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核心始終在於「人」,想解決問題先處理情緒!
2017/02/13 18:39:33瀏覽173|回應0|推薦0

顧問溝通術(十):核心始終在於「人」,想解決問題先處理情緒!

[轉載自大數聚網站]

AL008-okanewoyoukyuu20140722_TP_V 

一連寫了九篇,一路從內在的需求分析現場的環境條件互動交流的眼神動作遣詞用語與語言文字,以及談話內容的語詞結構,來談與人溝通對話的方法論,牽涉的領域很廣,從心理學、認知科學、邏輯學、內容分析、語文能力、聲調與動作等,也因為如此,還是需要不斷的練習與操作才能自然而然的應用。而在業務與顧問必學的溝通術的最後一篇,就像降龍十八掌一樣,也該有個統合前面十七掌的最後一式(武狀元蘇乞兒看太多…),統合前面九篇的核心內容,也就是,人。

人的情緒感受才是溝通核心

人有共通的需求、認知結構、反應互動模式,也因此得以歸納一套套的方法(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便是歸納的結果呈現),而所有的方法也不脫這一切的核心,人的情緒感受。而溝通、業務、顧問界的亢龍有悔,便是網路上流傳的那句老話,「想處理問題,先處理情緒。」(有許多文字版本大同小異,但筆者的看法與網路上略有不同,關鍵不是自己的情緒而已,而是對象的情緒。

人的大腦從小發育成長,有用的部位與能力長得多,沒用的則慢慢退化,從小在打罵管教環境長大的孩子,先不管是否會較為粗魯,但總更懂得察言觀色,從小培訓的「看臉色」能力,就跟四歲開始打高爾夫球的曾雅妮一樣,只是練的不是打球,而是看人臉色來應對進退。扯遠了,講這從小訓練的大腦結構不是為了強調練習的重要,而是思考「練習本身作為一個結構」的限制(後設思考與問題背後的問題),因為結構與能力總來自後天訓練,但情緒與感受卻是先天就有,一個嬰兒不論是否學會了看臉色的能力,都能夠在難過的時候哭,開心的時候笑。一切能力、方法背後的結構化思考並非人人都有,但無論是誰,都有感受以及情緒化的時候

情緒對了,事自然會解決

這也是為何這最後一式是那句老話「想處理問題,先處理情緒。」的原因,大部分的時候,其實我們眼前面對的並非一件事,而是一團情緒;情緒對了,事自然會解決,情緒不對,怎麼努力都沒用。

一天晚上,加班到十點的你,脫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裡,年邁的媽媽仍然習慣等門,也習慣在你進門後,不論幾點,都劈頭問上那幾句老話,「那麼晚回來!去哪了?吃飽了嗎?有沒有好好吃飯?」

平常的關心在疲憊時聽來格外刺耳,緊繃一整天的神經與情緒在這時爆發。

「加班啊!不然勒!還能去哪!可不可以不要一直問啊!」

「你這是什麼態度?!我不過是問你兩句…」

這段對話想來我們都不陌生,心力憔悴的我們無力回答眼前的問題,週末午後的關心對話在平日晚上發生時,莫名其妙成為了無謂爭執的引爆點,因為當下的我們意志力早已消耗殆盡,沒法看清楚這些問題背後的關心與情感,僅單純地看到字面上的問題與回覆,單純地在自身的疲憊之上,加上了家人在回家之後仍然找我麻煩的印記。假如對話的場景換到悠閒的週末午後,散步回來心情愉悅的我們,面對進門的關心,又會有怎樣的應對? 

上面的例子除了帶出了「意志力損耗」的概念(隨著夜晚的來臨與疲勞的累積,我們的耐性與效率下降,也失去了對慾望的抵抗力),也帶出了問題與情緒的差異,母親問的從來不是問題,而只是單純的表示關心,並期望得到回應。無論媽媽問了什麼,一句「媽媽別擔心,今天我有好好吃飯,也都穿得很暖和,這幾天公司業務忙加班晚,但都有定時歇息用餐,謝謝媽媽擔心我,媽媽我愛您。」自然就能解決「媽媽覺得你冷」這一類問題,也會更常看到愛心水果與點心出現在桌上等著你。(上述角色名可代換為任何有強連結的對象) 
「想處理問題,先處理情緒」,想要對方不問問題,或解決眼前的疑問,關鍵從來不在字面上的問題是什麼,而在於對方的情緒為何。

客服場景中,關鍵是解決問題還是讓客戶消火?記得一次到X品酒店餐廳用餐的經驗,排序第二的我被耽誤了帶位,提前訂位又提早抵達的結果是邊邊角角的座位,倒葡萄酒的時候一瓶倒完直接用另一瓶沒醒酒的加滿,最後牛排味道與品質還不怎麼樣……慶祝朋友生日的我一直隱忍,但隨著事情不斷惡化,層出不窮的服務紕漏讓我最後拍了桌子叫經理,面對我細數上述的服務缺失,經理提出了各式補償,但我其實要的不是物質上的賠償而是感受上的彌補……

同樣的道理,業務場景中,客戶買的是安心與信任,這也是售後服務、品牌得以有效的原因。討論場景中,關鍵是被傾聽與理解,自然就會讓與會者有受人重視以及參與感,想罵想分想訐譙的人也就自然收斂許多。會議場景中,問題往往不是眼前的文字描述,而是為何主管會問這個問題。相信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主管的問題總是言不及義、詞不達意,前面說一套後面做一套,但會不會是我們把重點放錯在字面描述,而非實際情緒感受,也就是主管真的擔心的事情呢?

freee151108028752_TP_V

(image source:pakutaso)

我們多半是用直覺來處理眼前的事務,就如「快思慢想」的概念,快思是我們的習慣,也是真正的問題,情緒;慢想其實並非問題,而是待完成的事項罷了。

「想處理問題,先處理情緒」,溝通、業務、顧問界的亢龍有悔,跟電視中的一樣,簡單大方的一招,卻蘊含過往招式的核心精神與各種變化,說來容易卻還是得融會貫通方能運用自如,在這十篇溝通心法的最後,除了再次介紹核心,「想處理問題,先處理情緒」,也再次提醒大家練習的方法把講話、溝通也當作一件事情來研究與練習,如同運動員將動作拆解且不斷練習一般,把演講的結構拆開,把語句重複練習,刻意的加上與減少某些動作,一次又一次的練習與檢討,讓你的身體記住,自然就能逐漸熟練

 

http://group.dailyview.tw/2017/02/10/%E9%A1%A7%E5%95%8F%E6%BA%9D%E9%80%9A%E8%A1%93%EF%BC%88%E5%8D%81%EF%BC%89%EF%BC%9A%E6%A0%B8%E5%BF%83%E5%A7%8B%E7%B5%82%E5%9C%A8%E6%96%BC%E3%80%8C%E4%BA%BA%E3%80%8D%EF%BC%8C%E6%83%B3%E8%A7%A3%E6%B1%BA/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CCUeMBA&aid=91924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