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四聖諦」 About the Four Noble Truths
2016/11/19 01:55:40瀏覽115|回應0|推薦0

    ☪ 「原始佛法」裡所說的「四聖諦」~❤

About the Four Noble Truths


    阿彌陀佛來救你、觀世音菩薩來救你……
    以及,阿拉來救你、大梵天王來救你……

    乃至,耶穌或是天主來救你……
    到底,本質上有什麼不同呢?

    如果,一個人不去觀察「自我」身心的本質:
    ➊ 無常、➋ 苦、➌ 無我。

    反而,去鑽研「阿賴耶識」的無窮理論,有如汪洋大海……
    難怪,走不出象牙塔的時候……會尋求他力的最後救度!

    「自我」的身心,就是「四聖諦」 ──
    就是 ➍ 解脫、涅槃唯一的道路!

    ♡~~~~~~~~~~~~~~

    ☀ 《大般涅槃經》說:

    「諸比丘!因為不隨覺、不洞察『四聖諦』,我與汝等,長久以來,流轉於生死。四者何耶?

    諸比丘!因為不隨覺、不洞察:『苦聖諦』,我與汝等,長久以來,流轉生死。
    諸比丘!因為不隨覺、不洞察:『苦之集聖諦』,我與汝等,長久以來,流轉生死。
    諸比丘!因為不隨覺、不洞察:『苦之滅聖諦』,我與汝等,長久以來,流轉生死。
    諸比丘!因為不隨覺、不洞察:『到達苦滅之道聖諦』,我與汝等,長久以來,流轉生死。

    ➊ 然,諸比丘!隨覺、洞察:『苦聖諦』;
    ➋ 隨覺、洞察:『苦之集聖諦』;
    ➌ 隨覺、洞察:『苦之滅聖諦』;
    ➍ 隨覺、洞察:『到達苦滅之道聖諦』。
    則滅有愛,有愛盡時,從此則無──後有之過患。」

    ~《長部經典‧Mahāparinibbānasutta 大般涅槃經》(DN 16, 155)

    ♡~~~~~~~~~~~~~~

    ☀ 《五取蘊四諦轉經》說:

    「諸比丘!有五取蘊,以何為五耶?
    謂:『➊ 色取蘊、➋ 受取蘊、➌ 想取蘊、➍ 行取蘊、➎ 識取蘊』是。

    諸比丘!我未如實證知此五取蘊之四(聖諦)流轉之間,諸比丘!我於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門、婆羅門、人天之眾生界,不現等覺,不自宣稱為:『無上正等覺』。

    諸比丘!然則我已如實證知五取蘊之四(聖諦)流轉故。諸比丘!我於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門、婆羅門、人天之眾生界,乃現等覺,自宣稱為:『無上正等覺』。

    以何為四(聖諦)流轉耶?

    ➊ 我證知『色、色集、色滅、導致色滅之道』,➋ 證知『受、受集、受滅、導致受滅之道』,➌ 證知『想、想集、想滅、導致想滅之道』,➍ 證知『行、行集、行滅、導致行滅之道』,➎ 證知『識、識集、識滅、導致識滅之道』。

    【一】(色依食集:)諸比丘!以何為色耶?
    諸比丘!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之色,諸比丘!此名為『色』。依食之集,而有色之集;依食之滅,而有色之滅。此導致色滅之道者,是八聖道分,謂:『① 正見、② 正思惟、 ③ 正語、④ 正業、⑤ 正命、⑥ 正精進、⑦ 正念、⑧ 正定』者是。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色,證知如是色之集,證知如是色滅,證知如是導致色滅之道,而向色之厭患、離貪、滅盡,則為善向。善向者,則為入此法與律。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色,證知如是色之集,證知如是色滅,證知如是導致色滅之道,於色⑤ 『厭患』、⑥ 『離貪』、⑦ 『滅盡』,⑧ 由『不取』而解脫者,⑨ 則為『善解脫』。

    善解脫者,⑩ 則為『純一』,若得純一者,⑪ 則『無(四聖諦)流轉之可以施設』。

    【二】(受依觸集:)諸比丘!以何為受耶?
    諸比丘!『六受身』是。謂:眼觸所生受、耳觸所生受、鼻觸所生受、舌觸所生受、身觸所生受、意觸所生受是。諸比丘!諸比丘!此名為『受』,由觸之集,而有受之集,由觸之滅,而有受之滅。

    此導致受滅之道者,是八聖道分,謂:『① 正見、② 正思惟、 ③ 正語、④ 正業、⑤ 正命、⑥ 正精進、⑦ 正念、⑧ 正定』是。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受,證知如是受之集,證知如是受滅,證知如是導致受滅之道,而向受之厭患、離貪、滅盡者,則為善向。善向者,則入此法與律。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受,證知如是受之集,證知如是受滅,證知如是導致受滅之道,於受⑤ 『厭患』、⑥ 『離貪』、⑦ 『滅盡』,⑧ 由『不取』而解脫者,⑨ 則為『善解脫』。
    善解脫者,⑩ 則為『純一』,若得純一者,⑪ 則『無(四聖諦)流轉之可以施設』。

    【三】(想依觸集:)諸比丘!以何為想耶?
    諸比丘!『六想身』是。謂:色想、聲想、香想、味想、觸想、法想是,諸比丘!此名為『想』。依觸之集,而有想之集;由觸之滅,而有想之滅。

    此導致想滅之道者,是八聖道分,謂:『① 正見、② 正思惟、 ③ 正語、④ 正業、⑤ 正命、⑥ 正精進、⑦ 正念、⑧ 正定』是。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想,證知如是想之集,證知如是想滅,證知如是導致想滅之道,而向想之厭患、離貪、滅盡者,則為善向。善向者,則入此法與律。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想,證知如是想之集,證知如是想滅,證知如是導致想滅之道,於想⑤ 『厭患』、⑥ 『離貪』、⑦ 『滅盡』,⑧ 由『不取』而解脫者,⑨ 則為『善解脫』。
    善解脫者,⑩ 則為『純一』,若得純一者,⑪ 則『無(四聖諦)流轉之可以施設』。

    【四】(行依觸集:)諸比丘!以何為行耶?
    諸比丘!『六思身』是。謂:色思、聲思、香思、味思、觸思、法思是,諸比丘!此名為『行』。依觸之集,而有行之集;依觸之滅,而有行之滅。

    此導致行滅之道者,是八聖道分,謂:『① 正見、② 正思惟、 ③ 正語、④ 正業、⑤ 正命、⑥ 正精進、⑦ 正念、⑧ 正定』是。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行,證知如是行之集,證知如是行之滅,證知如是導致行滅之道,而向於行之厭患、離貪、滅盡者,則為善向。善向者則入此法與律。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行,證知如是行之集,證知如是行之滅,證知如是導致行滅之道,於行⑤ 『厭患』、⑥ 『離貪』、⑦ 『滅盡』,⑧ 由『不取』而解脫者,⑨ 則為『善解脫』。

    善解脫者,⑩ 則為『純一』,若得純一者,⑪ 則『無(四聖諦)流轉之可以施設』。

    【五】(識依名色集:)諸比丘!以何為識耶?
    諸比丘!『六識身』是。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諸比丘!此名為『識』。依名色之集,而有識之集;依名色之滅,而有識之滅。

    此導致識滅之道者,是八聖道分,謂:『① 正見、② 正思惟、 ③ 正語、④ 正業、⑤ 正命、⑥ 正精進、⑦ 正念、⑧ 正定』是。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識,證知如是識之集,證知如是識之滅、證知如是導致識滅之道,而向識之厭患、離貪、滅盡者,則為善向。善向者,則入此法與律。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① 證知『如是識』,② 證知『如是識之集』,③ 證知『如是識之滅』,④ 證知『如是導致識滅之道』,於識⑤ 『厭患』、⑥ 『離貪』、⑦ 『滅盡』,⑧ 由『不取』而解脫者,⑨ 則為『善解脫』。

    善解脫者,⑩ 則為『純一』,若得純一者,⑪ 則『無(四聖諦)流轉之可以施設』。」

    ~《蘊相應‧封滯品‧Upādānaparipavattasutta 五取蘊四諦轉》(SN 22.56)

    ── 佛曆 2559.9.8(四)佛子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tisocracy&aid=82227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