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獨處」 To stay alone
2016/11/19 02:29:04瀏覽51|回應0|推薦0

    ☪ 「原始佛法」裡所說的「獨處」~❤

To stay alone


    ♨ 忘了自己的存在?並不表示沒有「我」! ~☃

    「五蘊」可是我們的最愛?而且離我們最接近呢?
    害死自己的,往往……是離自己最親近的「人」!

    古人所謂:「君子慎獨!」所以──
    學習「原始佛法」的行者,應學會如何「獨處」。

    ❦❧ 以下,解說如何「獨處」……?(Paṭilīna) ❦❧

    ♡~~~~~~~~~~~~~~

    ☀ 《一夜賢者經》佛陀說(一夜賢者經偈):

    【一】「勿追於過去,勿願於未來;
    一切過去者,彼已皆捨棄,未來者未至!
    而彼現在法,處處善觀察;
    現觀五蘊法──不搖又不動,了知彼修習!
    唯應今日作──必須熱心作,誰知明日死?
    實謂無其事?不遇死大軍!
    熱心如是住,晝夜不懈怠;
    此一夜賢者,謂靜寂默者。」

    【二】⑴ 「然者,比丘們!如何,為『追於過去』?
    ➊ 『於過去時,有如是色。』於此,隨起喜悅。
    ➋ 『於過去時,有如是受。』於此,隨起喜悅。
    ➌ 『於過去時,有如是想。』於此,隨起喜悅。
    ➍ 『於過去時,有如是行。』於此,隨起喜悅。
    ➎ 『於過去時,有如是識。』於此,隨起喜悅。
    比丘們!如是,為『追於過去』。

    比丘們!然者,如何,為『勿追於過去』?
    ➅ 『於過去時,有如是色。』於此,不起喜悅。
    ➆ 『於過去時,有如是受。』於此,不起喜悅。
    ➇ 『於過去時,有如是想。』於此,不起喜悅。
    ➈ 『於過去時,有如是行。』於此,不起喜悅。
    ➉ 『於過去時,有如是識。』於此,不起喜悅。
    比丘們!如是,為『勿追於過去』。

    ⑵ 比丘們!然者,如何,為『願於未來』?
    ➊ 『於未來時,應有如是色。』於此,隨起喜悅。
    ➋ 『於未來時,應有如是受。』於此,隨起喜悅。
    ➌ 『於未來時,應有如是想。』於此,隨起喜悅。
    ➍ 『於未來時,應有如是行。』於此,隨起喜悅。
    ➎ 『於未來時,應有如是識。』於此,隨起喜悅。
    比丘們!如是,為『願於未來』。

    比丘們!然者,如何,為『勿願於未來』?
    ➅ 『於未來時,應有如是色。』於此,不起喜悅。
    ➆ 『於未來時,應有如是受。』於此,不起喜悅。
    ➇ 『於未來時,應有如是想。』於此,不起喜悅。
    ➈ 『於未來時,應有如是行。』於此,不起喜悅。
    ➉ 『於未來時,應有如是識。』於此,不起喜悅。
    比丘們!如是,為『勿願於未來』。

    ⑶ 比丘們!然者,如何,為『動搖於現在之諸法』?
    比丘們!在此,無聞凡夫,不見諸聖者,不熟達聖法,不通曉聖法;
    不見諸善人,不熟達諸善人法,不通曉諸善人法。
    ➊ 見色是我、或我有色、或我中有色、或色中有我。
    ➋ 見受是我、或我有受、或我中有受、或受中有我。
    ➌ 見想是我、或我有想、或我中有想、或想中有我。
    ➍ 見行是我、或我有行、或我中有行、或行中有我。
    ➎ 見識是我、或我有識、或我中有識、或識中有我。
    比丘們!如是,為『動搖於現在之諸法』。

    比丘們!然者,如何,為『不動搖於現在之諸法』?
    比丘們!在此,有聞聖弟子,見諸聖者,熟達聖法,通曉聖法;
    以見善人,熟達善人法,通曉善人法。
    ➅ 不見色是我、或我有色、或我中有色、或色中有我。
    ➆ 不見受是我、或我有受、或我中有受、或受中有我。
    ➇ 不見想是我、或我有想、或我中有想、或想中有我。
    ➈ 不見行是我、或我有行、或我中有行、或行中有我。
    ➉ 不見識是我、或我有識、或我中有識、或識中有我。
    比丘們!如是,為『不動搖於現在之諸法』。」

    【三】「勿追於過去,勿願於未來;
    一切過去者,彼已皆捨棄,未來者未至!
    而彼現在法,處處善觀察;
    現觀五蘊法──不搖又不動,了知彼修習!
    唯應今日作──必須熱心作,誰知明日死?
    實謂無其事?不遇死大軍!
    熱心如是住,晝夜不懈怠;
    此一夜賢者,謂靜寂默者。」
    「比丘們!一夜賢者,我為你們總說及解說,如是說者,即緣此而說。」

    ~《中部經典‧解說品‧Bhaddekarattasutta 一夜賢者經》(MN 131, 272-275)

    ♡~~~~~~~~~~~~~~

    ☀ 《獨處經》佛陀說(如何獨處):

    「諸比丘!比丘➊ 遣除各自之諦理(捨自諦)、➋ 斷盡一切尋求(求之斷盡)、➌ 身行輕安(身行寂靜),➍ 名謂:『獨處』。

    ➊ 諸比丘!又,比丘當如何『遣除各自之諦理』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眾多沙門、婆羅門,具眾多各自之諦理。

    所謂:『① 或世間是常,
    ② 或世間無常,
    ③ 或世間有邊,
    ④ 或世間無邊,
    ⑤ 或命者即身,
    ⑥ 或命者異身,
    ⑦ 或如來死後有,
    ⑧ 或如來死後無,
    ⑨ 或如來死後亦有亦無,
    ⑩ 或如來死後非有非無。』
    此等一切,彼皆當除去、排遣、捨棄、唾棄、脫離、斷盡、棄絕!
    諸比丘!比丘如是『遣除各自之諦理』。

    ➋ 諸比丘!又,比丘當如何『斷盡一切尋求』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① 斷欲求,② 斷有求,③ 調伏梵行求。
    諸比丘!比丘當如是『斷盡一切尋求』。

    ➌ 諸比丘!又,比丘當如何『身行輕安』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於樂斷故,又,於苦斷故,前已滅喜與憂故,不苦不樂之『捨念清淨』,成就第四禪而住。
    諸比丘!比丘當如是『身行輕安』。

    ➍ 諸比丘!又,比丘當如何『獨處』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斷除我慢,恰如斷根、截頭之多羅樹,令此法趣於無有、未來不生!
    諸比丘!比丘當如是『獨處』。

    諸比丘!比丘➊ 遣除各自之諦理、➋ 斷盡一切尋求、➌ 身行輕安,➍ 名謂:『獨處』。

    欲求與有求,更俱梵行求;
    自諦若執取,見處普高舉。

    一切離貪染,愛盡解脫人;
    尋求已棄捨,見處普根絕。

    比丘誠具念,不敗而輕安;
    覺者熄滅慢,是名為獨處。」

    ~《增支部經典‧四集‧初五十經篇‧輪品‧Patilīnasutta 獨處經》(AN 4.38)

    ♡~~~~~~~~~~~~~~

    ☀ 《坐臥處經》佛陀說(五精勤分):

    「諸比丘!成就五(精勤)分之比丘若能親附、親近於五分成就之坐臥處,則不久依諸漏盡,而於現法自證知無漏之心解脫、慧解脫,現證具足而住。

    諸比丘!何等為比丘五(精勤)分成就耶?
    ➊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有信仰而相信如來之菩提,即:『此世尊是應供、正等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➋ 為少病、少惱、消化良好、體溫平均:不過冷、不失熱、得中庸、堪精進。
    ➌ 於大師、賢智者、同梵行者前,無諂、無誑、如實表示自己。
    ➍ 發勤而住,斷不善法,為具足善法而努力,勇健堅固,於諸善法而不捨軛。
    ➎ 具足正慧、成就生滅觀智、作聖決擇、導致一切苦滅。
    諸比丘!如是為比丘五(精勤)分成就。

    諸比丘!復次,何等為坐臥處五分成就耶?
    ➀ 諸比丘!此處有坐臥處,不過於遠,不過於近,便於往來。
    ➁ 晝時少喧鬧,夜時少音聲。
    ➂ 少虻、蚊、風、熱、爬蟲類(蠍、蛇等)之接觸。
    ➃ 又,若能住於其坐臥處,則勞苦少而得衣、食、坐臥具、病藥、資具。
    ➄ 又,長老比丘住其坐臥處,多聞而通阿含(法本)、持法、持律、持摩夷(本典要目),於此,時時親近請問而言:『大德!此為云何,此義為云何?』
    彼等具壽者為其開示所未開,顯示所未顯,於種種疑惑之法除疑惑。
    諸比丘!如是為坐臥處五分成就。

    諸比丘!成就五(精勤)分之比丘若能親附、親近於五分成就之坐臥處,則不久依諸漏盡,而於現法自證知無漏之心解脫、慧解脫,現證具足而住。」

    ~《增支部經典‧十集‧Senāsanasutta 坐臥處經》(AN 10.11)

    ── 佛曆 2559.9.24(六)佛子 ──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tisocracy&aid=8223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