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位母親痛苦的抉擇
2023/05/04 00:48:21瀏覽19|回應0|推薦0

近來,偶爾會想翻翻以前曾看過的書

以從中得到些許久沒有的慰藉和支持

 

美麗與哀愁總是並存著,從來就沒有什麼是可以十全十美的;

但是我享受於所有不完美中的圓滿。

所有殘忍的事實背後,都有著一道被我們所忽略的彩虹;

傷人的並非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


正如故事中在第二次大戰,被割斷喉嚨丟棄的孩子,他不恨,

因為他深深懂得珍惜,更能領悟雷陣雨後會有彩虹的道理;

而在這事件中,值得慶幸的是大家都還活著,

而這對母子也終於再次重聚了。

沒有人可以獲免遺憾,更沒有人可以一生都過的平安喜樂,

值得學習的是如何看待生命中,所有不完美中的圓滿。

很開心 ...我做到了!

懂得接受壞日子的殘心,才能體會出人生的真諦。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故事

是劉墉著作的:點一盞心燈 關於一位母親痛苦的抉擇

 

PS:此書目前為新版面,封面改為彩色,內頁也新增了圖片

雖然我還是很喜歡,但很遺憾失落了以前最初出版時購買的那本初版書..

因為我其實還是比較喜歡它原本的樣貌。不過也罷...內容都是一樣的動人。

 

            笨女人心事 ~願共勉之~ 誠心祝福您


痛苦的抉擇

 

凶暴的敵人,一步步地接近,躲在樹林裡的人們知道, 

只要被發現,就將全部遭到屠殺,男人抽出尖刀, 

將幼小孩子的喉管割斷,以免他們發出驚恐的哭聲, 

黑暗屏息中,可以聽見仍然抱在母親懷中, 

卻已死亡的幼兒滴血的聲音。 

這是一段二次大戰時,發生在中國北方的真實故事, 

由於一個被割斷喉嚨丟棄的孩子,後來為善心人所救活, 

成年之後尋親,才被世人知曉這段悚人聽聞的往事。 

有人問那孩子:『你恨不恨你的父母?』 

孩子說:『如果當時我是父母,也會那樣抉擇。 

 而且若不那麼做,今天也就談不到親人重聚這件事了。』 

有人問那母親:

  『當妳的孩子被割斷喉管時,你為什麼能不痛哭?』 

母親答:

 『因為我當時已經想不到悲哀這件事,更被剝奪了哭的權利。』 

當人們做最痛苦的抉擇時,常沒有痛苦的權利, 

而當痛苦被喚起時,抉擇卻已成為了往事。 


                ⊙本篇故事摘自劉墉:點一盞心燈

 

 

  點一盞心燈,看見雙眼無法看清的人世風景

  劉墉經典作品復刻版,作者親自修訂,再加上全新插畫。

  一盞燈可以照亮周圍,一盞心燈卻可以照亮,始終不夠清晰的雙眼。

  一百多個小故事,有親情、有戰爭,有人世的虛偽與真實,也有人生的歡愉與苦悶。

  一個故事,可能就是一個人生的縮影,他和她和牠和它,其實都可能是——你!


  有一天經過國父紀念館,看見許多人在放風箏,

  令人不解的是:大家都擠在場子的一側,那密密麻麻的風箏線,似乎隨時都可能絞成一團。

  「為什麼寧可讓場子的一側空著,卻要傻傻地擠在一堆呢?」

  我心想,並買了一個風箏,走到場上的空地去放。

  風箏飛起,線放長了,但是不穩定的風,使我不得不隨時拉線,拉不及時,只好向後跑。

  我的風箏終於飛得跟別人一樣高了,這時才發覺,自己也站在場子另一側的人群之中。

  當我們笑別人迂,或笑政府無能時,很可能應該笑的,是自己「圈外人」的無知。

  ——(摘自〈放風箏〉)

 

  面前燈再亮,都只能造成身後的影子,

  唯有一個方法,能使自己皎然澄澈,心無罣礙……點一盞心燈。——劉墉

 

故事及書本封面來源:博客來書局

( 書籍相關圖文本人已得到授權可使用,未經該站授權者請勿任意複製盜用以免觸法 )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ra5168&aid=179121112