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5/04 11:54:04瀏覽151|回應0|推薦0 | |
推廣行動學習的最差實務,可能就在您身邊 [轉載自數位學習無國界文章] 這篇文章來自Michael Trucano (世界銀行的資訊教育政策專家),論述他觀察到的行動學習執行上的最差實務,但在各國家與各領域一再發生,雖然論述對象是學校與教育系統,但專門研究企業培訓的網站亦引用此文,認為這些錯誤在企業推行行動學習方案也相當常見。 在過去幾年,無論在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都有一些失敗的行動學習案例 (例一,例二),有採購決策權的主管對行動學習認知非常有限,具有資訊融入教學專業的教師沒有發表意見或影響力的空間,決策並非基於教學法或學習設計的考量,最常見的就是花大錢買硬體,不重視其他的關鍵要素 — 內容設計、學習設計、教學實務、教師培訓,失敗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以下是他歸納最常見的行動學習最差實務: 1. 把原本已開發給電腦 (PC) 使用的內容或應用程式拿來直接使用 這是最常見且可以被理解的做法,既然已經付出很多來開發這些內容和應用程式,而且大家認為已經做的很好了,當然可以直接把它拿來給行動裝置使用。某些教科書出版商把它們的教材轉成 PDF 格式,然後就認為它已經變成所謂 ”電子書”,但多數學習者卻不喜歡在 iPad 上看這些電子書。他們都忽略了一項最重要的關鍵,行動裝置的使用介面與電腦截然不同,螢幕大小更是無法比擬。 這並不是建議就把所有以前的內容或應用程式丟棄,而是內容開發者應該契合行動裝置的特性及功能重新設計與開發內容,如此才能帶來較佳的學習結果,並利用到行動裝置的特殊能供性 (Affordances)。 2. 引入全新的裝置來促進行動學習 沒有人可以忽略一個全新教育科技裝置的誘惑,然而歷史已經證明為某些特定教育目的所開發的科技裝置常常無法獲得共鳴以及擁有眾多使用者!(當然也有例外,手持圖形計算機 (Graphing Calculator) 就是一個突出的成功例子)。開發者應該問一問自己:是一個專為教育市場開發的嶄新行動裝置會成功,還是,充分利用您的使用者已經在使用的行動裝置科技,以此為基礎去開發為您的產品會成功?或者是說:真的有需要設計出一個全新、理想的教育科技裝置才能讓行動學習發生,還是,應該根據在市場上已經被廣泛使用的行動裝置科技,嚴謹地來開發行動學習內容就可行了? 內容比裝置更重要,尤其當您要推廣行動學習時,為使用者買的起、或是已經擁有且會使用的行動裝置來開發產品及內容才是比較正確的做法。(參考BYOD) 3. 不了解當地環境與使用者的需求 把美國矽谷、上海或東京等城市最好的行動學習工具及內容轉移到其他地方 (例如非洲農村地區) 或許就不是好的做法了。以為移植套用別國的成功模式就好,沒有充分了解當地使用者的需求、習慣、文化、價值觀、制度、基礎建設及環境限制等等因素,結果將大不如預期,甚至比紙本學習更差也不意外。 4. 以為所有的行動學習者都是數位原住民 (Digital Natives) 數位原住民 (Digital Natives) 是指 1980 後出生,從小生長在電子數位科技環境下的年輕一代,他們對使用電腦科技與網路即使不是駕輕就熟,至少也都有某種程度的熟悉。數位原住民一詞對很多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供應商造成某些程度的影響。在行動裝置上快速學會和使用某些應用程式 (例如,在Facebook 發文按讚、玩遊戲、或是,播放影片) ,不應該與如何成功地將這種裝置用於行動學習掌握混為一談。誤以為所有使用者都是數位原住民,可能會忽視其他很多學習者的需求。 5. 忽略行動裝置可能並非一個人使用 行動裝置通常是個人裝置,由某個人擁有並且單獨使用。這說法對大多數人而言是正確但卻不是 100%。即使我們說 “在非洲,無論社會階層,幾乎每個人都有一隻手機,甚至擁有兩三隻” 也不能支援這一論點。研究發現,共享行動電話在開發中國家是一直存在的現象。尤其是在在開發中國家的學校以及在家庭內,裝置共享可能是常態而非例外。行動學習倡議如果不考慮這種情況,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障礙。 6. 把目標只放在學校內的行動學習上 “我們有一個夢幻般的教育應用程式,對開發中國家的學校會非常有價值 — 我們要怎樣才能進入這些地區間的學校呢?”。這是一個常見的問題,然而,即使應用程式本身非常有用,你仍應該再思考一下:學校真的是這應用程式的最佳使用地點嗎? 尤其如果該應用程式是在行動裝置上使用。 畢竟,現在許多教育單位仍然禁止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及其它行動裝置,甚至連帶到學校都不被允許。因為他們擔心學生的注意力不在授課老師身上,而是在一個小小的螢幕上 (例如學生可能會發短信息、或做出其它不受老師歡迎的舉動)。即使有監督機制,要讓老師們在特定課程短暫的上課期間內,找出方法使用這些教育應用程式來探索或學習,恐怕也是有困難的。把目標同時放在學生課餘時間或離開學校以後,可能會更實際些。 7. 只考慮到智慧型手機 科技預言家預測”未來每個人都會有一台智慧型手機”。他們也許是正確的,然而,今天絕大多數的學習者和老師並不是生活在未來。開發中國家仍有所謂 “功能型手機 (Feature Phone)” 甚至是只能打電話發簡訊的 Dump Phone 的潛在使用者。只為智慧型手機開發內容和應用程式,你會遺漏上面這些低階手機使用者。公司可能會說很難為低階手機設計應用程式,因為它們不允許我們做想做的一切。沒錯,這是事實。但如果你想切入這塊廣大的市場,並希望擴大規模和獲得廣泛影響力,為人們可能沒有的行動裝置開發應用程式並不是最佳的做法。 8. 以為將數位化內容傳送到連上網的行動裝置是很簡單的 將行動裝置做為學習內容的載具具有充分的理由,但如果存取這些內容需要連上網路,則在許多情形下這可能成為最大的使用問題。勾勒隨時隨地都存在的學習機會,實際上的內容傳輸可能因不穩定、擁擠、昂貴、或根本不存在的連網環境,而變成完全不可能。誰應該為網路連線付費,如何付費,數位內容的打包 (是否允許離線使用)、儲存、傳送、持續更新、平台相容性,有許多因素都要考慮到,想得太簡單,認為只要連上網就好,是常見的失敗原因。 9. 假設你需要行動學習 並不是在平板電腦或手機上存取數位內容就稱為行動學習,百分之九十的人云亦云行動學習,其實僅僅是在 iPAD 做原來在電腦上做的事,正確用語應該稱為數位學習,相較之下,筆電的輸入介面還比 iPAD 強多了,行動學習對您或學習者的意義與價值何在,要用行動學習達到的學習情境為何? 因為這個詞被濫用過多,是不是模糊了真正行動學習可以達到的目標? 產出相當平庸的結果? 也以為所有情形都需要說上行動學習? 否則聽起來不夠先進。事實上,套用行動學習一詞,並不會解決所有問題。 請問,行動學習到底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創造那些價值是跟數位學習不同的? 何時使用前者? 何時使用後者? 10. 實施後不評估、測量、監看具體成效 Michael 在 2010 年總結對各國資訊融入教學的觀察發現的最差實務,此文現在看來有許多錯誤重覆發生,並非巧合。跟歷史總是重演的道理相同,每隔幾年就以為又有新的”仙丹”出現,一服治百病。講求證據的研究曲指可數,常常所謂的評估僅描述難以量化的現象,而所稱的”成功”只是來自有多少硬體被採買,多少老師上了多少時數的訓練課程,遠遠不足以證明數位學習方案真的提升了學習者表現;即使是多數人使用有效的方法,也不代表用在您的學校每個學生都會一樣有效,有些地方可能需要微調。如果不以具體定義的學習成效或行為指標數據來做為監看、分析、反饋以持續改進的依據,摸黑猜測前進的歷史仍會一再重演。請讓我們回到學習的本質目的,以客觀數據為依據來做決定,而非止於美麗的行銷語彙 — 翻轉? 二十一世紀能力? 我們真的可以量化這些能力嗎? 當然可以。
作者資訊: Michael Trucano 是世界銀行的資訊教育政策專家,目前專門為開發中國家政府提供數位教育的政策建議、研究與技術協助,他是世界銀行所主持的極具影響力的 EduTech blog 主要作者,也領導 Systems Approach for Better Education Results 在資訊融入教育方面的研究工作 (參見 SABER-ICT 對各國家的研究匯整),他寫的部落格文章被收錄成六冊,可免費下載。 相關文章: 在行動中了解行動學習(Web App version, 若要下載行動App以離線使用 請參照此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對行動學習的十個政策建議 文章來源:http://chinese.classroom-aid.com/2015/04/mobile-learnibg-bad-practice.html/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