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05 12:02:18瀏覽1420|回應1|推薦2 | |
引用文章四大超時空懸案
第一顆由蘇聯發射的人造衛星是於1975年10月進入地球軌道,從此開啟了所謂的「太空時代」。 利用這些衛星,尤其是地球資源調查衛星及各種太空偵測器與太空梭上的太空人所作細密的調查,人類對這個賴以為生的地球,其表面的地形、地質才有完整的認識。即使對於人煙稀少的蠻荒之地,透過衛星上高科技電子儀器所偵測、分析的資料,甚至比親臨現場都還更深入的認知。 在太空時代之前,想要達到如此的境界,那絕對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即使能派遣探險隊到達當地,也僅能得到皮毛般粗淺旳一瞥,你可說是因為當時沒有太空時代的衛星儀器,我們當然無法得知地表尤其是地底以下的資料,然而實情真是如此嗎? 圖中顯示的焦點是非洲西海岸、南美洲東海岸和南極洲北海岸。也就是穆德後地不被冰封的海岸,這是一個難解的大謎團,因為根據地質資料,這個地區能在"無冰"狀態中被勘探、繪圖的最晚日期,是公元前4000年。據我們所知,歷史上並沒有一個文明,在公元前13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之間,具有探測這段海岸線的能力。換言之,這幅繪製於1513年的地圖,其中所包含的真正謎團,倒不是它把直到1818年才被發現的南極洲大陸涵蓋進去。令人驚訝的是,它呈現的竟然是尚未被冰封的南極洲海岸,而早在6000年前,這種無冰狀態就已經結束,從此,整個南極洲被覆蓋在堅厚的冰層下,到現在仍不見天日。 在十八世紀初期,土耳其的海軍司令雷斯(Admiral Piri Reis)當時珍藏了一批價值連城的古代地圖,後來在伊斯坦堡的托卡比宮被發現而重見天日。 這批地圖後來被美國海軍水道局的繪圖員瓦特斯先生取得作初步檢驗,他透過專業的程序,將平面的地圖轉化為地球儀上真實的位置,結果發現這些地圖竟然十分正確,不但標示出地中海及死海區域的地形,就連南、北美洲的海岸線,甚至南極的輪廓,也都絲毫不差的被描繪在雷斯的地圖中。 事實上,它不僅標明大陸的海岸線,甚至連內陸的山脈、崗巒、島嶼、河流與高原等地形,也都非常正確的標示在圖上。 到了1957年,也就是所謂的「地球物理年」,這批地圖又轉到了魏斯頓天文台長林及漢手中,他曾擔任過美國海軍繪圖員,在經過細心地檢驗後,林及漢不得不公開宣示,這批地圖可說是出乎異常的精確──甚至以今天極難勘察到的地區也是如此。 而且更令人驚奇,甚至是感到發毛的是「南極地區的山脈」,這些南極山脈,數百年來一直被深厚的冰雪封蓋著,根本就看不到,我們直到1952年才在借助回聲儀的探測下,逐步繪製而成,但在雷斯的古代地圖上,卻已端端正正的描繪出來,這「真是太神奇了」! 這驚人的發現,引起更多人投入來探究其真象,結果發現將雷斯的地圖,與經由人造衛星所攝的最近地球照片來比對,可看出這批古圖,當初一定是從非常高的地方,高到接近於地球軌道的範圍內,俯瞰所攝而得的,由於地球是球面形的,距離鏡頭正下方的中心點越遠,就會越向四周傾斜彎曲而變形,因此這批地圖,應該是從一架高空飛行,甚至是地球軌道內運行的太空船上攝影繪製而成。 這位海軍司令所擁有的地圖,還不是最早最原始的資料,而是一而再的複製品,這批發現的地圖,雖是十八世紀的產物,最早是誰繪製而成的,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得知真象,但我們能夠肯定的是,他們一定懂得攝影,也一定能夠飛行──在太空中。 再看1492年,當哥倫布從西班牙海岸出發,一路西行尋找遙遠的東方時,他帶著3艘帆船、87名水手,以及一本由一生只在一座城市生活的克羅狄斯托勒密編寫的《地理學》。 儘管那時,距離這本著作誕生已經過去了1300多年,但對於當時的歐洲人來說,它仍然是「對已知世界地理情況的最佳指南」。這本書齊集了托勒密費盡心思收集的8000多個地方的經緯度坐標,以及收集或繪制的26幅歐洲、亞洲、非洲等地的地圖。 在沒有望遠鏡、電腦或衛星的時代,難以想像古希臘人托勒密,究竟是怎樣獲得有關世界的信息的。據說,他曾擔任亞歷山大城圖書館館長一職。這個被視為「人類文明社會的太陽」的地方,也許給他提供了一些「更古老的地圖」作為參考。 更多時候,他從喜歡聊天的水手那裡獲取資料,因此,他常常憑借猜測繪制大陸和海洋的形狀。倫敦蘇富比拍賣行的地圖專家戴維·金索普說:「當想到,他的繪制只能依靠海員和乘客的描述而進行,你就知道他的工作有多麼不尋常。」 這一切不神奇嗎?當時的技術那麼有限,地圖的顯示卻大體正確。2004年,英國牛津郡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大半個沃丁頓庄園,收藏在其中的一冊托勒密地圖集卻完好無損。為了支付災後巨額的修繕費用,沃丁頓家族不得不將地圖集送進蘇富比拍賣行。 最終,這冊圖集以213.6萬英鎊的天價創造了有史以來最高的地圖拍賣價。 不過,如同許多曾經被時間灰塵埋沒的巨著一樣,《地理學》在公元2世紀左右成書時並沒有引起重視。直到1300多年後,探索未知大陸的熱情開始在歐洲蔓延。一個走街串巷收集古籍的神父,意外在羅馬都城發現了無人問津的《地理學》手稿。 書中,托勒密詳細說明如何採用兩種方法將球體的地球繪制到平面上,提出投影和比例尺問題,明確了地圖應該「上北下南」。直到今天,這些理論仍然是地形圖和世界地圖繪制的標竿。 相比之下,作者本人的經歷十分神秘。直到今天,人們也無法復原出他的生活軌跡,沒有人知道他究竟在哪一年出生,又在何時死亡。只有星象觀測記錄透露,這位學者常年生活在古希臘的文化中心亞歷山大城。 公元1406年,這部了不起的手稿被翻譯成拉丁文。那正是航海夢涌動的時期,在一些歷史學家看來,《地理學》被重新復制並印刷,「簡直就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激動人心」。 雖然以今天的眼光打量,其中的地圖並不精確。「北美大陸」那時還沒有被發現,印度洋還是一片浩瀚而封閉的海洋。非洲和南極緊緊相連,赤道環線寸草不生。中國的面積被高估,世界卻被描繪得太小。 哥倫布時代的地圖 但與中世紀地圖相比,這本地圖頗有先見之明。在公元7世紀,世界地圖簡單得就像一個「汽車方向盤」,亞洲、歐洲、非洲三分地球。僅僅因為《聖經》中聖奧古斯丁曾說過,亞洲是「最受上帝恩寵的」,地圖上總是亞洲的面積最大。 大部分地圖製作者是神職人員。因此,耶路撒冷成為世界的中心,耶穌環抱整個地球,手腳分別成為南、北極。地圖抄寫員們對待這一工作也不太認真,有時會把亞洲和歐洲的名字張冠李戴。按照公元1300年德國《埃布斯托夫地圖》的路線指引,人們甚至還能在路上遇見獨角獸和精靈。 幸虧哥倫布選擇正確。有學者們發現,這位航海發燒友在開始那次改變人類歷史的航行之前,精心閱讀了5本書,《地理學》正是其中之一。 在此之前,各個大洲不過是封閉的大陸,每個國家都以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對於一些歷史學者來說,「公元1400年後的兩百年間,歐洲繪圖人開始繪制清晰的大陸地圖,正是從那時起,割裂的大陸聯繫在了一起,真正的世界史開始了。」 哥倫布和他的地圖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