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冷氣團是「中國」故意製造的冷氣,要來害台灣人感冒?國民黨立委林鴻池今天在立法院表示,有地下電台在散布「大陸冷氣團其實就是中國故意製造冷氣,要讓台灣人生病、感冒」,還有人說「大陸」沙塵暴是中國製造的「風吹沙」。
行政院長吳敦義聞言,直呼太誇張,大陸冷氣團是氣象的專有名詞,指的是台灣北方的亞洲大陸,不應該跟政治意識形態扯在一起。
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06 05:40:43瀏覽1049|回應1|推薦12 | ||||||
地下電台:大陸冷氣團是中國故意製造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500236.shtml ++++++++++++++++++++++++++++++++++++++++++++++++ 拜託! 杜蘭朵公主不姓杜 【聯合報╱余豈/教(嘉義市)】 2010.03.26 02:33 am 坐在計程車裡,賣藥電台滔滔不絕,批評國營事業贊助台中市政府的《「中國」杜蘭朵》,說什麼中國找個「姓杜的」來台灣拿納稅人三百萬元!說來奇怪,這人賣的仙丹從青春痘、肝病到骨質疏鬆無所不治,這麼厲害的角色,怎麼不知道國營事業去年給了高雄市世運三千萬元!怎麼不知道杜蘭朵公主不姓杜? 文化可隨意政治化,一政治化立刻扯到中國,可見中國的影響力確實愈來愈大了。 《杜蘭朵公主》並非中國歌劇,一九九六年,義大利佛羅倫斯歌劇院Teatro Comunale為了慶祝《杜蘭朵》首演七十周年,邀請張藝謀重新導演這齣歌劇。 這齣戲是西洋歌劇中極少數以中國為背景,且被譽為巔峰的作品,成或敗的能見度何其大;張藝謀多次婉拒,但指揮家梅塔看了《大紅燈籠高高掛》後,非要張藝謀不可。 終於,兩人合作的《杜蘭朵》於一九九七年在佛羅倫斯推出,次年登上北京紫禁城太廟。從此,不但原劇中那性格稍嫌模糊的冷血古代公主,在華麗的史詩格局裡活了過來,做電影的張藝謀的名字也和《杜蘭朵》完全聯結在一起,羨煞不少音樂人。 在歌劇三大要素中,張藝謀不擅改文字(歌詞)和音樂,僅專注於舞台布景,就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新意,拿捏得宜是其成功的關鍵。 一方面,聽眾無須在某種現代暴力美學,或更炫酷的新潮流中努力推敲經典的真義;再方面,鳥巢建築本身是亙古跨今,鳥巢版《杜蘭朵》的舞台亦然,特大舞台帶來的縱深與透視法是古代傳統,歌劇院為了追求完美的音響效果而愈蓋愈小、愈來愈平面化,其實是近一百年的演變。 在國外看《杜蘭朵》,舞台多半簡約到掛兩顆燈籠就勉強湊數了,如今杜蘭朵回到東方,以類似大型宮廷實景秀的型態登場,可謂在古今中外裡融會出新的啟發。 多媒體特效已成為我們「阿凡達世代」的戲劇標記,一個可比較的例子是,杜蘭朵公主親自監斬波斯王子那個橋段,是以冗長的合唱為主,戲劇效果生硬,即使張藝謀在紫禁城版中,以紅衣劊子手的刀舞帶出白色綵帶宮女、提燈籠的小太監等動態場景,仍常常令不懂歌詞的聽眾覺得相當難消化。但新版《杜蘭朵》裡,京奧祥雲捲軸似的書法和繪畫,以多媒體效果適時展現,這些和劇情彷彿沒直接關係的抽象視覺要素,藉著象徵手法讓聽眾在視覺裡接收戲劇內涵,也滿足了普契尼劇裡的狂野異國想像。 《杜蘭朵》最後一幕以愛和大團圓收場,而張藝謀的中國意象也已超越對偏遠地方的新奇感,也許這種意象正是令某些人覺得尷尬、嫉妒之處。坦白地說,以台灣的格局,論音樂、戲劇、電影,都做不出這種等級的大製作。當大陸拿出好東西,台灣豈能不善加珍惜?豈能不把握觀摩的機會? 台灣與西方交流雖然早,在結合東方元素與西方手法這方面未占上風,也許正因為我們太主觀,太珍視自以為長處的地方,反而讓改革開放不到幾年的大陸抓到了東西融合的美學質感。在兩岸這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中,台灣必須找對態度,才能把文創產業發展起來。 【2010/03/26 聯合報】@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498739.shtml 抗議移民署您一紙公文[在大陸驗DNA不能驗證使用,只有在台灣驗DNA移民署才會受理,移民署是否有權限拒絕大陸開出的公證書?] 害大陸配偶台灣媳婦光是驗DNA在大陸花費人民幣2600元在台灣又要花費台幣25000 元。 http://blog.udn.com/NO12 https://city.udn.com/7858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