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iversity:職訓難題一次解決
2017/06/08 11:01:44瀏覽195|回應0|推薦0

iversity:職訓難題一次解決

[轉載自天下雜誌教育網]

工業4.0大浪改變了各行人才面貌,舊教育模式遠追不上需求,歐洲的MOOC龍頭iversity,正是這波趨勢的最好見證。如何從踢鐵板到發掘新金礦,祕訣就在電影《星際大戰》中。

「歐洲沒有花錢唸大學的文化。學生時政府付錢,畢業進修是企業付錢,反正都不是個人,」歐洲大規模開放線上課堂(MOOC)龍頭iversity執行長柯珀(Hannes Klöpper),精準點破大學課程線上平台在美國蓬勃,卻在歐洲踢到鐵板的原因。但這堂課,iversity花了四年才學會。

現年才三十二歲的柯珀,二○一一年和柏林洪堡大學同學李普曼(Jonas Liepmann,已離開)創立iversity,和Coursera、Udacity一樣,上課免費,認證收費,但四年下來,只「慘澹」二字。

iversity苦思存活之道,擴大合作的大學至一百四十多所、提高課程質量至享有盛名,也獲獎無數,但始終只是苦撐。直到二○一五年八月的一次無心插柳。

當時iversity和德國奧托貝森管理研究院(WHU)商學院合作,嘗試推出收費課程「商用圖像式思考」,沒想到一炮而紅,吸引企業送人選修,反應熱烈程度讓他們又驚又喜。那門課當年度就貢獻六位數歐元營收,iversity這才發現,原來真正的金礦,在企業端,不在個人端。

轉向B2B,挖到金礦

圖像思考這塊敲門磚,為iversity敲開了企業教育訓練的大門。和企業接觸的結果,「我們意識到,企業有很大的需求,特別對數位轉型,」柯珀說。

「來找我們的企業,都有迫切的需要,讓所有的員工了解,數位為所處的行業帶來的改變,以及主管階層如何管理改變,」柯珀指出,「他們都說,他們有兩千到五千人,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學習某些新觀念或技能。」

很多企業真正要採取行動推動改變,柯珀指出,最大的難題,在於時間緊迫,如何讓公司這麼多的人理解、接受改變,然後去學習改變需要的技能?無論外訓或內訓,成本高又耗時,「等最後一批人上完,第一批人已經全部忘記。」

「像數位轉型,幾乎是要公司所有的人觀念和心態整個轉變,才能因應挑戰,」柯珀說,「但又沒有任何平台可以同時訓練一萬人,品質還都一樣。顧問公司開課無法規模化,學校又太理論,這就給了我們介入的機會。比方我們替德意志銀行開的敏捷開發課(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一次三千多個人在上。」

德國鐵路公司(DB)到目前為止已有一百多名中高階主管,上過iversity和四大之一的會計師事務所KPMG合作開的「企業數位學習」課。被問到主管們上課後的反應,德鐵負責這項計劃的哈梭古柏(Jakob Hasselgruber)豎起大姆指,「它大大拓展了我們的知識,是很創新的學習經驗,重要的是非常實用。」

轉向B2B市場,iversity發現了數位轉型洪流下,學校、訓練機構和企業之間,有一大片空白的市場。

以下是柯珀受訪摘要:

問:為什麼轉向B2B的企業市場?

答:因為錢在那裡。

問:現在有幾家企業買你們的課程?

答:超過三十家,大部份是像德意志銀行這類很大的跨國企業,據點分布一百多個國家,員工超過五十萬名。我們合作的對象分三大類,學校或老師、波士頓、麥肯錫之類的顧問公司,以及教育訓練需求廠商。

問:你們的課程哪裡來?

答:我們和學校、專家、顧問公司合作,通常都是企業來找我們說他們的需求,我們找適合的專家開課。

問:聽起來和美國的Coursera、Udacity一樣啊。但是你們的課程品質很受推崇,到底為什麼?

答:iversity的每一門課,都由一至七分鐘長的二、三十支影片,以及穿插其間的很多小測驗(quiz)、作業、討論和期末考組成。

用影片,我們不是首創,美國很多公司也是用影片做情境式訓練,甚至拍成真正有情節的微電影。我們花很多心思在讓課程的設計、架構、節奏,和企業的需求有高度相關性,又有趣,同時強調實作。這是我們花最多心思的地方。

情境實戰訓練,教出企業英雄

問:可以舉例嗎?

答:你看過星際大戰嗎(帶點神祕地笑)?

問:為什麼這麼問?

答: 星際大戰的精采,歸功於神話大師坎伯的英雄方程式(見小辭典)。我們的課程設計也奉行一樣的方程式,注重實戰、實用,更注重說故事,學員一門課上下來,都歷經「打造英雄」公式的洗禮,成了真正為企業解決難題的英雄。

問:你們開的專業課主要有哪些?

答:除了思考、設計和管理類,最大項就是工業4.0。工業4.0是一個很大的議題,各行各業有太多挑戰要因應。我們的數位學習、大數據等課程,都收攏在工業4.0的大項下面。

問:為什麼企業不自己找專家來替他們上課?

答:因為他們做不到。傳統的上課方式很貴,你要開班,要有人承辦、要有教室、員工和老師要有交通成本,這些都是公司付錢,上課品質又不一。

當然啦,你可以說,他們也可以錄影片,然後給一萬個員工自己回家看。員工看了之後會覺得他看懂了,但這不會內化為知識,更別說轉化為行為,不會從基本上改變他們的技巧和行為。

如果你同時有活動、功課讓他們去做、去研究、去找解決方法,去和其它人互動?看其他人做了什麼?來回激盪,情況就會不一樣。

所以這是一種和你程度相當、但行業異質性可能很高的人一起進行的高品質學習,又可以規模化的一種學習方式。

課程短而精,讓企業不被淘汰

問:有很多學校也都加入了MOOC,企業不就可以大規模上課?

答:我們的訓練不同於學校,學校的線上課程偏向理論、通才,我們偏向實作、專才。

學習專業技能真的不是靠讀書、聽課就能做到的,像寫程式,很多人以為寫程式就是:是或不是、零或一、黑或白,但真正寫一個專案的程式沒那麼容易。

程式設計師要把東西寫到安全、好用又便宜,但這三者是互相衝突的需求,卻又必須被滿足。我們不是只教你寫程式,而是透過實作和互動,教你辨識、考慮及平衡不同的需求,所以我們稱它叫做動態社會性學習(active social learning)。

大學是提供基本的訓練,我們提供的是時間短很多、分得很細的專業訓練,實際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讓企業能夠不被淘汰,是非常不同的市場。

問:可以說你們提供的是微課程、微學位嗎?

答:你要說它是微課程,可以。但不能稱它是微學位,因為我們和美國不一樣,美國的平台,學生上完課需要拿著證書去找工作,但我們的學員大部份是企業員工,重點是學習,不是拿證書。

---------

小辭典

英雄旅程

(Hero’s Journey)

美國神話學大師坎伯(Joseph Campbell)發現所有古代神話,都有相同的「英雄方程式」:英雄在成為英雄之前,都必須經歷十七個階段,包括召喚、危機、指引、戰勝、獲得新的能力……。

《星際大戰》劇情和視覺創意都造成轟動,導演盧卡斯公開表示,該片架構和靈感,便是來自坎伯一九四九年出版的巨著《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文章來源: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2975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CCUeMBA&aid=10410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