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11 11:20:40瀏覽231|回應0|推薦0 | |
學習傳播的新媒介:APP [轉載自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 隨著蘋果iPhone、iPad以及一系列Android系列產品的熱銷,使得「APP」在一夕之間成為熱門的口頭禪。究竟APP是甚麼?APP的魅力何在?當代的文化與知識,又在APP之上得到什麼展現呢? 事實上,APP是英文「應用」Application的前三個字母,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電腦上的APP指的是專門為解決使用者的特殊需求,所開發、撰寫的程式軟體。因此廣泛來說,舉凡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上的時尚玩意,或是我們在傳統個人電腦上所慣用的文書、簡報處理軟體,都可以歸類為廣義的APP。 蘋果,讓APP有了新定義 除了硬體開發之外,蘋果電腦在內容服務上也下了一番苦功。任何對智慧型手機APP有興趣的個人或廠商,都有機會將完成作品上傳到蘋果的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內容提供者可以免費下載、也能訂價販售,蘋果電腦再從販售軟體的利潤中抽成。由於蘋果搶占行動載具APP先機,不只讓iPhone向使用者提供更高的附加價值,更讓蘋果電腦成功聚集人氣,塑造驚人的粉絲群聚效應。 在2010年iPad平板電腦上市之後,蘋果電腦的APP Store找到更廣大的市場,各家廠商看準蘋果粉絲的數量與消費能力,紛紛針對iPhone與iPad開發服務應用程式。目前蘋果已經累積有超過40萬個的免費或付費APP,每年可以為蘋果帶來超過新台幣600億元的營收,而蘋果APP應用程式的總下載次數,更在今年一月份風光突破100億次大關。 或許是在銷售與下載上的巨大成功,讓蘋果電腦認為APP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英文單字,而是企業宏圖的具體展現。因此在2011年3月,蘋果電腦向美國加州法院控告電子書巨擎亞馬遜,聲言亞馬遜準備推出的「Appstore for Android」侵犯蘋果商標權。亞馬遜也不甘示弱,請出牛津英文字典和語言學家,表示APP與Store只不過是個常用字彙,根本不該成為商標。微軟在今年一月也在同樣的理由之下,公開反對蘋果將APP store的商標申請。這場科技公司之間奠基於語言文字的法律大戰,恐怕還有得打。 封閉的蘋果對上開放的Google 更有趣的是,蘋果與Google同樣都和訂有售價的APP提供者進行三七拆帳,但是當蘋果將三成營利納入口袋時,Google卻將這三成利潤給予地區性電信服務業者,藉以吸引電信業者採用、推廣Google的Android系統服務。我們也可以從中感受到兩家公司不同企業文化,以及其南轅北轍的商戰策略。 因此,如果我們以開放程度檢驗這兩家公司,Google雖然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起步晚於蘋果,但由於Google勵行開放政策,讓消費者與廠商進入服務及產業鏈的門檻降低,使得Android市占率有後來居上的趨勢。不過,雖然各大廠商推估蘋果目前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優勢,將在2012之後逐漸讓位給Android系統,但由於蘋果已經培養出一群死忠支持者,從硬體到內容服務的產業鏈也已然成熟,因此未來的APP世界,很可能演出蘋果電腦對決Android群雄的場面。 APP,讓生活更聰明 例如最近奢侈稅打房議題發燒,以合理價格找到好房子,就是購屋人士的熱門話題,多家房仲業者就乘勢提供網路看房的APP服務,使用者可以運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進行衛星定位,APP系統將會列出您的所在地周遭所有待售房屋,詳細提供坪數、價格、房屋格局、影音等資訊。 對於有國際貿易、旅行需求的使用者來說,光靠一支手錶要掌握全球各地時間,實在不太容易。一項叫做「Global Time Lite」的應用程式,就以地球與太陽之間的關係為基礎,除了顯示全球主要都市的時間、日期、電話國碼之外,您還可以觀察到地球各區的白晝與黑夜動畫模擬。這種服務不只給商務人士幫了大忙,甚至對於教師講授地理、地球科學等科目,也有意外的助益。 對歐美國家來說,英國王室威廉王子與凱特‧密德爾頓的婚禮,也沒逃過生意人的眼睛。一家公司就在iPad上推出「Royal Wedding」的APP。這套APP透過影音與圖文整合,生動介紹威廉與凱特家庭背景、認識過程、常去的約會地點,甚至連「如何與女王陛下握手」的禮儀「豆知識」也赫然在列。更驚人的是,這套容量達130MB的APP,竟然提供免費下載,原因無他,在於軟體開發商早已和時尚、出版產業合作,提供如珠寶、王室傳記刊物的廣告頁面,從中賺取利潤。這也讓我們見識到網路時代「免費經濟學的具體實踐」。 國外文教機構,積極採用APP傳播 而本報早先曾為讀者報導過的大英圖書館「Treasures」,則是透過嚴謹的選件與主題編輯,將鎮館精品數位化成果搭配學者專家的導讀,讓使用者可以不用遠赴英倫,也能欣賞如曼德拉被捕入獄前的慷慨激昂演說、全球最早的雕版印刷書籍《金剛經》、中國商朝的甲骨文等人類文明遺珍。除了介紹專文與Metadata之外,大英圖書館還安排館內學有專精的研究人員,針對APP選件的歷史、文化意義進行介紹,並以影音方式在APP平台呈現,拉近民眾與專家之間的距離。另外,大英圖書館還在APP當中,提供當期展覽資訊,讓使用者不只可以接觸館藏精品,還可以即時更新博物館動態資訊。 除了呈現典藏菁華,許多文教機構也積極運用APP作為學習輔助工具。例如以APP介紹古代世界七大奇觀、深海魚類,或是運用APP進行校務管理。而在學校教育實務上,北美的學校已開始運用iPod進行文法拼音、自然科學等領域的教學活動,讓學童可以決定自主學習的步調,提升學習效率。除了讓教室變得更有趣之外,由學校提供數位資源,更是促進數位包容、讓家中沒有電腦或行動上網設備的學童不至於落後於數位世界的補救策略。 在台灣,民間運用APP推動教育文化的腳步也相當積極。例如台南市的一家補教業者,就運用APP展示國中數學教材,使用者可以線上進行作答與解題。而城邦集團旗下的貓頭鷹出版社,也以鳥類圖鑑為基礎,開發一套「認鳥超簡單」的APP,使用者只要提供極為粗略的大小、鳥喙、目擊地點等資訊,系統就會自動從資料庫中篩選出符合的鳥類,提供圖片、學名、鳴聲、別名、身長、食物、棲地、遷徙狀態、群聚性、全球分布區域、介紹專文等詳細資訊。由於使用檢索介面設計十分便利,使得這套鳥類圖鑑APP非常容易上手,相當值得典藏單位作為APP開發專案的參考。 隨著行動上網、LBS適地性服務、社群網絡的普及,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的呈現與應用模式,也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APP的興起,或許就是這股數位狂潮的第一波浪頭。面對廣闊無垠的大海,你,準備好了嗎? 由廠商拍攝的APP介紹,由主持人的台詞中,我們也能隱約嗅到蘋果與非蘋果體系之間的火藥味 [如以IE瀏覽器無法欣賞Youtube影音,您可嘗試切換至Chrome等其他瀏覽器] 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read_topstory.php?nid=4657&lid=533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