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神祕文字
2013/11/05 18:08:02瀏覽1924|回應1|推薦0

自遠古的結繩記事、龍馬負圖、刻木作契和刻陶銘文等中國文字的濫觴開始,漢字已有一萬年的發展歷史,其間,曾出現過多次的「匯合」和「分流」情況,即數種文 字並存一個時期後,經約定俗成或官府強制匯合為統一的文字;一種文字在不同的地域或部落中經過一個時期的使用後,形成了略有或大有差異而分流成為若干種文字。

到目前為止已發現但未能完全識讀的、可以說是神秘的其他文字,如果從地域分佈狀況分析,除倉頡刻文遠在黃河下游,其餘十三種都處在長江流域,其主要特點有二:

第一、巴蜀圖語、彝族甲骨文、《倉頡書》和《夏禹書》四種文字中都出現了或相似於古彝文的文字,集中生活在岷江、金沙江和大渡河三水流域的彝族先民們,於七千年前創制的古彝文是一種拼音文字,而這四種文字與古彝文之間為什麼存在若即若離的關係?但至少可以認為它們同出一源。

第二、其他幾種文字神秘地在長江中下游以南,從橫斷山東南到東邊沿海,呈東西線幾近均勻地分佈在當時還是草萊待辟、山林掩覆的偏僻地域裏,分別有雲南麗江的東巴文字、貴州關嶺的紅岩天書、貴州赫章的夜郎天書、湖南永順的溪州銘文、湖南城步的桂湘瑤字、湖南江永的上江女書、湖南衡山的岣嶁碑文、浙江仙居的仙居天書。

一、紅崖天書

在貴州省安順地區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的黃果樹大瀑布西7.5公里的曬甲山懸崖石壁上,有一塊長達百米、高約30米的巨大淺紅色石屏,上有數十個鐵灰色的符 號,大者如鬥,小者如升,若篆似隸,古樸瑰麗,被國內外學者稱為《紅崖天書》。據《永寧州志.地理志》記載「共二十五字」。1995年3月安順行署曾宣佈 破譯者可獲百萬元,經學者們研究後主要有兩種未定說法:一是認為它是早已失傳的夜郎文字,二是認為它是當年諸葛亮派人刻下的戰爭記錄。亦稱《紅岩天書》。 

二、仙居蝌蚪文

在浙江省仙居縣淡竹鄉韋羌山的一處高達128米的陡壁上,發現有人工鍥鑿的日紋、蟲紋和蝌蚪紋的文字元號,據當地民間傳說是大禹治水時給後人留下的文字 資料。蝌蚪文,也叫「蝌蚪書」、「蝌蚪篆」,為書體的一種,因頭粗尾細形似蝌蚪而得名。蝌蚪名稱是漢代以後才出現的,指是先秦時期的古文。專家認為蝌蚪文 是一種象形文字。

三、夜郎天書

在貴州省赫章彝族地區於九十年代初發現的4480個,皆以毛筆蘸煙墨寫成的文字元號,其形如草似篆,筆劃盤旋彎曲,字形粗細不一,疏落有致,自然流暢。經分析此與「紅岩天書」皆係二千年前的漢時形成,其時有夜郎國(在今黔西一帶)的夜郎文字後已失傳。

四、倉頡書

在三千年前周初時發現的坐落於今山東省壽光縣城西迤北處的倉頡墓中石刻上的28個字,現僅識其首八字為「上天作命,皇辟迭王」。據《金陵新志》等記載,當年孔子見了竟一字不識,後來的秦李斯只認識其首八字、漢叔孫通認識其十三個字。

此書歷來被書法家疑為漢儒劉歆所作。而學者劉志一經多年研究認為,此書應是用古彝文書寫的一彝族先民祭祀的記錄。相傳就是倉頡當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

這些鳥跡書由小的圖形和畫面組成。該碑立於清乾隆十九年十月(西元1754年)。碑面所鐫28字由白水知縣梁善長摹寫。宋代《淳化閣帖》將它們破譯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五、夏禹書

夏禹書比《倉頡書》更難釋讀。此書也是被疑為偽作的古籍,其文字十分難識,後經劉志一研究認為,書中共12個字,有5個是古彝文,7個是漢甲骨文,兩種文字混合使用,說明夏代文字的複雜性和漢文字形成過程的原始形態,證實漢文字的形成當在夏代開始。

六、岣嶁碑文

原 發現於湖南省衡陽市城北30公里的衡山岣嶁峰峰頂,現置浙江省紹興市的禹廟中,碑上有77個似篆非篆的文字元號,書法奇古。據當地民間傳說是為紀念大 禹「隨山導水功成」的記功碑,其文字因歷代訓釋不一而無定論,據說,1958年當地文化部門曾以碑文拓件請教郭沫若,郭老回信道「秘不可究」。

七、巴蜀圖語

從 八十年代以來,在四川省東部的滎經縣嚴道古城遺址、廣漢市三星堆遺址陸續出土了一批春秋戰國時期的器物,上刻有共200多個不同的文字元號和80多枚 青銅印章。後經專家初步研究認為可能是二千四百年前的一種拼音文字,它與古巴蜀王國有關,並且,它與古彝文有著驚人的相似處。為區別於中原地區的文字,而稱其為「巴蜀圖語」。

、東巴文字

是千餘年前雲南納西族(分佈在滇川交界處的金沙江兩岸)的先民們創制的一種原始象形文字,有「活著的象形文字」之稱。納西族所奉信的東巴教的經書都是由 巫師用東巴文字寫成的。納西人於木石之上刻畫,名之為「森究魯究」(意即木石之痕跡)。現在,納西族人對這一文字識者很少,外界人也無法掌握。

九、溪州銘文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王村古鎮(為古溪州)的一座八面銅柱上有銘文2600餘字,其中的一些古異體字難以辨識。據《資治通鑒》記載,此柱為939年楚國王馬希範戰敗了溪州土司彭士愁後雙方和解而將盟約刻於此柱上,後歷經千餘年風雨此柱仍未見銹蝕。

十、上江女書

1983年在湖南省江永縣上江圩鄉千家峒首次發現的僅在當地婦女中傳承使用的一種向左傾斜的菱形拼音文字。經對比研究,女書與七千多年前的陶器銘文極為相似,甚至有些文字完全相同,可以認為它與甲骨文同出一源,但早於甲骨文。

女書的形成過程大致是:在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渭河中下游流域(今陝西省)開始使用女書,後來由於母系制改變以及部落紛爭,使失勢後的部落只有冒險向南流落 到當時十分蠻荒、地勢偏僻、與外界隔絕的今粵桂湘交界處,繼續使用著他們原來的文字,即「女書」;而其他大部分部落的文字卻從陶文逐步經甲骨文、鐘鼎文等 演變成為今天的漢字。

十一、桂湘瑤字

1986年在桂湘交界處的湖南省永州市城步苗族自治縣漆樹田瑤山,發現主要在當地婦女中傳承使用的奇特的瑤族文字,它是由線條符號組成一個個方塊字,分別表示某一句話而不與語言中的詞一一對應,經研究認為它是桂湘地區瑤族的先民們創制的一種原始文字。

近來有說上江女書其實就是瑤族文字。中 南民族大學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該文字的研究,研究者之一的李慶福副教授發現,“女書”當中記載的很多習俗就是現在瑶族的習俗。這些文字在湖南江永和桂北一帶 廣泛流傳。根據桂北當地地方誌記載,當時該地受到漢文化的影響,男子都紛紛學習儒家文化,女子不上學,就保留了學習“女書”的習惯。

十二、水書

水 書是一種類似象形文字的水族文字,是由早在夏商周時期,生活在河南省濉水流域一帶的水族所創,可以算是嶺南百越中駱越人的一支,也有說是殷人後代。水語跟 古漢語有很多類似地方,水書也跟甲骨文有一定的淵源關係,主要是記載一些宗教信仰,然後就是古代的文化訊息,主要還是曆法。有關專家認為,水書相當於漢族 的《易經》。

十四、彝族甲骨文

1978年在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中水漢墓群中出土的陶器和陶片,上刻有51個文字元號,經初步研究認為距今二千餘年的這些文字,既與甲骨文有關,又與古彝文有關。彝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自古以來就居住在中國的西南,彝文是一種表意文字,也有人認為它是音節文字。傳說由伯博耿根據鳥獸足迹和事物的形象所創造,由主持禮儀、祭司的人代代相傳,通過著作和家譜傳遞。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stery2011&aid=9352945
 引用者清單(1)  
2013/11/05 19:01 【神秘事件簿 Mystery2011的部落格】 殷墟之外的三種甲骨文

 回應文章

Quilter's world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1/27 02:34
您的部落格提供了教育性資訊和非常特別的意義主題,一時半會間還消化不了,我得多讀幾次才能略得其中一二。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