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閱讀● 抗通膨 何必瞎省錢!
2012/05/10 23:29:17瀏覽387|回應0|推薦0

部分內容摘自《商業週刊第1275期》

今年什麼都漲, 近幾月的餐費, 明顯感覺到一百元已吃不到什麼了...

但雜誌裡說,

若依據主計處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估計,

假設食品飲料平均上漲10%, 油電瓦斯也上漲10%,

平均家戶月支出會多出2300元, 還比不上去百貨公司買一件衣服的花費。

   

要開源也要節流,

可不要以為買便宜就是省到錢, 其實只是落入商人的消費心理陷阱而已。

陷阱

迷思

行為心理

破解方法

鈍感效應

我眼光越來越好, 才會越買越貴

(Hedonic Adaptation)

快樂的刺激, 只會帶來短暫的幸福感, 大腦會很快就適應這種感官性的快樂, 未來, 除非再加碼, 否則大腦很難有新的反應。

1) 這種開心的感覺, 經常拿出來在心中品嘗, "我好幸運、我真開心"

2) 運用建設在人際關係, 創造更深層的情感滿足。

3) 盡量享受"過程", 而非結果。

自我因循

我飯後就是要買飲料, 別問我理由

(Self-herding)

我們每天90%行為都是被習慣所支配, 當我們作一項新的活動並產生開心的感覺, 紋狀體背側的腦細胞, 就會把這個動作和這個開心自動連結, 大腦不斷加強, 習慣就形成。

不論年紀多大, 大腦自然可以發展出各種神經傳導路徑, 也就是說, 我們隨時可以建立新習慣。

1) 不要試圖戒掉壞習慣: 不要批判自己的壞習慣, 越是焦急的在心中批判自己怎麼老是改不掉, 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在腦中強化這個習慣的神經傳導路徑, 越想越戒不掉。

2) 建立新習慣: 多想我們想做的, 而不是那些不想做的, 一種新行為至少重覆21, 就會變成習慣。

從眾效應

公司有團購我就跟, 因為比較便宜

(Conformity Effect)

原因是, 第一, 我們不想顯得特立獨行, 會因此受到別人注意而有壓力, 第二, 人類天生有害怕損失心態, 我們習慣性認為, 說不定別人有更好的情資來做判斷。

下次看到其他人大排長龍而想要去湊熱鬧時, 停下來想想, 我到底是不想和別人不一樣? 還是不想錯過可能的選擇? 如果別人可能也是因為我來排隊而排, 我還會跟進嗎?

定錨效應

訂婚鑽戒至少要兩個月收入, 才夠誠意

(Anchoring Effect)

評估事物價值時, 希望獲得一個參考值, 有點像"先入為主"

早餐店老闆問你"要加幾個雞蛋"而不是"要不要加雞蛋", 咖啡店員問你"要大杯還是中杯", 讓你忽略了小杯的選擇。

重新檢視每個"錨點", 思考為什麼我會理所當然這樣選擇。

1) 貨比三家不吃虧, 不要只被一間商家的錨點限制住。

2) 想清楚自己真正需求, 把店員的問題當作填充題而不是選擇題。

安慰劑效應

一分錢一分貨, 東西越貴品質越好

(Placebo Effect)

人們總是會進行自我安慰。

五萬元沙發比一萬元的舒適, 找名醫看診, 病好得更快。也因此, 飲料瓶上所提供的資訊及價格, 遠比瓶子裡的飲料更有效。

便宜無好貨嗎? 這個習慣性思考真的要換一下嘍。

1) 購買前先試吃試用, 不要依賴包裝上的文字說明。

2) 不迷信大品牌, 多向朋友打聽、上網查資料, 不要被廣告訊息洗腦。

時空近視

我知道要存錢, 但現在就是想買相機

(Temporal Myopia)

只看得到眼前的事, 想享受當下的利益, 卻看不到未來。

1) 把未來好處在我們腦袋裡動手腳、人工拆解加碼。

想要買一間房子, 可以拆成階段性目標, 先存一百萬元, 再存一間小套房, 最後變成一間三十坪公寓。

2) 將夢想以圖像方式放在可見處。

交易效用偏誤

這些零食正在特價, 先買起來較划算

(Transaction Utility Bias)

由於某次交易的發生, 人們所感覺到的價值變化。當消費者感覺到這物品的價值, 高於這物品的實際報價時, 很容易被吸引去購買。

商人絕對比我們想得更聰明, 好處背後總有更大陷阱啊。

1) 少買組合商品, 用不到的總比使用的多。

2) 看到打折時, 問問自己, 如果沒有折扣, 我還很需要它嗎?

心理帳戶

發獎金了, 吃一頓大餐不為過吧

(Mental Budgeting)

人們會將總體經濟帳戶上的進出, 在心理分類, 會將"辛苦賺來的錢"""意外之財"分到不同心理帳戶, 對待處理錢的方式就有差異。

1) 預做盤算、事先思考, 如果拿到意外之財, 要如何使用。

2) 重新定義帳戶, 把意外之財當作"通膨補助帳戶", 要更珍惜。

沉沒成本

上衣不夠好看, 我得再買件褲子來搭

(Sunk Cost)

人們總是把眼光放在已經損失的事務上。

1) 認清錯誤決策所失去的錢, 怎樣都回不來了。

2) 將自己抽離, 專注分析下一步做法的效益, 避免一錯再錯。

反射效應

存款快被通膨吃掉了, 買房才能保值

(Reflection Effect)

確定損失與賭一把之間, 多數人會選擇堵一把。

1) 正視損失, 不要因恐懼而放大它。

2) 確認已有足夠的評估之後, 再做選擇。

   

賺錢辛苦, 存錢不易, 理財很難。

想想自己這幾年一路走來, 也是從那些專家所說的"記帳"開始的,

用自己可以辦到的頻率和方法進行, 用自己看了舒服易懂的格式處理,

到現在都還是如此,

而且, 自製 Excel 檔案演化出更容易分析抓漏的表格內容,

還有, 察覺消費缺失時, 發展出更適切自己身體與心理的立即改善方法。

   

親愛的朋友們, 你們一定也要試試!~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feliaYu&aid=644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