲人以『債主催討』亦為苦耶?」
    「大德!唯然。」

    ⑤ 「諸比丘!若貧窮人無所有、無富而被催討,若不付則債主追隨(anucara)於彼而辱於彼。諸比丘!世間有欲人以『債主追隨』亦為苦耶?」
    「大德!唯然。」

    ⑥ 「諸比丘!若貧窮人無所有、無富而被債主追隨,若不付則債主捕縛(bandha)於彼。諸比丘!世間有欲人以『債主捕縛』亦為苦耶?」
    「大德!唯然。」

    「如以上,諸比丘!① 『貧窮』為世間有欲人之苦,② 『負債』亦為世間有欲人之苦,③ 『借貸利息』亦為世間有欲人之苦,④ 『債主催討』亦為世間有欲人之苦,⑤ 『債主追隨』亦為世間有欲人之苦,⑥ 『債主捕縛』亦為世間有欲人之苦。

    【一】諸比丘!正如是,➊ 凡於善法而『無信』,➋ 於善法而『無慚』,➌ 於善法而『無愧』,➍ 於善法而『無精進』,➎ 於善法而『無慧』者,是於聖者之調伏為貧、無所有、是無富。

    【二】諸比丘!彼之貧、無所有、無富之人,於善法而『無信』之時,於善法而『無慚』之時,於善法而『無愧』之時,於善法而『無精進』之時,於善法而『無慧』之時,以身行惡行,語行惡行,意行惡行,我乃稱為彼之負債。

    【三】彼為隱覆彼『身惡行』而起惡欲,渴望『不欲人知(jāna)』之事,思惟『不欲人知』之事,作『不欲人知』之語,作『不欲人知』之舉動。
    彼為隱覆彼『語惡行』而起惡欲,渴望『不欲人知(jāna)』之事,思惟『不欲人知』之事,作『不欲人知』之語,作『不欲人知』之舉動。
    彼為隱覆彼『意惡行』而起惡欲,渴望『不欲人知(jāna)』之事,思惟『不欲人知』之事,作『不欲人知』之語,作『不欲人知』之舉動。我乃稱為彼之借貸利息。

    【四】純淨之同梵行者呼彼而曰:『具壽如是作,如是行!』我乃稱為彼之催討。

    【五】彼居於林中,坐於樹下,或居於空屋之時,伴隨著追悔,罪惡、不善尋思現前,我乃稱為彼之債主追隨。

    【六】諸比丘!彼貧窮而無所有、無富之人,以身行惡行已,以語行惡行已,以意行惡行已,身壞死後,捕縛於地獄之縛或傍生之縛。
    諸比丘!我實不見一切,更有縛如是可怖,如是劇烈,到達無上安穩之障礙。
    諸比丘!所謂地獄縛或傍生縛也。」

    ~《增支部經典‧六集‧Iṇasutta 負債》(AN 6.45)

    ♡~~~~~~~~~~~~~~

    ☀ 《廣說七力經》佛陀說(如何修習七力):

    「諸比丘!此等是七力。以何為七耶?
    即:『⓵ 信力、⓶ 精進力、⓷ 慚力、⓸ 愧力、⓹ 念力、⓺ 定力、⓻ 慧力。』

    【一】諸比丘!以何為信力耶?

    諸比丘!此處有具信之聖弟子,信如來之菩提,即:『如是,世尊實是⑴ 阿羅漢──應供者、⑵ 正遍知──正等覺者、⑶ 明行足者、⑷ 善逝者、⑸ 世間解者、⑹ 無上士者、⑺ 調御丈夫者、⑻ 天人師、⑼ 佛陀、⑽ 世尊。』
    諸比丘!此為信力。

    【二】諸比丘!又,以何為精進力耶?

    諸比丘!於此,聖弟子隨時,發勤精進,斷諸不善法、成熟諸善法,於諸善法,精勤熟練、勇猛堅固、鍥而不捨。
    諸比丘!此為精進力。

    【三】諸比丘!又,以何為慚力耶?

    諸比丘!此處有具慚之聖弟子,慚身之惡行、語之惡行、意之惡行,慚惡不善之諸法。
    諸比丘!此為慚力。

    【四】諸比丘!又,以何為愧力耶?

    諸比丘!此處有具愧之聖弟子,愧身之惡行、語之惡行、意之惡行,愧惡不善之諸法。
    諸比丘!此為愧力。

    【五】諸比丘!又,以何為念力耶?

    諸比丘!此處有具念之聖弟子,具足最勝之念慧,憶念隨念久遠以前之所作,亦憶念、隨念,久遠以前之所說。
    諸比丘!此為念力。

    【六】諸比丘!又,以何為定力耶?

    諸比丘!➊ 此處有聖弟子,離欲、離諸惡不善法,有尋有伺,由離生喜、樂成就初禪而住。
    ➋ 此處有聖弟子,尋、伺、寂靜故,於內遍淨,心成一境,無尋、無伺,具足由定而生喜、樂之第二禪而住。
    ➌ 此處有聖弟子,離喜故,捨而住,有念,正知而身受樂。具足聖者眾所宣說之『捨念樂住』之第三禪而住。
    ➍ 此處有聖弟子,斷樂故,又斷苦故,滅先前之喜、憂故,具足不苦、不樂、『捨念遍淨』之第四禪而住。
    諸比丘!此為定力。

    【七】諸比丘!又,以何為慧力耶?

    諸比丘!此處有具慧之聖弟子:『洞察於五蘊之生滅,作聖之正抉擇,成就導致苦盡之慧。』諸比丘!此為慧力。
    諸比丘!此等是七力。」

    ~《增支部經典‧七集‧Vitthatabalasutta 廣說七力》(AN 7.4)

    ── 佛曆 2559.9.28(三)佛子 ──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tisocracy&aid=8223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